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13篇
  免费   8871篇
  国内免费   6676篇
耳鼻咽喉   310篇
儿科学   321篇
妇产科学   417篇
基础医学   2945篇
口腔科学   560篇
临床医学   13661篇
内科学   4982篇
皮肤病学   1146篇
神经病学   580篇
特种医学   20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3614篇
综合类   42185篇
预防医学   9002篇
眼科学   407篇
药学   32062篇
  112篇
中国医学   88800篇
肿瘤学   1669篇
  2024年   1132篇
  2023年   3453篇
  2022年   2735篇
  2021年   3267篇
  2020年   3022篇
  2019年   3434篇
  2018年   1721篇
  2017年   3392篇
  2016年   3630篇
  2015年   4416篇
  2014年   8633篇
  2013年   8073篇
  2012年   10529篇
  2011年   11562篇
  2010年   10324篇
  2009年   9977篇
  2008年   11841篇
  2007年   10117篇
  2006年   9591篇
  2005年   10867篇
  2004年   10561篇
  2003年   11425篇
  2002年   9674篇
  2001年   8853篇
  2000年   6686篇
  1999年   4929篇
  1998年   3823篇
  1997年   3256篇
  1996年   2771篇
  1995年   2460篇
  1994年   1740篇
  1993年   1151篇
  1992年   1117篇
  1991年   1206篇
  1990年   1313篇
  1989年   1206篇
  1988年   267篇
  1987年   214篇
  1986年   156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采用DPPH体系测定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液质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特征性成分。方法:对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考察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通过液质联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ESI-Q-TOF-MS)技术对其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液质联用(LC-MS/MS),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文献对照,对其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都具有清除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清除能力最强。通过其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对照,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结论:应用DPPH抗氧化活性筛选及H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平卧菊三七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配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POP患者10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性维生素D3 (骨化三醇),对两组疗效、骨密度(BMD)、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与对照组84.91%比较,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腰椎L1-4、髋部、Wards三角区BMD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上述部位BMD提高较同期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MMP-13、TIMP-1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MMP-13和TIMP-1改善较同期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与对照组7.5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配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POP疗效满意,可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MMP-13和TIMP-1,安全性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3.
94.
95.
郑诚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2):230-231
目的探讨宁波市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的管理方法。方法分析本院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举办中药知识培训讲座,加强处方点评工作,为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开展中药注射剂专项整治活动后,临床各类不合理处方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中药注射剂使用更具规范化和安全性。结论通过3年的中药注射剂专项整治活动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日趋合理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好转建议将此整治活动作为本院中药注射剂监督管理办法持续进行下去,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心钠素的影响。 方法:于2004-12/2005-12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有1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并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每组2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所有病例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对照组患者术毕回病房常规镇痛,当患者自述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50mg/次。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清醒拔管后开始行静脉自控镇痛。术毕静脉给予曲马多100mg+盐酸格拉司琼3mg为负荷量。静脉自控镇痛液配方为曲马多900mg+芬太尼0.3mg+盐酸格拉司琼3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48h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浓度;监测心率、血压;并进行术后8,12,24及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进入结果分析。(1)两组高血压患者术前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分别高于正常参考值[肾素活性:(0.42&;#177;0.37)mg/(L&;#183;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40.2&;#177;12.0)ng/L,心钠素:(379.00&;#177;76.60)ng/L]。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低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毕、术后24h的心钠素高于术前,而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心钠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心钠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患者术后8,12,24,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时由于疼痛缓解,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术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抑制应激反应,降低高血压患者骨科手术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8.
白细胞介素16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一名新成员,白细胞介素16(IL—16)有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能诱导人CD4^+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迁移;诱导人CD4^+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IL-2R和HLA—DR表达;通过CD4^+受体与T细胞结合;影响蛋白激酶C(PKC)的分布;抑制CD3依赖淋巴细胞活化与增殖。根据IL-16的生物学活性作用方式,其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
自体胸腔血成分与凝血机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性血胸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胸部战、创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往往需紧急输血救治,但常遇到用血量剧增与血源紧张的矛盾。尽可能及时地将患者胸腔内大量血液收集并回输,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库存血用量及其并发症都是有利的。笔者通过犬单纯闭合性血胸及血气胸模型,探讨了随胸腔存留时间的延长,血胸和血气胸胸腔内积血血液成分及凝血机能的变化趋势,为胸血回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林丹花 《首都医药》2006,13(9):42-46
他出生于久负“侨乡”之称的广东省开平;幼时对自然界的“痴迷”始于方寸邮票;六年小学,五易校园却依然名列前茅;两次“化险为夷”,前进的脚步却从未停止;50年来不断从微生物产物中找到抗肿瘤活性物质,推进抗肿瘤抗生素的研发;他提出抗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小型化、高效化以解决大分子蛋白难以进入实体性肿瘤的难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药学家与肿瘤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甄永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