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13篇
  免费   6717篇
  国内免费   3646篇
耳鼻咽喉   379篇
儿科学   714篇
妇产科学   699篇
基础医学   3533篇
口腔科学   1215篇
临床医学   13725篇
内科学   8968篇
皮肤病学   1243篇
神经病学   2411篇
特种医学   34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3篇
外科学   4855篇
综合类   33630篇
预防医学   7883篇
眼科学   962篇
药学   31147篇
  184篇
中国医学   29706篇
肿瘤学   1532篇
  2024年   849篇
  2023年   2878篇
  2022年   2584篇
  2021年   3264篇
  2020年   3169篇
  2019年   3601篇
  2018年   1804篇
  2017年   3048篇
  2016年   3297篇
  2015年   3823篇
  2014年   6332篇
  2013年   5778篇
  2012年   7572篇
  2011年   8018篇
  2010年   7270篇
  2009年   7251篇
  2008年   8510篇
  2007年   7844篇
  2006年   7539篇
  2005年   7881篇
  2004年   6409篇
  2003年   6725篇
  2002年   5097篇
  2001年   4452篇
  2000年   3478篇
  1999年   2646篇
  1998年   2373篇
  1997年   2144篇
  1996年   1990篇
  1995年   1829篇
  1994年   1403篇
  1993年   979篇
  1992年   938篇
  1991年   940篇
  1990年   834篇
  1989年   921篇
  1988年   250篇
  1987年   205篇
  1986年   174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组联合眼针及体针治疗,对照组联合巴氯芬口服。2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呃逆伴随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患者有效,能减少患者呃逆发病时间及发作次数,改善睡眠、进食、焦虑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利培酮或传统抗精神病药对其QTc间期的影响。方法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培酮组和传统组,每组51例。利培酮组患者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传统组患者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总病程、治疗时间、QTc间期、心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血钙(C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治疗时间(28.61±6.58)个月、QTc间期(397.25±15.54)ms均短于传统组的(55.96±7.18)个月、(425.62±19.5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38±1.23)mmol/L低于传统组的(5.78±0.10)mmol/L、血钙(2.42±0.13)mmol/L高于传统组的(2.35±0.1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病程、心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利培酮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QTc间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41-164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7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口服甲巯咪唑,对照组37例使用丙基硫氧嘧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的甲状腺激素指标FT_3、FT_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甲状腺激素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9.2%(P>0.05)。观察组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甲亢患者治疗时,甲巯咪唑、丙基硫氧嘧啶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不良反应少、甲状腺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04.
105.
〔摘 要〕 目的:比较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莆田市 慈康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BPSD 患者 81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1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奥氮平治疗,对照组(40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利培酮治疗,连续服药 2 个月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精神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精神状态和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精神行为改善时间为(20.42 ± 3.48)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6 ± 3.5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奥氮平治疗 BPSD 患者的效果优于利培酮,能更快、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精神状态,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提高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6.
107.
肾虚、肾阴阳失调是绝经前后诸证发生的根本原因。崔晓萍教授应用以"补肾、调阴阳"为本的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循期阴阳序贯疗法的应用为今后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8.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阿卡波糖片治疗,研究组接受阿卡波糖片+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bA1c、2hPG、FB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LDL-C、TG、T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在阿卡波糖片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对控制血脂、血糖作用更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