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574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88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豚鼠噪声暴露后其耳蜗电生理与毛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哺乳动物在毛细胞受损后能否自我修复.方法 将30只豚鼠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5只,噪声暴露后0.5 h组5只,7天组10只,3周组10只,后三组豚鼠暴露于 120 dB SPL白噪声中2 h,分别于结束暴露后0.5 h及7天、3周后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及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AERP),扫描电镜观察耳蜗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豚鼠噪声暴露后7天组、3周组ABR及40 Hz-AERP较0.5 h组有所恢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外毛细胞倒伏现象有改善.结论 噪声暴露后外毛细胞可能有自我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92.
Ca2 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几乎参与细胞所有的生理活动,在耳蜗毛细胞的换能、调谐、神经递质释放及基底膜的非线性响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Ca2 在细胞内的浓度受到精细的调控,其中一个重要的调节机制就是Ca2 介导的Ca2 释放(Ca2 -induced Ca2 release,CICR),即细胞外的Ca2 进入胞内,然后诱发了细胞内的钙库释放.  相似文献   
93.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多见于10岁左右儿童和青少年,起源于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本文作者曾诊断1例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给2大龄纯种罗丝鸡分别肌注庆大霉素(GM)和卡那霉素(KM)10天,于停药当天、第1、2、3和4周处死小鸡,取出内耳基底乳头(BP)用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发现从BP的基底到中部有广泛性损害,毛细胞损失率约占40%,在1周后受损部位表皮板上出现丛生的有微绒毛的再生毛细胞,随恢复期延长,再生毛细胞表面积增大,动纤毛和静纤毛来长出,3至4周受损部位已完全被发育成熟的再生毛细胞填补,BP形态恢复。  相似文献   
95.
外淋巴瘘的毛细胞凋亡与听力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外淋巴瘘时的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在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25只豚鼠行外淋巴瘘造模后利用光镜,TUNEL标记技术,耳蜗电图及脑干诱发电位等检测指标。结果:(1)外淋巴瘘早期(0h组,2h组)8只豚鼠形态正常,无毛细胞凋亡,随着外淋巴瘘时程延长,毛细胞凋亡数增多,耳蜗毛细胞凋亡出现概率分别为造瘘后1d组(1/6只),2d组67%(4/6只)和7d组80%(4/5只);(2)外淋巴瘘造模后  相似文献   
96.
97.
耳蜗活体铺片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耳蜗外毛细胞(OHC)静纤毛束变异的判定标准,观察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对庆大霉素耳中毒的抵抗能力.方法对豚鼠测定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振幅后,选取静纤毛束正常和变异豚鼠各5只,连续肌注庆大霉素(grntamicin,GM)12 d后,测定ABR阈值,扫描电镜观察耳蜗外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情况,耳蜗铺片计数毛细胞的损失数.结果耳蜗底回第一排外毛细胞静纤毛束转位超过45°、"W"变形数超过10%,作为豚鼠耳蜗外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的判定标准.5只静纤毛变异豚鼠GM注射12 d后平均ABR阈值51.0±8.76 dB SPL,外毛细胞损失约16%~39.96%,柯替器受损程度较轻;而外毛细胞(OHC)正常豚鼠GM注射12 d后ABR阈值上升到58.4~100 dB SPL,OHC基本消失,柯替器毛细胞破坏较为严重.结论耳蜗外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豚鼠较OHC正常者对GM中毒具有较大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耳蜗OHC在电压刺激下的能动性的改变情况.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电压钳技术,在正常细胞内外液的条件下,观察不同浓度SNP对电压性刺激引起OHC能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在SNP浓度低于100 μMol/L时,SNP对OHC能动性的影响不明显,但当SNP浓度高于100 μMol/L时,SNP对OHC的能动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P对OHC的能动性有抑制作用,作用呈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0.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头颅CT、MRI和手术探讨此类肿瘤的发病率,常见部位,临床特点,手术疗效,预后与手术切除肿瘤程度以及与术后放疗的关系。结果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以20岁以下发病率最高77.4%,以小脑居首92%。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其次共济失调。影像学CT和MRI没有特征性征象,诊断率50%以上,最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预后与手术切除程度有关,肿瘤全切除术后10年内存活率达95%、部分切除术后达72.7%。结论 (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发病于青少年,以小脑居首。(2)尽可能全切除肿瘤、术后无需放疗其预后良好,可视为“良性肿瘤”;若不能伞切除的病例,术后可给予放疗亦能达到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