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缓激肽(BK)和阿片受体在此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开胸法建立猪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通过球囊堵塞左股动脉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分别使用BK的B2受体拮抗剂烟酸己可碱(HOE-140)、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及神经节阻滞剂六烃己胺进行干预,并于心脏I/R前左股动脉局部注射外源BK。以伊文思蓝和三硝基四氮唑红确定心肌缺血和梗死范围,观察各组梗死范围的差异。结果:远端预适应组(R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CONT组)(NZ/IZ:24.1%±1.5% vs 51.1%±2.3%,P <0.05);预处理前分别使用HOE-140(32.3%±1.4% vs 24.1%±1.5%)或纳洛酮(38.5%±1.5% vs 24.1%±1.5%) 可部分阻断RP的心肌保护作用,且HOE-140和纳络酮联合使用,更进一步阻断这种保护(NZ/IZ:46.6%±2.9% vs 24.1%±1.5%)。I/R前局部给予外源BK注射,可模拟RP的心肌保护作用(39.2%±1.7% vs 51.1%±2.3%);而六烃己胺对RP心肌保护无影响。结论:骨骼肌RP对心肌产生保护。BK和阿片受体同时参与此保护,并且两者保护作用可以叠加;且此过程不依赖神经反射。  相似文献   
92.
缓激肽能使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时,LDH释放减少和TBARS含量降低,此作用能被缓激肽拮抗剂K86/4321所取消,心肌细胞A/R损伤后,HPLC-ED法测定培养液中有羟自由基生成,BK能减少其产生。BK保护作用的机理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和减少羟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3.
36例贝那普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雄杰  刘生友 《中国药房》2007,18(14):1104-1105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进行检索并查阅原始文献,对1998~2005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贝那普利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贝那普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咳嗽、皮肤过敏反应等,其与体内缓激肽的聚集有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贝那普利所致的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I/R+Ros)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I/R+Ros+HOE140)组,每组15只。麻醉大鼠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检测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还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0)水平。【结果】罗格列酮预处理组的大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13min),持续时间(14.37s),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47次)和心律失常评分等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提前应用Hoe140可部分或全部阻断缺血一再灌注时罗格列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P〈0.05);I/R+Ros组与I/R组相比心肌组织eNOS、NO、和SOD活性水平明显提高,而iNOS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1;HOE140可阻断此作用(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这可能是通过缓激肽-一氧化氮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95.
COX-2和HO-1参与缓激肽诱发的晚期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和血色素氧化酶-1(HO-1)是否参与缓激肽诱发的晚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在整体给药后24 h,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以结扎冠脉前降支30 m in复灌2 h作为缺血/复灌,期间观测心脏收缩功能、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结果:①SD大鼠静脉注射缓激肽(40μg/kg)24 h后,可促进缺血/复灌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减少LDH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②缓激肽注射之前预先给予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3m g/kg)组,与单纯给予缓激肽组相比,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室发展压、最大左室收缩/舒张速率降低,而LDH释放量和心肌梗死面积增加。③HO-1抑制剂ZnPP IX(20μg/kg)可部分取消缓激肽引起心功能的改善、LDH释放量的减少和心肌梗死面积的缩小。④在缓激肽注射前或后给予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 itoKATP)阻断剂5-HD,均可取消缓激肽诱发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COX-2和HO-1参与了缓激肽诱发的晚期心肌保护作用,而m itoKATP通道在缓激肽诱导的晚期心肌保护作用中扮演了触发器和通路终末效应器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建立豚鼠肺微血管渗漏损伤模型,从动物水平上研究从滇产毛喉鞘蕊花提取的有效部位(CF-E,异佛司可林类似物的混合物)对微血管渗漏的影响,对其抗急性肺损伤(ALI)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静脉注射缓激肽诱导豚鼠肺微血管渗漏,然后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通过测定肺组织中渗漏的EB含量,反映微血管渗漏程度.灌胃给予豚鼠CF-E,观察受试验品对微血管渗漏的影响.结果 缓激肽模型组的肺组织EB含量明显增加,证明缓激肽造成了豚鼠肺微血管渗漏反应;而CF-E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肺组织中EB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显示CF-E对缓激肽造成的豚鼠微血管渗漏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CF-E可明显降低缓激肽诱导的豚鼠肺微血管渗漏反应,提示其通过抑制肺微血管渗漏,抑制肺水肿,从而具有ALI作用.  相似文献   
97.
自1975年Ondetti等合成卡托普利,并于1981年得到美国FDA批准后,近20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在临床上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和糖尿病肾病等.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缓激肽B1受体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SD大鼠90只,体质量250~300 g,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烫伤组(S组)、单纯烫伤组(B组)、假烫伤 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组(SI组)和烫伤 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组(BI组).s组仅补液不烫伤,B组和BI组大鼠均造成30%Ⅲ度烫伤并补液后,分别于伤后0、3、6、12、24 h和48 h取肺、心、肾、小肠,通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法测定各脏器血管通透性变化.结果 与S组比较,B组大鼠各脏器组织中EB含量显著增加,在伤后3 h达高峰,24 h内均处于较高水平,伤后48 h内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静脉注射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后,BI组与各时相点单纯烫伤组比较,各脏器EB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可有效降低严重烫伤大鼠伤后主要脏器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99.
在寻找先导化合物的过程中,苯并硫氮杂革类化合物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结构类型,苯并硫氮杂革类主要包括1,3-、1,4-、4,1-和1,5-苯并硫氮杂革四大类。它们可以作用于许多不同家族的靶点,显示出了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苯并硫氮杂革类化合物中,1,5-苯并硫氮杂革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最为广泛,可以作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某些蛋白激酶的抑制剂、一些G蛋白偶联受体的拮抗剂以及缓激肽激动剂等。作者对苯并硫氮杂革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0.
牙髓中的脑啡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乙怀  王健平 《医学综述》2004,10(7):389-391
目前已知,脑啡肽(EK)按结构分为两种:甲硫氨酸-脑啡肽(MEK)和亮氨酸-脑啡肽(LEK),其在中枢及外周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本文对EK在牙髓中的加工过程及生理作用进行综述,并阐明缓激肽(BK)对其生成的影响,从而探讨牙髓炎症性疼痛及其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