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076篇
  免费   41524篇
  国内免费   28277篇
耳鼻咽喉   8297篇
儿科学   4625篇
妇产科学   6299篇
基础医学   33124篇
口腔科学   6457篇
临床医学   85524篇
内科学   50048篇
皮肤病学   3960篇
神经病学   11063篇
特种医学   234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9篇
外科学   55561篇
综合类   171686篇
预防医学   33026篇
眼科学   4638篇
药学   74236篇
  793篇
中国医学   45554篇
肿瘤学   79867篇
  2024年   5040篇
  2023年   16984篇
  2022年   14801篇
  2021年   17904篇
  2020年   16736篇
  2019年   17666篇
  2018年   9752篇
  2017年   15589篇
  2016年   17111篇
  2015年   18707篇
  2014年   27900篇
  2013年   28012篇
  2012年   37496篇
  2011年   40487篇
  2010年   38578篇
  2009年   38731篇
  2008年   39892篇
  2007年   37541篇
  2006年   34789篇
  2005年   34677篇
  2004年   30000篇
  2003年   22103篇
  2002年   17633篇
  2001年   17333篇
  2000年   14476篇
  1999年   13166篇
  1998年   12615篇
  1997年   12787篇
  1996年   11117篇
  1995年   9089篇
  1994年   7893篇
  1993年   5821篇
  1992年   5223篇
  1991年   3968篇
  1990年   2583篇
  1989年   2217篇
  1988年   779篇
  1987年   628篇
  1986年   476篇
  1985年   295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膀胱肉瘤样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75岁。血尿 2个月 ,加重伴尿频、尿急、尿痛 1个月于 2 0 0 2年 2月 7日入院。患者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 ,近 1个月加重 ,多次尿中见不规则血凝块 ,伴尿频、尿急、尿痛。在当地B超检查怀疑膀胱结石 ,经治疗无效。患病后无发热、腰痛、消瘦。体检 :双肾、输尿管区无压痛 ,未扪及包块 ,膀胱区无膨隆及包块 ,耻骨上区压痛。B超检查 :右肾盂、肾盏中度扩张 ,右输尿管全程扩张 ,直径 0 .9cm ,膀胱右后壁探及 7.4cm× 6 .3cm回声不均团块 ,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 ,膀胱内探及 2 .3cm× 1 .5cm强光团 ,边界清 ,…  相似文献   
992.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25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施行该术式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5例随访2-15个月,平均11.3个月。白天完全自控排尿25例(100%);夜间完全自控排尿24例(96.0%),1例偶有遗尿;贮尿囊容量220-370ml,平均320ml;贮尿囊内压力1.86-3.92kPa,平均2.44kPa。IVU及贮尿囊造影示单侧贮尿囊输尿管反流2例(8.0%),无肾积水;膀胱镜检查2例(8.0%)贮尿囊内出现细沙样结石,1例(4.0%)贮尿囊后尿道吻合口狭窄,经尿道直视内切开术治愈。15例(60.0%)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肾功能正常,1例(4.0%)出现一过性高氯血症。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患者生活质量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人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对130例人大肠癌标本中EB病毒小分子RNA片段进行检测。结果:130例标本中有6例(4.48%)癌组织呈阳性反应,其中4例为男性,4例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与我国部分大肠腺癌的发生有关,肿瘤细胞间质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EB病毒感染的重要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表达(蛋白及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索明胶酶在肝癌生长浸润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明胶酶谱法和RT-PCR法对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各期明胶酶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内明胶酶有表达,肝癌形成后主要在癌细胞内表达;明胶酶原在正常肝组织中有低表达,诱癌过程中呈持续增高趋势;明胶酶-2mRNA与其酶蛋白表达趋向一致。结论:在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呈持续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96.
十二指肠坏死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0年,我院收治十二指肠坏死2例,此病发病急,病情危重,临床少见,并且处理困难,现将其诊治体会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997.
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癌、胃黏膜肠化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相关性及端粒酶激活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3种胃癌细胞株、26例胃癌、10例胃黏膜肠化生和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结果:3种胃癌细胞株、24例胃癌组织有端粒酶活性;4例肠化生端粒酶活性较弱;3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未测到端粒酶活性.hTERT在26例胃癌组织、5例肠化胃黏膜中表达;正常胃黏膜无表达.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TERT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表达,端粒酶的激活是胃癌形成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998.
江涛  赵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6):540-541,F004
目的:提高对肺癌脑转移CT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腺癌21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1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多发灶41例,单发灶7例.CT发现脑部转移灶126个;囊性病灶99个,实性病灶16个,囊实性病灶11个.幕上病灶112个,幕下病灶14个.结论:CT对肺癌脑转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角膜伤口愈合和解膜雾状混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24只眼)随机分为正常组(n=4)和手术组(n=20)。手术组每只左眼行PRK术,术中采用准分子激光器,角膜中央激光去上皮,然后按-10.00D近视进行切削,分别于术后第7d,14d,28d和3月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haze的变化并处死动物,将角膜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缲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①从术后第7d开始,术眼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角膜haze,严重者可达3级,haze高峰约在术后第28d。②正常角膜上皮中TGF-β1mRNA有低水平表达,PRK术后第7d,14d和28d,角膜上皮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正常组角膜基质中未检测出TGF-β1mRNA,术后第7d,14,和28d,角膜基质中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PRK术后的伤口愈合,它可能通过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促进角膜haz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白介素-12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 (IL) 12可促进TH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上调γ 干扰素的表达 ,在调节TH1/TH2 细胞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复习文献 ,概述了IL 1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并探讨它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