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789篇
  免费   9560篇
  国内免费   3581篇
耳鼻咽喉   1087篇
儿科学   819篇
妇产科学   1747篇
基础医学   5890篇
口腔科学   1085篇
临床医学   41260篇
内科学   15338篇
皮肤病学   795篇
神经病学   8482篇
特种医学   56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0篇
外科学   22016篇
综合类   68963篇
预防医学   19527篇
眼科学   3886篇
药学   32467篇
  439篇
中国医学   23425篇
肿瘤学   3951篇
  2024年   1594篇
  2023年   5835篇
  2022年   5024篇
  2021年   6482篇
  2020年   6304篇
  2019年   6483篇
  2018年   2939篇
  2017年   5524篇
  2016年   6134篇
  2015年   6790篇
  2014年   13245篇
  2013年   12650篇
  2012年   16013篇
  2011年   16629篇
  2010年   15514篇
  2009年   14174篇
  2008年   18550篇
  2007年   16921篇
  2006年   14425篇
  2005年   17658篇
  2004年   10843篇
  2003年   9950篇
  2002年   6794篇
  2001年   4543篇
  2000年   3394篇
  1999年   2831篇
  1998年   2134篇
  1997年   1595篇
  1996年   1235篇
  1995年   1130篇
  1994年   915篇
  1993年   468篇
  1992年   447篇
  1991年   482篇
  1990年   312篇
  1989年   315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46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收治的PD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模拟TEAS治疗,观察组为TEAS治疗,采用经皮电刺激对相应穴位或模拟穴位进行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胃容受性、胃排空以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共52例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指数量表(D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初始饱腹感量(ISV)以及最大耐受量(MT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频段(H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低频段/高频段(LF/HF)显著降低(P<0.05);PDS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PDS患者在...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减压不适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普外科就诊的手术患者,共9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为胃肠减压的过程中做好综合护理工作有助于不适症状的缓解和手术效果的提升,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3.
94.
95.
目的 探讨人格特征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术后近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9例男性LSCC患者,术后5~7 d采用SCL-90、SAS、SDS自评量表评估术后心理状态,采用EPQ问卷测评患者的人格特征。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LSCC患者术后近期SAS和SD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LSCC患者术后SCL-90、SAS、SDS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EPQ中精神质(P)量表和神经质(N)量表得分高于中国常模(P<0.01)。男性LSCC患者术后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家庭收入、手术方式、术后近期是否行放化疗、P和N人格特征是术后SA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1);家庭收入、手术方式、术后近期是否行放化疗和N人格特征是术后SD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LSCC患者术后近期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具有P和N人格特征;家庭收入、手术方式、术后近期是否行放化疗以及P和N人格特征是影响术后SAS及SD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轻中度产后抑郁和自我效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产后抑郁提供有效手段和依据。方法将38例轻中度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各19例。运动组给予每周3次,每次40 min,持续12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对照组仅要求受试者完成日常活动,不接受有氧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抑郁程度,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评价自我效能。结果运动组EPDS评分和PSQI评分干预后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组GSES评分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干预后GSE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治疗对轻中度产后抑郁有一定作用,减轻产妇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可作为产后抑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三1062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对象年龄为(15. 38±1. 74)岁,其中男生576名,女生486名。采用自制问卷、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CAIHL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和评定人口统计学信息、健康素养水平、学习日视屏时间及抑郁症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包括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精神成长三个维度)及其不同组合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6. 1%(277/1062)。相对初中生、自评家庭经济一般/良好和视屏时间正常,高中生、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差和视屏时间过长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5. 090、10. 510和4. 832,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健康素养、视屏时间过长和低精神成长均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正向关联(P<0. 05)。相同健康素养水平情况下,视屏时间越长抑郁症状检出率越高。视屏时间过长且低健康素养水平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51. 7%(30/58),OR=5. 741(95%CI 2. 999~10. 999)。结论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是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低健康素养且视屏时间过长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老年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总结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手术患者338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87例)和未复发组(2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个体资料[年龄、体重指数、性行为开始年龄、生育史、吸烟史、性伴侣性行为、性伴侣数量、医疗保险、经济收入、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家族宫颈癌史等]、病情及医疗资料(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术前处置措施、手术方案、术后放化疗情况等)及病理诊断(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肿瘤间质浸润、病灶类型、淋巴结间隙浸润及淋巴转移情况)资料进行整理,并行组间比较,分析可能影响老年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高危因素,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老年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相关因素为:体重指数、HPV载量、SCC-Ag水平、生育史、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术前化疗、组织分化、病灶类型、淋巴结间隙浸润以及淋巴转移;老年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有:SCC-Ag1.5μg/L、ⅢA期、G3分化、内生型病灶、淋巴结间隙浸润、淋巴转移。老年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复发至少具备以下2项及以上的病理特征:高分期、高分化、病灶内生型、病灶浸润转移。结论老年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以患者宫颈组织发生严重的病理改变为主,临床应在术前进行全面的病理活检,制定周全的手术方案,充分评估患者术后复发可能性及患者术后获益之间的平衡,谨慎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综合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调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过渡期心衰相关症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心脏病患者抑郁量表、照护负担问卷和家属照护者照护能力问卷,对219例老年心衰患者及主要家庭照护者,于患者出院前1~2 d、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心衰相关症状随着出院过渡期的延长呈恶化趋势,与出院前1~2 d相比,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患者的心衰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P0.01)。抑郁症状在出院后1个月得分最高(90.31±3.27),随着过渡时间的延长得分逐渐下降(P0.01)。回归分析显示,出院过渡期患者心衰相关症状受患者服药种类、心功能分级和照护能力的影响;抑郁受患者年龄、病程和住院次数的影响(P0.05,P0.01)。结论老年心衰患者出院过渡期心衰相关症状较差且呈动态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该制定针对性的过渡期护理计划,减轻患者症状负担。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行PKP手术治疗时骨水泥注入的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2-4 mL、B组4-5 mL、C组5-6 mL),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术后三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C组B组A组,椎体中间高度:C组B组A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30.0%)、C组(4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P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2-4 mL)对于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