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9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74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350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415篇
内科学   364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1002篇
预防医学   295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27篇
中国医学   306篇
肿瘤学   2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清胰消积中药对实验性胰腺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清胰消积方对裸鼠体内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荷瘤裸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FU组、中药不同剂量组,治疗后计算抑瘤率。提取对照组及中药中剂量组肿瘤组织mRNA,制备cDNA探针并分别用Cy3和Cy5两种荧光染料标记,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经扫描、分析,得出药物作用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结果:中药18g/kg、36g/kg、72g/kg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1.31%、38.16%及29.09%。筛选出癌基因、蛋白翻译合成、DNA合成和修复、细胞信号传导蛋白等表达下调的基因共7条。结论:清胰消积中药对人胰腺癌体内生长有抑制作用,调节癌基因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改变肿瘤细胞蛋白合成等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2.
乙肝病毒(HBV)在人体内受自然选择压力、免疫力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下,常出现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导致HBV标志物检测失败。HBV免疫逃逸的发生及耐药和致病性的改变,常常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基因芯片在检测HBV DNA的同时,亦可检测HBVe抗原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前C区、BCP区及耐药位点的变异,从而有助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及疾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3.
目的检测苯中毒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苯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含4265条信号转导基因的cDNA芯片检测7例苯中毒患者和7例无苯接触的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谱,观察其在基因表达谱上的差异。进行了基因表达谱聚类分析。结果在4265条基因中,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176条。至少在六张芯片结果中有显著性表达上调的基因35个,主要包括有PTPRC、STAT4、IFITM1等。至少在5张芯片结果中有显著性表达下调的基因45个,主要包括有ARHB、PPP3CB、CDC37等。结论微矩阵基因芯片在检测苯中毒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改变时.具有快速、高通量、高灵敏度等特点.细胞信号转导的障碍在苯中毒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乌头碱抗KBV200细胞耐药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乌头碱抗KBV200细胞耐药机制。方法提取乌头碱12.5μg/mL用药组和对照组KBV200细胞的RNA,进行cDNA微阵列分析。结果整张基因芯片5504个基因克隆,其中用药前高表达基因208个,占克隆总数的3.8%,用药后高表达基因196个,占3.6%。用药前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DKS家族、SMADS家族、MAPK信号转导系统等的基因发生变化。结论乌头碱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影响MAPK信号转导系统等机制,最后作用于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75.
DEN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演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揭示肝癌诱发过程中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演变,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EN诱发大鼠肝癌,分别于诱癌的第4周、8周、16周、20周(肝癌形成)切取肝(合肝癌)组织,常规提取RNA,Affymetrix Rat 230A GeneChip及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和演变.结果:在芯片的15710个基因中,正常组有9225个基因表达,诱癌4周表达增至9396个,8周增至9872个,16周增至10496个,20周有10420个.在肝癌诱发过程中,存在大量基因表达的消长以及高表达基因数的增加,其中部分已知基因的结果.结论:DEN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基因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而且文献追踪表明,国内外对在这些基因的功能及其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大多不明确.因此,如何逐一找到那些起着关键作用的基因,进一步阐释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及其与中医证候演变和相应治法的关系,是今后中医基础理论实验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6.
鼻息肉组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鼻息肉组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并探讨相关基因在鼻息肉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按微距阵排列的491条免疫相关全长基因制成表达谱芯片。分别抽提4例鼻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组织的总RNA,逆转录成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一链,并分别用cy5和cy3标记制备成杂交探针,混合后在2张免疫相关基因芯片上进行杂交,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并用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鼻息肉组织免疫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87条,其中上调基因45条,下调基因42条;2张芯片共存的差异基因15条,其中上调基因5条,下调基因10条。在差异表达的基因中,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黏附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免疫信号传导分子,还包括一些补体分子及其受体、免疫转录调节分子、天然免疫分子和神经免疫相关基因。结论鼻息肉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为研究鼻息肉免疫学发病机理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其中IL-17可能在鼻息肉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天然免疫和免疫信号传导分子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赵军  黄一飞 《眼科研究》2004,22(5):547-550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新的生物学技术 ,以其高亲和性、高度精确性、高度集成性、高信息量等优点 ,在疾病研究中有广泛的用途。基因芯片对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及药物作用靶基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就该技术在部分眼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最新应用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8.
深圳市城区育龄妇女HPV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深圳市城区育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状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深圳市城区育龄妇女2273人进行HPV检查,并对宫颈糜烂Ⅱ度以上与宫颈轻度糜烂、宫颈光滑者的HPV各个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73名育龄妇女中共检出HPV阳性者568名,阳性率24.9%,其中HPV-16型341人,HPV-18型27人,HPV-58型25人。在宫颈糜烂Ⅱ度以上的590人中,HPV阳性者247人,占41.86%,其中HPV-16型159人,HPV-58型及18型分别为30人及23人,还有HPV一45型及33型,均为高危亚型;在1683例轻度宫颈糜烂及宫颈光滑者中,HPV阳性者237例,占14.03%,其中HPV-16型136例、HPV-58型56例,尚可检出HPV-6型及11型等低危亚型。表明宫颈糜烂严重程度越重,HPV-16高危型检出率越高。结论:鉴于HPV-16型等高危型与宫颈糜烂发病关系密切,故积极控制HPV感染及有效治疗宫颈糜烂在宫颈癌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检测是一种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汉坦病毒基因芯片诊断方法。方法 根据发表的汉坦病毒属(HV)76-118株和R22株S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寡核苷酸芯片。用CV3标记核苷和引物,运用不对称PCR技术制备单链荧光标记核苷酸片段,并与芯片上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荧光扫描仪检测并分析信号。结果 研究制备的基因芯片能够检测汉坦病毒HTN型和SEO型病毒核酸的特异性荧光信号。结论 HV的基因芯片检测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的优点。基因芯片的制备和检测技术的建立,可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传染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生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设计来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以及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新技术。这门技术具有鲜明的军、民两用性,随着生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使得武器装备、军队指挥、作战方法、军事后勤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