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1.
谢红炬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0):1150-1151
【目的】为减少额肌术中损伤,保证额肌瓣完整性、术后肌力,从而提高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重睑成形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去除一条眼轮匝肌后,在眼轮匝肌下钝性分离至眶上缘,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横行切断。形成额肌瓣,不作两侧切开,直接下移固定于睑板上,行重睑成形术。【结果】共治疗48例62只眼,术后2年随访30例42只眼.满意36只眼,占86%,有效6只眼,占14%.无失败病例。【结论】改进后手术方法术中不必在额肌瓣内、外侧切开,避免了额肌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了额肌的损伤,增强了额肌术后的收缩力,保证了手术效果;术中不作眉下切口,既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同时又避免了眉下切口产生瘢痕而影响外观的可能。  相似文献   
92.
张振江  陈景寒 《山东医药》2005,45(27):81-82
病历摘要 患者女,39岁,2004年5月19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无发热、咳嗽、胸痛、声嘶及头颈肿胀,无眼睑下垂、构音不清、吞咽不畅及运动性肌无力等,未行任何治疗,症状渐加重,来我院行X线检查示“前上纵隔肿瘤”而收入院。查体:T36.8C,P80次/min,R20次/min,Bp120/60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紫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93.
病例:患者,女,79岁,主诉因"反复眼睑下垂18月,再发左眼睑下垂伴全身乏力、咀嚼困难和呼吸困难",于2010年8月7日入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Ⅳ型,既往有高血压病3级、高血脂、肺气肿、肝囊肿、甲状腺肿病史。入院检查  相似文献   
94.
病例:患儿男性,6月,生长缓慢,发育落后,不会翻身,不会坐,不会伸手抓物,追视差,智力低下,于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体查:体重8kg,前额窄,圆型脸,两眼距宽,上眼睑下垂,嘴角下垂,耳位低,双耳廓大,拇指内收,足外翻。脑核磁无明显异常,心肺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中枢神经协调障碍。  相似文献   
95.
<正>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上眼睑下垂常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构音困难、进食呛咳、表情缺乏、吹气不能、抬头无力、四肢无力等,晨轻暮重、劳后加重,或肌肉萎缩,甚至因呼吸肌受累而致呼吸困难,发生"肌无力危象"。多年来,笔者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满意,探讨  相似文献   
96.
0引言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常因外伤、炎症或肿瘤(如脑膜瘤)压迫等原因造成海绵窦及其附近的硬脑膜动静脉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而致。可见于任何年龄,多为后天获得,其临床表现较复杂,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屈光状态、弱视等情况,分析其与屈光不正及弱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187例(242眼)进行详尽的病史收集及眼科检查。筛选患者初诊年龄为(7.4±2.2)岁。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利用χ2检验及t检验分析患者的屈光不正及弱视状况,并比较不同程度上睑下垂患者之间的屈光状态和弱视差异。结果242只上睑下垂眼中,近视、远视及散光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6.9%、62.8%和31.1%。弱视的所占比例为29.8%,其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眼弱视的所占比例要高于轻中度者(57.8% vs. 41.2%,χ2=4.046,P<0.05)。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屈光不正及弱视发生率均高于无上睑下垂人群的发生率。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有较高的弱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98.
上睑下垂指的是提上睑肌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以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上提,按其原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其中以先天性上睑下垂最为常见.临床上对提上睑肌肌力小于4 mm者称为重度上睑下垂,常影响患者视觉发育,手术一般借助额肌力量进行矫正.我科2005-2010年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21例采用额肌筋膜悬吊术以及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眼睑,治疗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9.
李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697-1697
目的 探讨幼儿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术式.方法 对13例17(眼)1~3岁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行L形额肌瓣悬吊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5眼矫正满意,2眼矫正良好,术后均有程度不等的睑裂闭合不全;随访11例(14)眼,矫正满意12只眼,矫正良好2只眼.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只要身体状况良好,1岁以上后即可手术;L形额肌瓣悬吊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0.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50岁.因“头痛2个月,加重伴右侧眼睑下垂、复视1个月”于2010年5月30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最初为全头部疼痛,以右侧颞部及右眼眶部为重,疼痛呈间歇性发作,以胀痛为主,无眼前闪光,无恶心、呕吐,程度尚可忍受,未诊治,1个月前头痛明显加重,并出现右侧眼睑下垂,双眼视物模糊,呈双影,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头颈部CT血管成像示:①左侧椎动脉起自椎动脉弓,起始段轻度狭窄,左侧椎动脉较对侧细小;②右侧颈动脉窦部点状钙化斑形成,头颅部其余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