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3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31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416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1334篇
预防医学   172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650篇
  2篇
中国医学   796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和卡马西平(CBZ)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对39例单独应用VPA和35例单独应用CBZ,临床发作已被控制的两组病例进行脑电图描记和分析。结果:VPA治疗组,72%的病例发作间歇期痫样放电消失或明显减少,而CBZ治疗后,仅49%消失或明显减少。结论:CBZ可使临床发作控制,但却有20%的病例痫样放电明显增加,但在VPA治疗者则未见此现象。VPA对脑电背景活动影响不明显,而CBZ治疗者,可引起α波减少,θ波、δ波活动增加,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2.
纳米粒是近年来载体研究中的热点。理想的纳米粒载体应有特异靶向性、药物释放可控性,无毒性以及可生物降解等。综述了纳米粒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制备替莫唑胺和索拉非尼PLGA纳米粒,并对其粒径、形貌、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进行考察,探讨其是否可用于抗脑胶质瘤的体内体外研究。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替莫唑胺索拉和索拉非尼PLGA纳米粒,测定粒径、电位、形貌、包封率和载药量以及稳定性。结果 所得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06.71±0.21)nm、多分散系数为(0.24±0.05),电位(-27.30±1.20)mV,纳米粒呈规则的球状均匀分布,大小均一,表面光滑;PLGA纳米粒中替莫唑胺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75.89±3.12)%、(3.61±0.78)%;索拉非尼的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为(48.61±1.20)%、(1.50±0.98)%。结论 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的PLGA纳米粒,呈球形形貌、粒径分布均匀、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抗脑胶质瘤的体内体外研究。  相似文献   
64.
胰岛素纳米粒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制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纳米粒 (insulinnanoparticles INP) ,研究其理化特性 ,观察 sc和 po给药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方法 用改良的乳液聚合法制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纳米粒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INP的大小、形态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 (HPL C)测定其包裹率 ,用 ip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血糖用快速血糖仪测定 .用 t检验和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用改良的乳液聚合法制得的 INP粒径为 (30± 0 .5 ) nm,包裹率为 95 % ,给糖尿病大鼠 sc30 U·kg- 1 ,INP组 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血糖降低 98% ,作用持续 2 4h,而普通胰岛素组 1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5 5 % ,作用持续 4h. sc 2 0 U· kg- 1 ,INP组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74% ,作用持续 2 0 h,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 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41% ,作用也持续 2 0 h.给糖尿病大鼠 po INP 12 0 U· kg- 1 ,1d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 ,3d效果最佳 ,血糖降低 89% ,5~ 7d后恢复高血糖 ,而 po普通胰岛素组血糖无明显变化 ,2~ 4d的血糖两组比较相差显著 (P<0 .0 5 ) . 5 0 U· kg- 1 组及 10 0 U· kg- 1 组作用持续时间均为 5d,12 0 U· kg- 1 组的作用时间为 7d.三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表面修饰对载环孢菌素A纳米粒体外细胞吞噬和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用3H-环孢菌素A制备了平均粒径为59 nm的聚乳酸纳米粒,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分别用Brij 78、Myrj 53和Myrj 59 3种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以一级昆明种小鼠为动物模型,分别做体外细胞吞噬实验和体内组织分布实验.结果:纳米粒组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环孢菌素A的摄取值达溶液组的20倍,表面修饰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摄取值明显减小.纳米粒组可使环孢菌素A在小鼠肝、脾的组织分布相对于环孢菌素A溶液组明显增加,表面修饰可使环孢菌素A在小鼠肝、脾的组织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表面修饰可以显著改变载环孢菌素A聚乳酸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摄取和体内在网状内皮系统的组织分布.  相似文献   
66.
本文所述的纳时法是对子午流注的一个新的补充,这种方法是把营气流注运行在经脉中的旺盛时间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治疗谨守其经,不拘一穴,而且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经络取穴,即发病之时取发病之经的腧穴,而非发病之时,仍取其发病之经的穴位,针对的病种目前以定时,有规律出现病理症候为特点,而传统的子午流注的纳甲法、纳子法是以治疗疾病的即日为标准,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化来决定当天、当时应取穴位,即时间变经脉穴位也变的方法,而被治疗的疾病没有当时发作时间规律特性。纳时法方便简单,易学易记,疗效可靠,适宜临床运用,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7.
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伴呼吸衰竭导致CO2潴留所引起的精神障碍和神经征候的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我们应用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6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本文所述的纳时法是对子午流注的一个新的补充.这种方法是把营气流注运行在经脉中的旺盛时间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治疗谨守其经,不拘一穴,而且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经络取穴,即发病之时取发病之经的腧穴,而非发病之时,仍取其发病之经的穴位,针对的病种目前以定时,有规律出现病理症候为特点.而传统的子午流注的纳甲法、纳子法是以治疗疾病的即日为标准,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化来决定当天、当时应取穴位,即时间变经脉穴位也变的方法,而被治疗的疾病没有当时发作时间规律特性.纳时法方便简单,易学易记,疗效可靠,适宜临床运用,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9.
1,病例资料 患女,23岁,自述1997年12月行人流术后,有下腹不适,性交痛,月经量增多,痛经等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B超检查:子宫中位,轮廓清晰,宫体大小为4.1cm×3.8cm×28cm,宫颈大小为2.0cm×2.1cm.肌壁回声欠均匀,子宫后浆膜面欠规则,官腔线清晰,居中。于阴道前穹窿探及大小为2.5cm×3.4cm×17cm不规则的囊性占位,  相似文献   
70.
分别以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和PES合金膜为基膜,分析了相容性对膜性能以及不同种类基膜对界面缩聚的影响。用电镜分别观察PES单组分膜和合金膜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用小孔径的合金膜为基膜得到的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脱盐能力,对Na2SO4的脱除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