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70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研究产气肠杆菌(EAM-Z1)荚膜去除或变薄对于胞内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ase)活力的菌体生长量和影响。在培养基中增加碳源以去除荚膜或使荚膜变薄,研究其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并通过转化合成5-氟尿苷的方法研究其对PyN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中增加4%的D-甘露糖,1%的甲醇,2%的甘油或2%的丙酮都能使产气肠杆菌的荚膜变薄;其中增加2%丙酮时,菌体量增加43.92%,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意义,转化率为57.5%,提高2.8%,PyNPase比活力提高4.8%,转化合成5-氟尿苷的最佳反应时间为45 min,缩短了1/4。  相似文献   
32.
微生物对人参果总皂苷中人参皂苷化合物K的转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宇  姜彬慧  韩颖  赵余庆 《中草药》2007,38(2):189-193
目的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对人参果总皂苷(SFPG)进行生物转化,制备人参皂苷化合物K(C-K)。方法从种植人参的土壤中筛选、分离4种微生物m14、m3、m8、m9对SFPG进行转化,筛选最佳活性菌株;以C-K的量为指标,采用TLC和HPLC法检测微生物的转化结果。结果真菌m14为转化C-K的最佳活性菌株,最佳转化条件为转化时间6d,转化温度30℃,摇床转数160r/min,转化初始pH值为自然pH5.5,转化底物质量浓度为120mg/mL。转化后的C-K的量是转化前的41.65倍。结论真菌m14转化SFPG中C-K的专属性强、转化效率高,为C-K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目的筛选能将人参皂苷Rg1定向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F1的真菌。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从三七总皂苷中分离纯化出人参单体皂苷Rg1;采用固体与液体发酵培养法,从325株真菌中筛选到能对单体人参皂苷Rg1进行生物转化的菌株。采用1H-NMR1、3C-NMR波谱手段及理化性质鉴定人参皂苷Rg1及其转化产物。结果发现真菌菌株EST-Ⅰ与EST-Ⅱ将人参皂苷Rg1定向转化为人参皂苷F1,说明两种菌株能产生特异性水解C-6位葡萄糖的β-葡萄糖苷酶。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制备稀有人参皂苷F1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4.
谢春锋  娄红祥 《中草药》2008,39(6):938-943
苔藓组织培养已有约100年的历史.与种子植物相比,苔藓组织培养体系有许多特有属性,如生长条件简单、再生能力强以及细胞分化充分等.其作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模式生物广泛用于植物生理学、形态学、发育学以及植物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综述了近年来苔藓组织培养体系在生物转化、生产次级代谢产物以及生物制药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同时也探讨了其在筛选抗菌和抗疟原虫药物方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5.
杨世海  刘家源  于博  刘晓峰 《中草药》2008,39(5):763-766
目的 对鬼臼毒素的生物转化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进行生物转化.采用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加入鬼臼毒素对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的pH值无明显影响;两种组培系统均能转化鬼臼毒素.在本实验条件下,细胞悬浮系统使73.8%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根培养系统中使56.3%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两种系统对鬼臼毒素的转化产物不同,前者只转化生成鬼臼苦素,后者转化生成表鬼臼毒素等多种化合物.结论 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均能有效转化鬼臼毒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三七生药生物转化后所提总皂苷进行药理研究,初步判断转化效果。方法:采用断头脑缺血、体内血栓形成、氯仿致心律失常及离体心脏灌流实验。结果:腹腔注射1号-5号样品100、200mg/kg,对断头脑缺血小鼠均有明显保护作用;1号200mg.kg-1.d-1×5d,能明显抑制胶原-肾上腺素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除1号100mg/kg外,各组均能明显对抗氯仿诱发小鼠心律失常,3、4号高剂量与5号高剂量组相比室颤发生率有所降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1-4号保留了扩张冠脉,但对心肌收缩力和心脏前负荷的影响各有差异。结论:转化后样品与对照品在药理作用上发生了一定变化,提示转化后的三七总皂苷化学结构可能有所变化,与初步的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7.
肝脏疾病     
肝脏是全身代谢和营养的中心器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主要通过肝脏完成。同时,有多种维生素通过肝脏进行合成、活化和储存。此外,肝脏还具有生物转化功能,大部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代谢终末产物需要通过肝脏转化后方能以安全的形式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38.
泰乐菌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乐菌素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兽用抗生素,国外对泰乐菌素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国内外通过生物转化和化学合成的手段,生产出一系列泰乐菌素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在药效上大大高于泰乐菌素,在药物残留方面比泰乐菌素表现出很大的优势,有逐渐取代泰乐菌素的趋势。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各种泰乐菌素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及合成方法,并重点介绍了运用生物转化法合成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的研究进展,对了解和研究泰乐菌素衍生物,制备新一代的高效低毒抗生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CYP 2B6是细胞色素P450 2B亚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参与催化多种内源、外源化合物,特别是多种临床药物的生物转化.本文综述了CYP 2B6的表达、催化药物生物转化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0.
传递手性给一个分子有很多种不同的途径,其技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拆分、手性池和不对称转化。后一种技术是把前手性分子定量地转化成单一手性分子.这是制备化学家们最感兴趣的。现在有多条不对称转化技术可以使用,人们最感兴趣的是生物催化和金属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