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312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079篇
内科学   63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651篇
预防医学   107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68篇
  5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1.
本文分析报告了 1~ 5年级学生HBsAg携带情况 ,阳性检出率为 5 .4 9% ,低于省内平均阳性率。但有随年龄的增大HBsAg携带率增高的趋势 ,男性高于女性 ,提示乙肝疫苗是目前国内用于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小鼠对HBV 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的免疫佐剂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编码小鼠 IL- 2及 IL- 12的真核表达载体 ,对 HBV DNA疫苗诱导 Balb/ c小鼠 (H- 2 d )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稳定表达 HBs 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 P815细胞 (P 815 - HBV- S)成瘤性的影响。 方法 :肌内注射HBV DNA疫苗及细胞因子真核表达载体 ;背部皮下接种 P 815 - HBV - S细胞 ,观察成瘤情况 ;EL ISA法测定血清抗HBs;4h5 1 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 CTL 活性。 结果 :免疫 8周后 ,以 p CR3.1- S、p CR3.1- S+IL- 2及 p CR3.1-S+IL- 12免疫的小鼠血清 ,45 0 nm A值分别为 0 .87± 0 .1、1.98± 0 .17及 1.6 7± 0 .15 ,均较 p CR3.1组显著提高(P<0 .0 5 )。CTL 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5 0 .5± 6 .4) %、(6 1.9± 7.1) %及 (73.3± 8.8) % ,后两组与 p CR3.1- S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0 .0 5 )。脾细胞悬液经抗 CD4+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 ,CTL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48.3± 5 .9) %、(5 6 .2± 7.5 ) %和 (75 .6± 9.1) % ,抗 CD8+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分别为 (10 .6± 1.4) %、(13.6± 1.9) %和 (16 .9±2 .3) %。对照组成瘤率为 10 0 % ,p CR3.1- S组小鼠成瘤率为 12 .5 % ,p CR3.1- S+IL- 12真核表达载体组成瘤率为0 ,对照组平均存活期和 6周后存活率分别为 2 8.4天和 0天。后两组分别 >38.2天及 45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肺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娩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肺组织,SP法检测HBsAg;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HBs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肺泡上皮细胞细胞质、肺血管中及肺泡囊、肺泡管、细支气管表面呈点、灶状发布,肺泡上皮细胞核不着色。HBV呈大三阳的产妇较HBV呈单项阳性、小三阳的产妇分娩的死胎肺组织中HBsAg阳性率、肺泡上细胞变性、肺羊水栓塞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HBV呈单项阳性、小三阳的产妇分娩的死胎肺组织中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产妇静脉血HBV大三阳是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在胎儿肺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4.
目的:构建乙肝HBsAg和结核杆菌HSP70融合表达质粒。方法:用PCR方法从结核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结核杆菌HSP70基因序列,应用T-A克隆技术,克隆到质粒pGEM-T vector,经DNA测序证实基因碱基无误后,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构建成pcDNA3.1-HSP70重组质粒,然后,再用PCR方法,从质粒pEcob6中扩增出HBsAg基因,并克隆到质粒pcDNA3.1-HSP70,将HBsAg基因的C端与HSP70基因N端连接,构建HBsAg和HSP70融合表达质粒pcDNA3。1-SHSP70,结果: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结论:乙肝HBsAg和结核杆菌HSP70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95.
乙肝基因疫苗系列质粒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一系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常规PCR法扩增S、前S2-S、前S1-前S2-S片断,利用重叠PCR法扩增出前S1-S片断后,分别插入Rc/CMV及pSG5UTPL/Flag载体质粒中,并在其ATG起始密码前加入KOZAK序列后转染SP2/0细胞,Western-Blot杂交检测所表达蛋白,并用核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所插入片断的核酸序列。结果 插入片断的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大、中、小蛋白和前S1-S蛋白的编码基因一致,Western-Blot杂交检测出了相应的目的蛋白。结论 获得了8个能高效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和前S1-S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2005-2019年江苏省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的HB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江苏省2005-2019年HIV/AIDS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数据库,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不同特征HIV/AIDS的HBsAg检测率和HBsAg阳性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005-2019年江苏省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共29 288例,总体HBsAg检测率为49.8%(14 594/29 288),2005-2019年HBsAg检测率由0.0%(0/80)增加到75.2%(3 448/4 586),呈逐年上升趋势。进行HBsAg检测的HIV/AIDS中,江苏省籍占81.6%(11 915/14 594),男女性别比7.34:1(12 845:1 749),年龄(38.5±13.8)岁,汉族占96.1%(14 023/14 594),已婚/同居占48.9%(7 131/14 594)。男男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感染途径占97.9%(14 294/14 5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Ag检测率的影响因素中,2015年及以后入组、外省户籍、已婚/同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注射吸毒感染途径的人群HBsAg检测率较高。HIV/AIDS的HBsAg阳性率为8.6%(95%CI:8.2%~9.1%),HBsAg阳性率在2016年之前均>10.0%,自2016年以后稳定在6.7%~8.2%。HBsAg阳性率的影响因素中,2015年及以后入组、女性、年龄>5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的HBsAg阳性率较低,而45~59岁年龄组和少数民族人群的HBsAg阳性率较高。结论 2005-2019年江苏省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中,HBsAg检测率总体不高,合并HBV感染高于一般人群,需要加强其HBsAg相关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97.
重组HBsAg免疫逃逸突变体的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所致的包膜抗原抗原性的改变,从含HBVDNA双拷贝的质粒载体pEcob6,获得一个837bp的HBV-S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至载体pBluescript KS~+的SmaⅠ位点,通过体外寡核苷酸介导的人工定点突变分别获得第145位、126位和第145位+126位氨基酸三种S基因变异型。然后将这些S基因变异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MEp4上,从而构建了含HBV-S基因及其突变型的表达载体PMEp4HBVSM。用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获得稳定分泌HBsAg及其变异体的抗性细胞系。经体外初步研究表明,HBsAg 145位氨基酸变异体可影响HBsAg的“a”抗原决定簇的结构。  相似文献   
98.
包裹天然骨架CpG ODN和HBsAg的非磷脂脂质体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磷脂脂质体NovasomeR○(Np )是由Brij5 2、胆固醇和油酸组成 ,可作为同时传递佐剂和抗原的载体。我们将HBsAg与天然骨架CpGODN (phosphodiesterCpGODN ,pdCpGODN )包裹于Np后免疫BALB/c小鼠 ,检测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 ,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在小鼠中诱导了很高滴度的抗 HBs抗体产生并诱生了HBsAgS2 8 3 9特异性的CTL ,而铝佐剂组和仅包裹HBsAg的Np组诱生的抗体滴度较低 ,未检测到CTL活力。抗体亚类分析结果表明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诱生的免疫应答类型与pdCpGODN剂量有关 ,较低剂量 (2 4 μgpdCpGODN )诱生的为IgG2a为主的Th1型应答 ,而较高剂量(4 7μgpdCpGODN )诱生的是Th1/Th2混合型应答。铝佐剂和仅包裹HBsAg的Np组诱生的是以IgG1为主的Th2型应答。此外 ,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HBsAg刺激培养后特异性增殖并分泌高水平的IFN γ。这些结果表明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能增强HBsAg的免疫原性 ,诱生体液 /细胞免疫均衡应答 ,有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治疗性疫苗  相似文献   
99.
新的人抗HBsAg抗体Fab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已构建的人抗-HBsAg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结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特异的人噬菌体抗体(Fab段),并进行基础序列分析。方法 对噬菌体抗全库进行三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使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得到了富集,ELISA实验和ELISA竞争抑制实验鉴定出乙肝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同时对筛选出的克隆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得到与乙肝表面抗原特异结合的抗体,并通过基因序列分析证明为抗乙肝HBsAg的抗休天经地义人得到的抗惭肝HB-sAg的特异抗体为下一步表达纯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方法 共2693份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检测标本均通过DG3022A型酶联免疫检测仪进行结果测试。结果 本次血清病毒学标记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计20种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占总病例的62.9%;恢复期模式组为“2”和“24”模式为主,占总病例的13.7%。根据随访结果显示,模式改变大致分为5种类型。结论 本次HBV血清学标记模式较复杂,除检测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为低滴度抗-HBc或低滴度抗-HBe等。推测HBV血清学标记模式转换顺序依次为e系统转换、s系统转换、抗-HBe消失或抗-HBe与抗-HBs消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