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09篇
  免费   3661篇
  国内免费   2680篇
耳鼻咽喉   118篇
儿科学   619篇
妇产科学   291篇
基础医学   3164篇
口腔科学   314篇
临床医学   20323篇
内科学   6371篇
皮肤病学   283篇
神经病学   833篇
特种医学   20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3758篇
综合类   27320篇
预防医学   9458篇
眼科学   421篇
药学   15530篇
  125篇
中国医学   9346篇
肿瘤学   1560篇
  2024年   373篇
  2023年   1464篇
  2022年   1420篇
  2021年   1773篇
  2020年   1856篇
  2019年   1961篇
  2018年   864篇
  2017年   1760篇
  2016年   1849篇
  2015年   2337篇
  2014年   3839篇
  2013年   3868篇
  2012年   5317篇
  2011年   5518篇
  2010年   5376篇
  2009年   5491篇
  2008年   6321篇
  2007年   5427篇
  2006年   5306篇
  2005年   5481篇
  2004年   4731篇
  2003年   4182篇
  2002年   3567篇
  2001年   3248篇
  2000年   2760篇
  1999年   2392篇
  1998年   2311篇
  1997年   2025篇
  1996年   1713篇
  1995年   1579篇
  1994年   1393篇
  1993年   1154篇
  1992年   897篇
  1991年   749篇
  1990年   604篇
  1989年   521篇
  1988年   178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靶向药物沙利度胺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晚期肝癌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Gemox方案联合参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区疼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19%(25/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79%(1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区疼痛治疗总有效率为74.47%(35/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9%(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恶心呕吐、皮疹、外周神经毒性等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生存率为34.04%(1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64%(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emox方案联合参一胶囊治疗基础上采用靶向药物沙利度胺治疗晚期肝癌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肝区疼痛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42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2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达95.24%,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52%与对照组患者的71.43%和33.34%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中实施整体护理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HA330灌流器血液灌流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普通治疗组20例,HA230组20例,HA330组20例。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治疗72 h后的血甘油三酯(TG),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普通治疗组、HA230组及HA330组间年龄、性别及治疗前血浆TG、IL-6、CR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普通治疗组与HA230组及HA330组治疗后TG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HA230组与HA330组治疗后TG、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A330组IL-6、TNF-α较HA230组低(P0.05)。结论常规治疗和血液净化均能够有效降低TG水平,但HA230血液灌流及HA330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更为明显,HA330血液灌流更能有效降低IL-6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44.
目的运用360度评价对我院住培学员的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价,对学员岗位胜任力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使用问卷调查表分别从专业基地教学主任、学员指导教师、同专业学员及学员本人的角度,对2017级222名住培学员的岗位胜任力进行360度评价,利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连续两年的测评,住院学员8类岗位胜任力的自评和他评得分低于满分,学员在临床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团队合作能力4项内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学员在临床基本能力、医生职业精神与素质、医患沟通能力、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团队合作能力5项内容的评分较上一年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结果提示360度评价可帮助住培学员提高岗位胜任力,后续培训应围绕调查结果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来调整与设置,需增加人文属性内容的培训以及再量化培训测评内容、指标和进一步完善考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评定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布康唑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对照品的称量、仪器误差、标准溶液的配制、含药血浆样品的配制、血浆样品的处理、标准曲线的拟合、基质效应、重复性等,评定各来源分量的不确定度,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人血浆中低(60.0 pg·mL-1)、中(600.0 pg·mL-1)、高(6 400.0 pg·mL-1)浓度布康唑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5.62,63.90,626.26 pg·mL-1k=2,P=95%)。结论: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布康唑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由基质效应、血浆样品的处理(提取回收率),仪器误差、重复性(精密度)引入。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分别于术前24 h及术后1 d、3 d、7 d进行TEG监测[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记录患者围术期各时段凝血功能的变化趋势,统计患者发生高凝状态情况。结果与术前24 h比较,患者术后1 d、3 d、7 d的R值、K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R值术后3~7 d有明显升高趋势,K值术后1~3 d呈明显降低趋势; Angle角、MA值和CI值术后均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第3天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共18例(22.5%),其中凝血因子型高凝5例(27.8%),血小板型高凝9例(50.0%),混合型高凝4例(22.2%),经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未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 TEG是判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之一,能科学、准确地监测出患者的高凝状态,并根据高凝类型进行预防性抗凝干预,对术后早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91-3393
目的分析基于危重度分级的急诊胸痛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判定模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282例,根据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不同分为早期预警评分(EWS)组79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组101例和校正MEWS组102例。比较三组EWS系统分诊效果、基于危重度分级(ESI)的EWS系统分诊效果。结果三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MEWS组、EW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ESI分诊时,三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MEWS组、EW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SI的校正MEWS系统可以更准确地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分诊。  相似文献   
49.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植物代谢组学技术比较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收集5个产区共97份枸杞子样本,其中青海61个样本,采用50%甲醇提取,检测~1H-NMR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比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枸杞子的化学差异性,并对各产区样本的枸杞多糖进行含量测定(以无水葡萄糖计),检测波长490 nm。结果:枸杞子的~1H-NMR图谱共检测到32个化学成分,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样本相比,无明显分离趋势;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宁夏产区相比,以及青海省6个不同地区的枸杞子相比,重叠样品较多,均不能显著分开。相似度结果表明,大多数样品的相似度0.85;化合物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蔗糖、葡萄糖、脯氨酸等个别代谢物在各产区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代谢物在各产区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基本一致。青海与其他产区样本中枸杞多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且枸杞多糖含量与~1H-NMR指认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相关系数处于-0.2~0.4。结论:采用~1HNMR植物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化学组成上分析了青海产区枸杞子的化学特征,并结合枸杞多糖含量测定,显示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枸杞子的化学差异较小。建立的基于~1H-NMR的枸杞子质量评价方法可为其质控水平提升及种植产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