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87篇
  免费   4887篇
  国内免费   2557篇
耳鼻咽喉   442篇
儿科学   2183篇
妇产科学   428篇
基础医学   2478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9413篇
内科学   7686篇
皮肤病学   377篇
神经病学   415篇
特种医学   12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2篇
外科学   1586篇
综合类   26702篇
预防医学   5627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17999篇
  127篇
中国医学   22869篇
肿瘤学   435篇
  2024年   564篇
  2023年   2137篇
  2022年   1913篇
  2021年   2467篇
  2020年   2426篇
  2019年   2857篇
  2018年   1294篇
  2017年   2623篇
  2016年   2719篇
  2015年   3122篇
  2014年   5389篇
  2013年   5200篇
  2012年   5998篇
  2011年   6478篇
  2010年   6065篇
  2009年   5623篇
  2008年   5675篇
  2007年   4816篇
  2006年   4352篇
  2005年   4173篇
  2004年   3815篇
  2003年   3346篇
  2002年   2726篇
  2001年   2486篇
  2000年   2029篇
  1999年   1657篇
  1998年   1494篇
  1997年   1262篇
  1996年   1664篇
  1995年   1202篇
  1994年   966篇
  1993年   448篇
  1992年   429篇
  1991年   347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291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微小RNA-942-5p(miR-942-5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样本库保存的73例H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miR-942-5p的表达。分析miR-942-5p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同时分析TCGA数据库中miR-942-5p表达与HCC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Transwell小室检测干扰miR-942-5p表达后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StarBase V3.0网站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预测分析miR-942-5p的下游靶点,并用Western blot验证。结果:miR-942-5p表达量在HCC组织中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2.390 vs. 1.764,P0.05)。miR-942-5p表达量与HCC患者肿瘤数目、血管浸润和临床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miR-942-5p高表达HCC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miR-942-5p低表达HCC患者(19.535%vs. 53.873%,P0.05)。沉默miR-942-5p表达后,肝癌HCCLM3和MHCC97H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预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扣针蛋白5(FBLN5)是miR-942-5p的直接下游靶点(P0.05),沉默miR-942-5p表达导致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FBLN5表达增加。结论:miR-942-5p在HCC组织中表达异常升高并与恶性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与miR-942-5p抑制FBLN5表达促进HCC细胞迁移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探讨Nrf2 介导的抗氧化途径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损伤和海马神经元损伤 效果。方法 30 只SPF级成年雄性SD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3 组:模型组、实验1 组与实验 2 组。模型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5 μl/d 静脉注射,实验1 组与实验2 组在造模后给予奥拉西坦10 ng/d、 100 ng/d 静脉注射,连续2 周。记录大鼠的认知损伤和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并检测Nrf2 表达与氧化指 标变化。结果 3组造模后1 d的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造模后7 d与14 d 的逃避潜伏期都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2 组低于实验1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造 模后14 d 实验组的NADPH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2 组显著低于实验1 组(P< 0.05)。 造模后14 d 实验组的N-myc、Nrf2 蛋白相对表达含量、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与存活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2 组显著高于实验1 组(P < 0.05)。结论 奥拉西坦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损伤 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 介导的抗氧化途径及N-myc 介导的神经元生长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BiPAP治疗,观察组采用BiPAP+布地奈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5.68%(28/37)(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呼吸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率(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BiPAP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从卵母细胞生殖泡裂解(GVBD)、第一极体的排出(PB1)的角度,探讨二至天癸颗粒改善卵母细胞质量及优胚率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6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用注射用尿促性素(HMG)和注射用绒促性素(HCG)超排卵,连续灌胃给药(治疗组用二至天癸颗粒,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空白组无超排卵及灌胃给药等治疗。3组又各分为1、2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HMG 48 h后,空白组于动情周期当天,全部1组脱颈处死小鼠,取GV期DOs,观察PB1排出,收集卵母细胞,之后成熟卵母细胞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家族特异性受体a-1(GFR-1)mRNA的表达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5只小鼠腹腔注射HCG10 IU,按雌∶雄=1∶1比例分别合笼饲养,合笼次日作为妊娠第1天。取受精卵,观察卵裂率、成胚率。空白组于确定发现阴道动情周期当天为第0天,即合笼,第2天晨发现阴道栓后,取受精卵,观察卵裂率、成胚率。结果:治疗组GV期卵母细胞GVBD率、PB1排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受精卵卵裂率及成胚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卵母细胞GFR-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小鼠卵母细胞GFR-1mRNA的表达,促进卵母细胞GVBD和PB1的排出,改善了卵母细胞成熟度,提高卵细胞质量,从而提高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   
37.
3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56-4258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哮喘患儿遵医从性及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将两组护理期间的遵医从性状况与护理结束后随访期间的疾病复发状况(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体遵从率(95.74%)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哮喘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遵医从性,减少疾病复发次数,降低复发时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吴门调脂颗粒对大鼠平滑肌细胞(VSMCs)的自噬在细胞、蛋白质、基因等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调脂颗粒含药血清、6-氨基-3-甲基嘌呤(3-MA)、雷帕霉素(Rapamycin)诱导处理VSMCs,通过MTT检测调脂颗粒含药血清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小体的数目变化,Real time 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调脂颗粒含药血清处理VSMCs后,细胞生存率无明显改变,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上调,自噬小体数量增多,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上调(P0.05)。雷帕霉素联合调脂颗粒含药血清处理VSMCs后,细胞生存率下降,较雷帕霉素组LC3-Ⅱ的相对表达下降,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减少,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下调(P0.05或P0.01)。结论:吴门调脂颗粒可以通过多个层面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及过度自噬,促进平滑肌细胞适度自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