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396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726篇
预防医学   125篇
药学   274篇
  3篇
中国医学   301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共50例,对所有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对比患儿护理前后的每日疼痛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每日疼痛次数减少(P<0.01),疼痛时间缩短(P<0.01),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82.8±3.9)分。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腹痛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2.
易小玲 《智慧健康》2022,(15):88-90
目的 研究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变化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有效改善了患儿腹痛等临床症状,且腹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明显减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序贯疗法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感染所致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及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7~10 d。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抗生素治疗时间、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浆PCT值,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值。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抗生素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CT值、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CT值、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显著增高(P均<0.05),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菌药物序贯疗法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感染所致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4.
格雷夫斯(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出现相应的功能异常甚至器质性损伤。该例患者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乏力、心悸、易饥饿、消瘦等)伴皮疹为首发表现,后续出现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痛性肿大、抗核抗体阳性、肝功能损伤等多系统损伤表现,最终经淋巴结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经多学科协作会诊,考虑该患者为Graves病合并结缔组织病继而引起HNL可能性大,病情复杂,易被延误诊治,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银僵合剂对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 根据病理分型将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分为3组:增生(PT)组29例、坏死(NT)组30例、黄色瘤型(XT)组28例,均给予银僵合剂内服加外熏.观察3组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PT、NT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XT组(P<0.05).3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PT组96.55%、3.60%;NT组96.66%、3.44%;XT组89.28%、4.00%,PT组与N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XT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银僵合剂在PT、MT2组中的疗效优于XT组.  相似文献   
76.
目的总结56例卡介苗所致淋巴结强反应的临床表现,评价局部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5月结核病门诊56例由卡介苗所致淋巴结强反应患儿,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别给予热敷、清创引流及敷药等局部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 1)分型:结节未液化型7例,液化型20例,脓肿破溃型23型,术后伤口未愈者6例。2)疗效:7例未液化型经局部热敷,5例结节缩小,2例结节液化;22(20+2)例液化型经穿刺针吸及结节内注射异烟肼,均化脓破溃;45(23+22)例脓肿破溃型经清创引流,利福平外敷,伤口愈合;6例手术后伤口未愈者经清创引流、利福平外敷,伤口愈合。结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所致淋巴结强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局部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颌面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颌面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童肿膏贴敷,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局部消肿时间、局部压痛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切开排脓情况、疗程等。结果治疗组局部消肿时间、局部压痛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疗程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切开排脓例数分别为1例与6例,2组比率分别为3.33%与20.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颌面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切开排脓的例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我们自1998~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ocytice necrotizing lym phadenitis,HNL)是1972年日本学者Kikuchi和Fujimoto等首先报道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又称菊池病(Kikuchi disease)或Kikuchi-Fujimoto病(KFD)。以发热、颁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表现为皮疹、关节痛、浆膜腔积液、肝脾大等一系列炎症综合征,常就诊于风湿科。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HN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文仲渝主任中医师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重庆地区地理环境、饮食习惯,认为该地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病机为脾胃薄弱,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聚湿成痰,饮食积滞,湿、痰、积滞阻碍气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脾弱为本,湿、痰、滞、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以运脾化湿、消滞和中、行气止痛,自拟腹痛方并随证加减,同时配合日常饮食及生活方面的调护,临床疗效显著。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