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6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56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162篇
临床医学   766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44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2141篇
预防医学   845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902篇
  7篇
中国医学   1000篇
肿瘤学   20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真两性畸形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护理研究》2006,20(2):469-469
真两性畸形是在一人体内同时存在有卵巢和睾丸两种组织。性腺可以是单独的卵巢或睾丸,亦可以是卵巢与睾丸在同一侧性腺内。真两性畸形是一种很少见的临床类型,病人的外生殖器形态很不一致,有时不易分辨男女,绝大多数病人有阴蒂增大或小阴茎。我科于2004年9月收治了1例真两性畸形病人,并成功地对其进行了外阴整形术、阴蒂成形术及右侧睾丸切除术,同时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使其走出自卑阴影,积极应对生活的挑战。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93.
白虎加参汤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汉方研究》报道,流边阳一用中药治疗外阴瘙痒症,投以白虎加参汤治疗因过食导致糖代谢障碍而发病的顽固性外阴瘙痒症二例,效果较好。例1:患者,松×××子,66岁,三次经产妇,52岁闭经。主诉:外阴发痒,以至失眠,用烫得觉痛的热水淋浴,用毛巾用力擦搓时感觉好转。既往史:58岁时在本院接受阴道式子宫脱垂手术。家族史:无特殊记录。初诊;1991年6月3日,体温33.5℃,血压138-70mmHg,颜面有光泽,脉博73次/分,脉象略浮,有充实感,实证,身体一发热,局部便觉痒。腹诊:上腹部饱满但无胸胁苦满,下腹部按之柔软异常,肌肤汗湿自  相似文献   
94.
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由于各种因素,许多病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患者异常痛苦,我们应用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5.
本文总结用自制“外阴尖锐泓疣治疗液”治疗11例外阴尖锐湿疣的效果及体会,简单介绍了“治疗液”的配制及应用。  相似文献   
96.
止痒消斑汤熏洗治疗女阴白色病变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止痒消斑汤熏洗治疗女阴白色病变68例810000青海省中医院祁秀兰笔者于1986—1994年共治疗女阴白色病变68例,。单用自拟止痒消斑汤熏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导于下。一般资料68例中,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16岁,其中16、18岁各1例,...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究口服氟康唑联合乳杆菌阴道用药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确诊为 RVVC的患者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氟康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阴道置乳酸杆菌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TNF)-α、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CD4+、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带异常恢复的时间、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查VVC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4、IL-10、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以上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NF-α、IL-2、IFN-γ、CD4+、CD4/CD8的水平检测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康唑联合乳杆菌阴道用药治疗RVVC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能高,可有效改善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8.
本文将收治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 cell leukemia/lymphoma,ATLL)患者淋巴瘤细胞累及外阴并皮肤癌变1例进行报道,观察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累及外阴并皮肤癌变的临床特点,旨在探讨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累及外阴并皮肤癌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该病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外阴部、阴囊疣状黄瘤(verruciform xanthoma,VX)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1例阴囊VX、2例外阴VX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特殊染色、HPV原位杂交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VX表皮疣状增生,棘层增厚,钉突延长位于真皮同一水平;表面过度角化伴角化不全,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层内上皮钉突间见黄色瘤样细胞(泡沫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黄色瘤样细胞CD68、α1-AT、Mac387阳性,CK(AE1/AE3)弱阳性,S-100、Ki-67、HPV阴性。PAS阳性。原位杂交HPV6/11呈阴性。结论 外阴部、阴囊VX与发生于口腔黏膜的VX临床病理学特征相似,黄色瘤样细胞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失衡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妇科诊断为HR-HPV感染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9~73岁。根据HR-HPV感染状态,将其分为研究组(n=121,HR-HPV持续感染者)和对照组(n=119,HR-HPV复查呈阴性者)。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者的体重、人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2组受试者体重、BMI、孕次和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BV、VVC检出率分别为43.0%(52/121)、38.0%(46/1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2%(24/119)、15.1%(18/11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2、16.075,P=0.002、<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V、AV和混合性感染患者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V、VVC与HR-HPV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