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40篇
  免费   4229篇
  国内免费   667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135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29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5402篇
内科学   2603篇
皮肤病学   141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3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799篇
综合类   15721篇
预防医学   2417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4785篇
  64篇
中国医学   38159篇
肿瘤学   185篇
  2024年   806篇
  2023年   2627篇
  2022年   1996篇
  2021年   2856篇
  2020年   2274篇
  2019年   2307篇
  2018年   954篇
  2017年   1931篇
  2016年   2081篇
  2015年   2230篇
  2014年   3886篇
  2013年   3386篇
  2012年   4383篇
  2011年   4512篇
  2010年   3990篇
  2009年   3535篇
  2008年   4020篇
  2007年   3344篇
  2006年   2918篇
  2005年   2692篇
  2004年   2342篇
  2003年   1990篇
  2002年   1642篇
  2001年   1380篇
  2000年   1173篇
  1999年   917篇
  1998年   854篇
  1997年   731篇
  1996年   674篇
  1995年   605篇
  1994年   440篇
  1993年   341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295篇
  1990年   298篇
  1989年   292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通过整理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的文献,研究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组合规律。方法:检索已有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22. 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胸腔积液常见病因有内因、内热、虚邪、内湿、水邪、饮、瘀血等,病机以痰热蕴肺、水饮内停、痰瘀互结、气阴两虚、肺脾两虚、血瘀较为常见; 13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热、饮、痰出现频率较高;病位证素以胸膈为主,涉及肺、脾、半表半里、肾;证素组合以两证素、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常见组合为痰+热、阴虚+热,病位在胸膈,病变脏腑多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胸腔积液病因病机的认识,除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相同外,尚可见以往少有报道的内湿等病因,肝胆湿热、肝脾不和等病机,丰富了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益气养阴中药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痰通络益气养阴中药颗粒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指数、mMRC分级、肺功能、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各症状分值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各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胸憋、喘息、气短、咳嗽、咳痰、乏力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mMRC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FVC%、FEV_1/FVC、DLCO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5),但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p(O_2)均明显升高(P均0.05),p(CO_2)均明显下降(P0.05),但2组治疗后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益气养阴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降低患者p(CO_2)。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慢阻肺(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并肺部感染中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81例收治的AECOPD并肺部感染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支持治疗,观察组予痰热清注射液+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支持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FVC、FEV1、FEV1/FVC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治疗能够改善肺功能,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增强疗效,且并不会增加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45.
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导师李文东主任中医师主张从痰论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体质以气郁质、阴虚质居多,气郁阴虚痰阻是基本病机,治疗以疏肝理气健脾,活血滋阴化痰,自拟理气滋阴化痰方治疗此病,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分析一例典型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6.
喉接触性肉芽肿是耳鼻喉科较少见的疾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依据喉接触性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特点,发现该疾病与肺脾气虚密切相关。结合多年的用药经验,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辨证论治,将健脾益气法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7.
48.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滋肾柔经汤联合乌灵胶囊对帕金森病(PD)患者肝肾阴虚证及血清脂联素(APN)、尿酸(U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口服滋肾柔经汤,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用乌灵胶囊治疗,共治疗12 w。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TCM)积分、PD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和PD 39项问卷(PDQ-39)评分及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 68%)明显高于对照组(64. 15%;χ~2=8. 85,P=0. 00)。治疗后,两组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血清APN、UA和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APN、UA和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滋肾柔经汤联合乌灵胶囊对P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水平,有效降低患者肝肾阴虚证及NMSS、PDQ-39量表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300例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单纯T2DM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依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记录2组腰围、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肝功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及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合并NAFLD组124例,单纯T2DM组176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痰湿郁阻证占比明显高于T2DM组(P<0.05),其余分型占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腰围、BMI、TG、TC、FC-P、HOMA-IR均显著高于T2DM组(P均<0.05),其余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TG、HOMA-IR。结论痰湿郁阻证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最常见证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