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6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39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443篇
内科学   21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807篇
预防医学   38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40篇
  1篇
中国医学   16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在乳品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目前通用的检验方法(国标法)是将样品稀释液先接种于增菌液培养24h,然后转种于血平板和Baird-Parker氏平板,再培养24h,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进行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进行确认,耗时较长。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是一种仅通过观察菌株的颜色,便能在24h分离和用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型培养基。应用于乳及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大大提高了微生物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2.
在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培养基中,选择性增菌培养基(Modified Mcbride Agar,简称MMA)是最常用的一种,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检出率。本文通过使用标准菌株及其热损伤菌的回收实验对不同配方的影响成分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了经本室改良的MMA和其它干粉培养基的实验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广东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畜共患的重要病源。近年来 ,欧美等国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爆发的报导日益增多[1 ] 。由食物传播的李斯特菌病在人群和动物中暴发流行 ,已引起世界各国食品卫生界的高度重视 ,被列为九十年代食品中四大病原菌之一。目前 ,我国尚无食源性李菌病爆发流行的报导 ,但动物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暴发流行和禽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已见报道[2 ] 。为了解广东省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食品中污染状况 ,预防食源性的李斯特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我们于 2 0 0 2年选择广东省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采集生…  相似文献   
74.
SS培养基在不同条件贮存后对肠道菌检测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标法规定 ,SS培养基 (SS平皿 )制备后宜当天使用 ,或保存冰箱内于 48h内使用[1 ] 。而在实际工作中较难以做到 ,尤其在工作量不能确定时更难于控制 ,给工作带来不便 ,为保证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经不同温度、时间贮存后的SS平皿对肠道菌检测效果进行了实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 SS干燥培养基由无锡市科隆微生物试剂厂生产 ;鼠伤寒沙门菌 ( 5 0 0 13 )、福氏志贺菌 ( 5 13 0 2 )、大肠杆菌(ATCC2 5 92 2 )由江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1.2 实验方法 实验用菌株接种肉汤培养复苏后备用 ,…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自制不加血液的培养基和传统的羊血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嗜血杆菌的效果。方法将流感嗜血杆菌ATCC10211接种于无血液培养基和传统培养基上,计算和比较两种培养基上嗜血杆菌的平均生长指数,并用此两种培养基对225份临床痰标本进行嗜血杆菌的分离,比较两种培养基上嗜血杆菌的分离率。结果无血液培养基与传统巧克力培养基的平均生长指数分别为11.06、8.05,225份痰标本中嗜血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20%、11.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无血液培养基分离嗜血杆菌的方法简便、实用、效果较好,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6.
超高倍显微系统对支原体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超高倍显微系统已在部分医院广泛使用,由于超高倍镜放大倍率高,分辨率清楚,又有相差视野,暗视野等多种功能,能观察到的各种细胞及病原体,可在放大过程中始终清晰可见,但在支原体的诊断上,通过我院1年的患者统计分析可知,超高倍显微系统对支原体诊断还需慎重,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77.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最早出现在18世纪70年代,在1978年之前,主要是人工授精,直到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后,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辅助生育技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应用于临床的ART有人工授精、体外培养,及在传统体外授精(in vitrofertilization,IVF)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卵子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等。在开发了有效的排卵诱导方案,卵子回收方法改善的同时,用于创造受精和早期发育的适宜培养基的实验技术亦得到不断的改进。IVF培养基的设计发端于20世纪前叶,有人首先设计了经过适当…  相似文献   
78.
在结核病发现与规范化治疗中,结核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准确进行分支杆菌的培养与鉴定至关重要.本分别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常规培养方法、全自动分支杆菌检测系统(BACTEC MGIT 960 System,美国BD公司)仪器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3种方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利福平(RFP)、链霉素(SM)的敏感性与耐药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HP的慢性感染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形成有关,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人类第Ⅰ类致癌因子.1988年Leunk等用培养HP的培养基浓缩液与HeLa细胞一同培养,发现培养基中某些因子可造成HeLa细胞等真核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性,因而将其称为空泡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1992年这种毒素得以纯化,1994年完成了编码Vac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近年来有关VacA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就10年来VacA的毒素作用机制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培养基优化和毛状根克隆系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个单克隆掌叶大黄毛状根和4种基本培养基,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产量的因素。结果不同克隆间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存在显著差异,以单克隆毛状根DH 7a最高;培养基种类对毛状根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以W P培养基中毛状根生物量最高;大黄毛状根中的5种游离蒽醌中以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为主;不同克隆间5种游离蒽醌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DH 7a最高,并且DH 7a与B 5培养基的组合,5种蒽醌产量最高;克隆和培养基之间互作分析显示克隆DH 5a、DH 5d与W P培养基,克隆DH 7a与B 5培养基对于游离蒽醌产量来说是优势组合,而克隆DH 5c在4种培养基上5种游离蒽醌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为利用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系统大规模生产蒽醌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