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复荣通脉组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至河北中医学院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本次研究。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复荣通脉组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量变化,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CA-IMT)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1.41±0.13)、(1.31±0.11)mm均低于对照组(1.48±0.14)、(1.37±0.15)mm,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18.41±4.06)mm3、(2.51±1.30)个,均低于对照组(21.03±3.82)mm3、(3.06±1.57)个,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CA-IMT、ICA-IMT分别减少11、12例,高于对照组4、4例;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数量治疗后减少67个,高于对照组54个,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脑血流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得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荣通脉组方能够明显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IMT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改善患者脑血流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300例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单纯T2DM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依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记录2组腰围、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肝功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及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合并NAFLD组124例,单纯T2DM组176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痰湿郁阻证占比明显高于T2DM组(P<0.05),其余分型占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腰围、BMI、TG、TC、FC-P、HOMA-IR均显著高于T2DM组(P均<0.05),其余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TG、HOMA-IR。结论痰湿郁阻证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最常见证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在多认为主要是由代谢紊乱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治疗应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氧化、抑制山梨醇生成等药物,临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年中医治疗DPN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于其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作用机制等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化瘀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临床期DN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健脾固肾化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87%,对照组总有效率4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及GF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及GF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水肿、倦怠乏力、尿浊、腰膝痠软、夜尿频多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固肾化瘀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临床期D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表现,提出其本病的发生起于气郁,继而出现脾肾两虚,病情逐渐加重,故提出从郁从虚论治本病,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1],且其中超重甚至肥胖患者比例逐年增加,但控制现状不容乐观.我国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对部分城市的门诊糖尿病患者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4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6.5%)[2].传统治疗方案很难兼顾血糖、体重达标及胰岛功能的改善.我科自2011年11月起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苏秀海  吕树泉  王晓蕴 《河北中医》2013,(12):1810-1811
糖尿病是造成全身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患病率可达40%~60%,其中糖尿病远端对称感觉运动性多神经病变为最常见类型,临床表现以感觉过敏和感觉缺失为主,可表现为蚁行感、针刺样疼痛、麻木、发凉等症状^[1]。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医中药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同时结合中医外治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三黄益肾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治疗的128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常规组及三黄益肾胶囊组,对相关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微量白蛋白(MALB)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黄益肾胶囊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益肾胶囊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延缓早期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黄益肾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治疗的128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常规组及三黄益肾胶囊组,对相关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微量白蛋白(MALB)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黄益肾胶囊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益肾胶囊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延缓早期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