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乳食积滞证)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洛阳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头孢克肟干混悬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以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7 d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治疗后为治疗7 d时)主症与次症中医评分、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患儿进行回访,了解患儿是否复发。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腹痛、纳差、呕吐、腹胀、大便干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腹痛、纳差、呕吐、腹胀、大便干结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乳食积滞证)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肿大淋巴结恢复正常,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加减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2例,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轻不良情绪,提升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研究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铜山区中医院于2019年2月-2022年2月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68例,平均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研究组在西药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方案治疗,持续治疗14d,对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经14d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酸、嗳气及胃脘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较之对照组,研究组上述积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恶心、腹泻、面色潮红发生率总计为11.76%(4/34),对照组以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为8.82%(3/34),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胃炎患者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治疗后患者胃脘痛、反酸嗳气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且药品不良反应未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棘干乳剂与宝乐安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5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同时加用沙棘干乳剂与宝乐安口服,疗程10天。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采用腹部高频彩超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的数目和大小。结果观察组的腹痛、呕吐、体温、腹腔肠系膜淋巴结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棘干乳剂与宝乐安联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显著提高治愈率,促进患儿恢复,疗效可靠,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以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8例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炎症组)及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淋巴结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炎症组肠系膜淋巴结的纵径、横径、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信号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内在我门诊接受诊治的肠道疾病患者当中选择6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作为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行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例数32例(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6例(76.4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X~2值为4.221,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并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采用口服头孢唑肟或头孢呋辛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唑肟或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7~10d。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两组淋巴结大小差异,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有效率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声多普勒检查,淋巴结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肯定,应用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在临床疗效上与静脉注射治疗并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饮食调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10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信封随机法分二组.两组均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患儿饮食调理方面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饮食行为依从性.结果:研究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饮食行为依从性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实施常规干预联合饮食调理可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饮食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19-620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腹部不适症状患儿120例,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检测,其中60例阳性患儿为观察组,60例阴性患儿为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果观察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生率(58.0%)显著高于对照组(31.7%),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解痉止吐治疗及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明显消失,超声见肠系膜淋巴结缩小并消失。对照组患儿经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治疗,1~3周后症状消失。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关系密切,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乔军 《现代养生》2015,(6):243-24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对于胃痛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住院收治的胃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柴胡疏肝散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分析柴胡疏肝散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柴胡疏肝散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柴胡疏肝散3个月的复发率及6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调理阴阳,顺气升降,补与泻双管齐下,合理配伍,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胃痛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急性腹痛经临床确诊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72例(腹痛组)和无急性腹痛因其他疾病收住院者52例(无腹痛组),观察两组病例肠系膜淋巴结的数量、大小.结果: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组)较无腹痛组肠系膜淋巴结数量多、体积大.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00例消化不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与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聪 《智慧健康》2022,(13):102-104
目的研究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TNF-α、IL-10、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信宜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136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不同的用药治疗,对照组68例患儿采取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68例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症状改善时间,TNF-α、IL-10及IL-13等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呕吐消失、退热、腹胀消失等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此外,经治疗,研究组患儿的TNF-α、IL-13低于对照组(P<0.05),IL-10高于对照组(P<0.05);另一方面,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优,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TNF-α、IL-10、IL-13水平的具有积极影响,期望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柴胡疏肝散加减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海容 《中国校医》2011,25(6):438+440-438,440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合左金丸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方法 将8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合左金丸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吗丁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8%和77.5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CAG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且临床症状改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AG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柴胡疏肝散随证加减,对照组60例口服吗丁啉、猴头菌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良好,可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意义。方法对125例经临床诊疗已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腹部进行高频彩色超声的检查。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超声显示肿大淋巴结在脐周围及右下腹,淋巴结内见稀疏或较丰富的彩色血流。结论高频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准确,为临床确诊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尹燕华 《现代保健》2011,(22):168-16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并配合奥美拉唑20 mg,2次/d,吗丁啉10 mg,3次/日,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1.9%,对照组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显著提高对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治疗组行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行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HAMD评分比对照组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明显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马立虎 《中国卫生产业》2014,(2):119+121-119,121
目的对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62例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治疗组,和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超声诊断对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声像图特征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6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存在超过3枚的肿大淋巴结,而对3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诊断发现仅有5例儿童存在淋巴结1~2枚。结论超声诊断出超过3枚,沿淋巴门有血流信号分布,长横径之比在1.5以上,RI多在0.65以上的肿大淋巴结,研究发现,超声诊断能够有效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