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采用DPPH体系测定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液质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特征性成分。方法:对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考察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通过液质联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ESI-Q-TOF-MS)技术对其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液质联用(LC-MS/MS),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文献对照,对其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都具有清除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清除能力最强。通过其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对照,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结论:应用DPPH抗氧化活性筛选及H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平卧菊三七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9-硝基喜树碱包合物脂质体以提高其抗肿瘤效果。方法:饱和水溶液法制备9-硝基喜树碱包合物,考查制备包合物脂质体的最佳方法和工艺,制备9-硝基喜树碱包合物隐形脂质体并评价其药剂学性质及抗肿瘤效果。结果:9-NC包合物脂质体最佳工艺为乙醇注入法以10 mg胆固醇,720 mg磷脂,1.0 g包合物处方制备。所制备的9-NC包合物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12.10±0.81) nm,包封率为(60.11±1.08)%,且体外抗肿瘤效果显著提高。结论:包合物脂质体是喜树碱类药物的抗肿瘤应用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特点使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起到把好政治保密关、职业道德关的作用,还要起到把好学术水平关以及编辑规范关的作用,而且其把关的侧重点也与一般期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筛选出小茴香油微乳凝胶的最佳处方组成,并考察小茴香油微乳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方法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分别优化了微乳和微乳凝胶的处方,Franz扩散池法考察小茴香油微乳及其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 微乳最优处方为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吐温-8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2.5︰1)∶水=20︰27.6︰52.4,进一步制备得到了小茴香油微乳凝胶。小茴香油微乳的流动性及稳定性好,平均粒径为(42.03±0.9)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54±0.005)。小茴香油微乳凝胶均匀细腻,易涂展,有一定流动性,为乳白色半透明半固体凝胶。体外透皮性能结果表明小茴香油作为油相,制备成微乳和微乳凝胶,其体外透皮吸收量分别提高了3,4倍。结论 该研究为小茴香油的制剂技术奠定了基础,也为挥发油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陆姗姗  孟祥善  李娟  杨毅  刘萍  刘妍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0):1853-1859
药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对其功能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已有苦豆子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对农杆菌菌液浓度、农杆菌侵染时间、农杆菌与苦豆子愈伤组织的共培养时间、愈伤组织预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添加方式和乙酰丁香酮浓度6个遗传转化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预培养15 d的苦豆子愈伤组织中农杆菌菌液浓度A600为0.9、侵染时间15min、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共培养48 h、并在侵染液中添加AS 200μmol·L~(-1)时,GUS瞬时转化效率高达83.33%。以苦豆子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获得Sa LDC上游1 260 bp的启动子序列(Gen Bank登录号KY038928),将不同长度(310,594,765,924,1 260 bp)的启动子缺失片段分别与GUS报告基因融合,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苦豆子愈伤组织,GUS瞬时表达结果显示,5个不同长度的Sa LDC启动子片段均可驱动GUS在苦豆子愈伤组织中的表达,表明克隆所得的Sa LDC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以310 bp的片段启动活性最强,为进一步分析该启动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冬月  陈军  董洁  陆姗姗  蔡宝昌 《中成药》2015,37(1):168-173
目的制备去除大部分士的宁的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并考察马钱子总生物碱减毒前后成分及毒性的变化。方法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解马钱子总生物碱,经磁力搅拌、离心后制备得到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HPLC法测定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量。用Q-TOF-MS技术比较鉴定了马钱子总生物碱减毒前后的主要生物碱类成分。通过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考察了马钱子总生物碱减毒前后的毒性变化情况。结果以20%乙醇为溶剂制备的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去士的宁效果最好,同时不影响其他19种生物碱类含有量。小鼠口服急性毒性LD50实验表明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与马钱子总生物碱的LD50分别为31.08 mg/kg、10.92 mg/kg。结论马钱子总生物碱中士的宁占38.49%,减毒后仅占14%,减毒工艺提高了马钱子总生物碱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高车前苷、高车前素浓度的方法,初步探索高车前苷口服吸收规律。方法以大豆苷元为内标,采用液-液2次萃取处理大鼠血浆样品。采用AgilentCT-C18(250mm×4.6mm,5μm)和汉邦C18预柱(1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25∶75);检测波长:335nm;流速:1.0mL·min-1;柱温:30℃。以150mg·kg-1剂量灌胃给药高车前苷,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体内高车前苷、高车前素的血药浓度。结果内源性杂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高车前苷在0.0433~2.163nmol·mL-1,高车前素在0.333~16.65nmol·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高车前苷和高车前素的绝对回收率分别为82.41%~84.27%、91.00%~93.4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58%~104.46%和95.41%~97.60%,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5.18%,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7.84%。样品冻融稳定性良好。灌胃给药高车前苷后,药物主要以高车前素的形式被吸收,高车前素的曲线下面积(AUC)为高车前苷的5.4倍。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高车前苷、高车前素的含量。口服给药高车前苷,主要以高车前素的形式被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配基Pam3CSK4对小鼠骨髓来源中性粒细胞吞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给予Pam3CSK4或LTA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对热灭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吞噬作用;磁珠分选中性粒细胞,给予Pam3CSK4刺激24 h、48 h后,q-PCR检测中性粒细胞IL-1β,IL-6,IL10,TNF-α,FcγRⅢ,i NOS,COX-2等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Pam3CSK4刺激中性粒细胞不同时间后再给予热灭活的MRSA刺激,收集培养上清液,ELISA检测IL-1,IL-6,TNF-α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Pam3CSK4刺激组的中性粒细胞对热灭活MRSA的吞噬率为41.1%,明显高于PBS对照组(18.4%),但Pam3CSK4刺激组对CR-AB和CR-KP的吞噬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Pam3CSK4刺激中性粒细胞12 h,24 h后IL-6和TNF-α的表达与PBS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am3CSK4刺激组增强中性粒细胞IL-1β、IL-6、IL10、TNF-α、FcγRⅢ、i NOS、COX-2的m RNA的表达(P0.05)。结论 Pam3CSK4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对MRSA的吞噬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挥发油具有“药”“辅”双重作用并可以直接组方入药,传统效应研究思路是比较加入挥发油前后复方效应变化但不能阐明促渗作用,现代研究则套用化学促渗剂思路研究透皮促渗作用而忽视了其整体效应。该文在证明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存在药性规律的基础上,基于“组分-递送-效应”外用中药药性表征思路,探索性地提出中药挥发油经皮外用“药辅兼济”研究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中药挥发油多元组分及其不同递送过程是决定其外用效应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模式有望为在中医原创思维指导下开展中药挥发油经皮外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香附四物汤全方挥发油与组方药材挥发油经皮外用“药辅合一”作用。  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香附四物汤全方挥发油和当归油、川芎油、木香油、香附油等4种组方药材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 通过皮肤电阻法比较全方挥发油和各组方药材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 以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评价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 并采用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评价全方挥发油和组方药材挥发油的生物效应。  结果  香附四物汤全方挥发油以藁本内酯为其最主要成分, 含量为43.54%;与各组方药材挥发油相比, 全方挥发油含有16种新成分。全方挥发油及4种组方药材挥发油均具有显著的透皮促渗效果(P < 0.05), 其中全方挥发油的促渗作用较强, 是氮酮的2.5倍。5种挥发油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毒性均显著低于氮酮(P < 0.05), IC50值为氮酮的1.98~6.25倍。5种挥发油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缩宫素诱导的离体子宫收缩, 其中全方挥发油对平滑肌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和肌张力的抑制作用均最强, 分别为66.69%, 47.56%和66.98%。  结论  香附四物汤全方挥发油作为透皮促渗剂应用于中药外用制剂具有低毒、高促渗和生物活性强的特点, 更易发挥“药辅合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