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58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3篇
中国医学   190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高,组织器官严重退化、全身并发症多,临床特征多变,误诊率高,确诊时多处于分期较晚阶段,预后极差。目前一线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在老年患者中面临治疗不耐受、并发症多、易复发耐药等临床难点。针对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实践中的现状及难点,结合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病机理论,系统阐释该病的病因病机、辨治要点、整合中西医治疗的优势及治疗策略,结合新药时代老年患者分层管理理念,以及本中心淋巴瘤真实世界临床干预实践,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理法方药齐备的全程管理模式,以癌毒病机理论指导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整合治疗,建立更加系统的临床干预范式。从而改善患者脏器功能,控制并发症,减少复发,提高生命质量,发挥中医药减毒增效的独特优势、达到节约医疗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2.
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阴虚为发病之本,热、毒、瘀为发病之标,并作为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互为因果,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基于对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扶正补虚、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法,辨证运用仲景“大方”的独特治疗理念和思路,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丹参通络解毒汤(DSTLJD)联合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移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IRI)模型大鼠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差数贴壁法分离和培养EPCs,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EPCs。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IR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组(假手术组)、IRI组(模型组)、EPCs组(EPCs移植组)、DSTLJD组(丹参通络解毒汤组)、DSTLJD+EPCs组(丹参通络解毒汤+EPCs移植),每组10只。4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形态,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 MVC)、心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并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IRI组比较,EPCs组、DSTLJD组、DSTLJD+EPCs组大鼠细胞肿胀及坏死程度减轻,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EPCs组相比,DSTLJD组、DSTLJD+EPCs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肿胀程度轻微,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增高(P<0.05,P<0.01);与DSTLJD组相比,DSTLJD+EPCs组大鼠肌束排列较整齐,无明显细胞坏死,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EPCs移植可能通过上调VEGF、bFGF的表达,促进心肌IRI大鼠的血管新生,从而保护IRI心肌。  相似文献   
994.
郭兆安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病机是微型癥积阻滞肾络,治疗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强调积极筛查,早期发现;注重分期论治,综合干预,早期重视“调”与“截”,中期重视“补”与“通”,晚期重视“祛”与“控”;善用益气通络类药物,自拟益气通络饮,疗效显著。同时重视临床与科研一体,积极探索中医药疗效机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2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试验组(n=62)。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下肢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髋关节、膝关节伸展肌力及踝关节背曲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升清化浊方治疗肛窦炎湿热下注证疗效。方法:选择90例肛窦炎湿热下注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甲硝唑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混合溶液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升清化浊方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肛门坠胀、肛门瘙痒、肛门疼痛、肛窦充血、肛窦水肿症状积分以及TNF-α、IL-6、IL-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FN-γ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升清化浊方治疗肛窦炎湿热下注证疗效较好,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控制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WYHZTLF)对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硬皮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Wistar雌性大鼠制备温阳化浊通络方含药血清。收集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分选Treg细胞,用含药血清处理后,通过CCK-8法检测含药血清对Treg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FOXP3蛋白表达,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均可促进Treg细胞的增殖,中、高剂量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P<0.05,P<0.01);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均可促进FOXP3蛋白表达(P<0.01);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明显抑制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表达(P<0.05);高剂量含药血清组显著抑制DNMT1蛋白表达水平(P<0.05),低、中、高剂量组显著抑制DNMT3A和DNMT3B蛋白表达(P<0.01,P<0.01)。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促进硬皮病患者Treg细胞增殖可能与抑制DNMT1、DNMT3A和DNMT3B表达从而促进FOX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宋丽萍 《中医学报》2016,(6):886-888
目的:观察补肝益肾通络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坐骨神经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肝益肾通络汤治疗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八味通络颗粒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八味通络颗粒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八味通络颗粒,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反映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E/A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加速时间(ACTe)和E峰减速时间(DCTe)。结果治疗后两组NYHA心功能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比较,治疗组治疗后E、A、E/A、IVRT及DCTe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A、DCTe明显降低(P<0.05),E/A明显增加(P<0.05)。结论八味通络颗粒能明显改善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指标,可提高中医证候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研究14-3-3σ、P53和IKKα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mRNA表达情况,探讨这三个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14-3-3σ、P53和IKK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采用相对量分析法,14-3-3σ、P53和IKKα基因的△△CT依次为0.77、1.96和0.02,根据样本平均相对含量%=2-△△CT,得出14-3-3σ、P53和IKKα基因在癌症组平均转录表达量依次是非癌组的58%、25%和9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14-3-3σ和P5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是低表达的,IKKα基因mRNA表达水平不受影响,三个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中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