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4篇
中国医学   40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5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 HT)的专利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及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取治疗HT的专利中药复方,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中药频次及功效统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分析并进行复杂网络图展示。结果 筛选出治疗HT的专利中药复方52首,涉及中药247味。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夏枯草、黄芪、柴胡,高频药物以归肝经、脾经为主。中药类别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高频药物组合为“夏枯草,柴胡”“夏枯草,黄芪”“黄芪,茯苓”等。重要关联规则有“玄参-黄芪”“玄参-夏枯草”“牡蛎-柴胡”等。核心组合有“党参-川芎-枳壳”等。新方有“党参-川芎-枳壳-栀子”等。结论 专利中药复方主要通过疏肝清热、化痰散结、扶正补虚治疗HT,在新药研发时,可考虑使用夏枯草、黄芪、柴胡等为处方核心药物配伍加减。  相似文献   
852.
目的 探究夏枯草口服液联合舒肝颗粒对乳腺增生患者乳腺超声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01月-2022年01月收治的80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逍遥丸治疗,研究组予以夏草枯口服液联合舒肝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超声指标、激素水平[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孕酮(P)]、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声指标、E2、PR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增生患者应用夏枯草口服液联合舒肝颗粒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利于改善超声指标,调节内分泌激素,减轻疼痛乳房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53.
夏枯草口服液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和2015年版(一部)收录的常用中成药,是通过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制成的现代夏枯草制剂,具有清火、散结、消肿等功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分会组织编写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外科疾病分册》推荐夏枯草口服液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发布的《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中推荐夏枯草口服液用于治疗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但夏枯草口服液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为规范夏枯草口服液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用药,使更多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从中获益,依据现有临床研究结果,结合临床专家既往用药经验,特制订本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854.
目的:研究夏枯草-菊花轮作模式栽培技术、经济效益。方法:田间试验介绍了湖北大别山区夏枯草-菊花轮作种植的栽培技术,分析了夏枯草-菊花轮作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轮作模式效益比夏枯草、菊花单作效益分别高126.81%和78.86%。结论:夏枯草-菊花轮作模式是湖北大别山区一项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55.
目的 观察夏枯草开音合剂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白斑伴轻中度异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中医医院的86例声带白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夏枯草开音合剂治疗,每次25m L,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金嗓散结胶囊治疗,每次2粒,每日2次。治疗时间均为8周。采用症状体征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用VHI量表、基频微扰、振幅微扰、谐噪比、MPT评价主客观嗓音功能。结果 实际完成79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治疗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嗓音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低于对照组,谐噪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夏枯草开音合剂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白斑伴轻中度异型增生疗效确切,在缓解声嘶、缩小白斑面积和声门裂宽度、改善声音粗糙嘶哑程度、以及恢复声带闭合运动方面,疗效均优于金嗓散结胶囊。  相似文献   
856.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夏枯草:功效主要为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症靶为甲状腺肿大、乳腺肿块、目赤肿痛;标靶为甲状腺功能、高血压;现代药理发现夏枯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糖、降血压、抗病毒的功能;本品无毒,脾胃寒弱者慎用;临床使用剂量为9~6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夏枯草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857.
夏枯草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建立与体系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丽  郭巧生 《中草药》2009,40(7):1131-1135
目的 建立并优化夏枯草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为探讨夏枯草种质问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研究.Mg2+、d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对PCR扩增的影响.结果 夏枯草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 30ng,Mg2+ 2.2 mmol/L、dNTP 175 μmol/L、引物0.75μmol/L、Taq DNA聚合酶1.0 U.在此基础上,从92条引物中筛选出18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引物最佳退火温度.结论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可以快速建立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24份夏枯草种质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夏枯草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858.
目的:观察夏枯草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伴甲状腺激素异常的临床疗效。方 法:将80 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给 予左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给予甲巯咪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夏枯草汤合海藻 玉壶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 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 水平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 7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颈部肿胀、胸胁窜痛、善太息、咽部阻塞 感、咽喉生痰、胸闷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TSH、FT3、 FT4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TSH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FT3、FT4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SH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FT3、FT4 水平均低于对照 组(P<0.05)。随访3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41%,对照组为28.5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夏枯草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甲状腺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59.
目的 比较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探讨夏枯草-蒲公英药对配伍的意义。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所测得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从蒲公英、夏枯草及其药对中分别鉴定出63,47,60种挥发性成分,各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8.51%, 81.35%和99.59%,药对中有13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相比于单味药有所增加。PCA分析结果显示药对因子得分最高。结论 蒲公英和夏枯草配伍前后,单味药与药对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从挥发性成分变化推测,夏枯草和蒲公英配伍后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60.
目的:为了充分挖掘夏枯草药用部位果穗在采收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脱落的夏枯草种子的利用价值,对其进行性状、膨胀度和化学组成研究,并与市售的奇亚籽和兰香子进行比较。方法:性状采用直接观察法;膨胀度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2101方法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其中6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2%~8%A;7~13 min,8%A;13~14 min,8%~17%A;14~30 min,17%A),检测波长280 nm;采用正己烷提取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中的脂肪酸,并对5种含量较高的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进行含量测定,DB-35MS毛细管柱(0.25 mm×60 m,0.25μm),进样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 mL·min-1,分流比50∶1;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鉴定其挥发性成分组成,WM-5MS毛细管柱(0.2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