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651篇
  免费   8571篇
  国内免费   4956篇
耳鼻咽喉   915篇
儿科学   3327篇
妇产科学   1284篇
基础医学   4711篇
口腔科学   1743篇
临床医学   21278篇
内科学   21002篇
皮肤病学   4288篇
神经病学   4020篇
特种医学   44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5篇
外科学   6642篇
综合类   48752篇
预防医学   16471篇
眼科学   1782篇
药学   18387篇
  205篇
中国医学   38588篇
肿瘤学   2027篇
  2024年   1578篇
  2023年   4987篇
  2022年   4105篇
  2021年   4933篇
  2020年   4402篇
  2019年   4346篇
  2018年   2227篇
  2017年   3468篇
  2016年   3916篇
  2015年   4738篇
  2014年   8209篇
  2013年   7751篇
  2012年   10085篇
  2011年   10984篇
  2010年   10798篇
  2009年   10217篇
  2008年   11998篇
  2007年   10876篇
  2006年   9762篇
  2005年   10147篇
  2004年   8132篇
  2003年   7168篇
  2002年   6253篇
  2001年   5952篇
  2000年   4353篇
  1999年   3633篇
  1998年   3361篇
  1997年   3316篇
  1996年   3081篇
  1995年   2789篇
  1994年   2520篇
  1993年   2020篇
  1992年   1928篇
  1991年   1816篇
  1990年   1418篇
  1989年   1742篇
  1988年   403篇
  1987年   284篇
  1986年   166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0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multiple acyl 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MADD)是一种影响脂肪酸、氨基酸及胆碱代谢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电子转运黄素蛋白(ETF)或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的基因突变所致。MADD主要临床表现为波动性肌无力和运动不能耐受,以肢体近端肌和颈伸肌无力为特征。由于MADD临床表型的异质性,使其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线粒体肌病等。肌肉活检和血尿生化检测有助于MADD的早期诊断,对阴性患者可进行MADD相关的基因检测。核黄素是目前MADD最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2.
詹杰 《中医药通报》2020,19(2):73-74
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症一病,多数医家以血证、虚劳、葡萄疫等病立论,证则分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等。然临证所见,该病病程多为初期感受外邪而失治误治,使得表邪缠绵不解,久病则耗损正气,气不摄血,进而邪气入里,侵袭血络,从而出现虚损与出血并见的证候。故血证、虚劳、葡萄疫等仅述其一端,未能概其全貌。笔者根据古文献记载,认为该病与风劳病及柴胡证极似,故主张可从风劳考虑,并在辨证基础上主以小柴胡汤治疗。  相似文献   
93.
克罗诺杆菌(阪崎肠杆菌)病在世界范围内已有报道,自1961英国报道首例克罗诺杆菌感染病例以来,已陆续在丹麦、美国等发生过暴发。尽管如此,目前对于克罗诺杆菌病还没有形成常规化监测。本文通过对克罗诺杆菌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现状进行综述,为开展克罗诺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近年来细菌性阴道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的文献,从中总结、分析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中医治疗应依据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采用健脾补肾、清热利湿等法。西医常规治疗多采用口服或阴道局部用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复发率高。结论:中西医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各有所长,但如何有机结合,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诊疗系统,乃是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95.
刘巍杰 《海峡药学》2016,(8):171-172
目的 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入选60例GERD,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单独应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例.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41.7%、愈显率91.7%高于对照组23.3%、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骨质疏松症、1例胸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GERD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植物代谢组学技术比较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收集5个产区共97份枸杞子样本,其中青海61个样本,采用50%甲醇提取,检测~1H-NMR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比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枸杞子的化学差异性,并对各产区样本的枸杞多糖进行含量测定(以无水葡萄糖计),检测波长490 nm。结果:枸杞子的~1H-NMR图谱共检测到32个化学成分,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样本相比,无明显分离趋势;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宁夏产区相比,以及青海省6个不同地区的枸杞子相比,重叠样品较多,均不能显著分开。相似度结果表明,大多数样品的相似度0.85;化合物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蔗糖、葡萄糖、脯氨酸等个别代谢物在各产区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代谢物在各产区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基本一致。青海与其他产区样本中枸杞多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且枸杞多糖含量与~1H-NMR指认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相关系数处于-0.2~0.4。结论:采用~1HNMR植物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化学组成上分析了青海产区枸杞子的化学特征,并结合枸杞多糖含量测定,显示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枸杞子的化学差异较小。建立的基于~1H-NMR的枸杞子质量评价方法可为其质控水平提升及种植产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再加用玉液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肠道菌群、脂质代谢、中医症状积分、血糖相关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并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FINS、HOMA-IR、HbAlc、BMI、腰围、体质量、TC、TG、LDL-C、肠杆菌、酵母菌、肠球菌、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脘腹2组患者治疗后HDL-C、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均较治疗后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液汤能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脂质代谢和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
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并且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其中气郁质的表现多与心理性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危机和压力使年轻人成为气郁质的高发人群,因此探究气郁质的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所发表的气郁质相关文献进行总结,重点从气郁质的人群分布调查研究、体病相关研究、调体干预研究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后对目前关于气郁质的研究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思考,并提出气郁质研究应在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或临床干预调体研究,揭示气郁质的本质和其量化诊疗标准,丰富气郁质的理论数据支持,促进中医体质学与多学科的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配合药物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科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选出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入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饮食、规律服药、适当锻炼、作息规律概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基于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和药物治疗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