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199篇
  免费   8445篇
  国内免费   3153篇
耳鼻咽喉   1017篇
儿科学   766篇
妇产科学   1958篇
基础医学   4197篇
口腔科学   1121篇
临床医学   34010篇
内科学   10974篇
皮肤病学   695篇
神经病学   3258篇
特种医学   52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22936篇
综合类   61237篇
预防医学   16839篇
眼科学   3860篇
药学   29457篇
  288篇
中国医学   21973篇
肿瘤学   3831篇
  2024年   1207篇
  2023年   3995篇
  2022年   3619篇
  2021年   4710篇
  2020年   4647篇
  2019年   4700篇
  2018年   2166篇
  2017年   4158篇
  2016年   4596篇
  2015年   5301篇
  2014年   11159篇
  2013年   10593篇
  2012年   13688篇
  2011年   14452篇
  2010年   13531篇
  2009年   12563篇
  2008年   17045篇
  2007年   15377篇
  2006年   13415篇
  2005年   16603篇
  2004年   10174篇
  2003年   9498篇
  2002年   6601篇
  2001年   4483篇
  2000年   3241篇
  1999年   2734篇
  1998年   2062篇
  1997年   1595篇
  1996年   1269篇
  1995年   1120篇
  1994年   877篇
  1993年   444篇
  1992年   454篇
  1991年   460篇
  1990年   302篇
  1989年   318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143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目的 前瞻性评估T1~T2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后程大分割放疗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以及在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共入组20例T1~T2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所有患者于末次多西他赛化疗前开始大分割放疗。观察急性放射反应、治疗完成率及无病生存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治疗完成率100%。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减少)及皮肤反应,患者均可耐受。中位随访时间为30.1个月,随访率100%。美容效果良好率100%。平均总治疗时间为4周,总住院治疗费用节省约1万元。21个月无病生存率为100%。结论 T1~T2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可耐受同步大分割放化疗,局部控制好,美容效果佳,且具有较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电针复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拟行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及TCI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试验组30例则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辅助电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T)、插管前即刻(T)、插管后1 min(T)、切皮即刻(T)、去骨时(T)、拔管即刻(T)时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心率(HR)、BIS值;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2 h(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IL-1β、IL-6、IL-10、TNF-α浓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用时、麻醉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rate, HR)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T时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T时对照组MAP、HR明显高于T时,而试验组MAP、HR与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天、3天试验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1、T2、T3时试验组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复合TCI靶控输注麻醉方案可有效提升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清宫术前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Ⅰ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Ⅰ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为对象,以数字号(1~80)形式随机分设组别,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清宫术治疗,对照组行清宫术前给予子宫动脉栓塞,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复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来潮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清宫术前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Ⅰ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显著,可在增强临床疗效的同时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予以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20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行不同的治疗措施: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应组别:研究组、对照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输卵管通畅率、受孕率、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受孕时间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输卵管通畅率(96.00%)、受孕率(83.00%)均高于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66.00%、受孕率:60.00%),且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31.11±15.55)mL、排气时间(35.55±20.77)h、受孕时间(7.11±1.1)个月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5.56±12.22)mL、排气时间:(49.99±15.55)h、受孕时间:(14.44±5.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7.56±5.3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77±5.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予以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和受孕率,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排气时间和受孕时间。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胃癌根治术者作为观察组行全麻+硬膜外阻滞,选同期胃癌根治术42例作对照组行全麻,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1.4%,低于对照组47.6%,P<0.05.结论 该麻醉方式可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8.
陈俭  倪松  郭乐斌 《当代医学》2016,(11):28-29
目的 对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肘关节挛缩的治疗.方法 选取50例创伤后肘关节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松解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50例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伸肘受限和屈肘受限均明显得到改善[治疗前伸肘受限(38±16)°,治疗前屈肘受限(81±15)°;治疗后伸肘受限(8±6)°,治疗后屈肘受限(105±17)°](P<0.05),肱尺关节的运动范围也明显增大,治疗后肱尺关节运动范围(101±23)°(P<0.05).随访发现,2例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在经过对症治疗后,其炎症反应症状均得到治愈.结论 根据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的发生原因,对创伤后肘关节发生挛缩的患者进行松解手术治疗,能够使肘关节保持稳定,有效改善患者发生挛缩的肘关节的活动功能,提高肘关节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及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后,两组HHI、PTG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和创伤后成长水平,从而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