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59篇
  免费   18763篇
  国内免费   17697篇
耳鼻咽喉   1976篇
儿科学   4235篇
妇产科学   2585篇
基础医学   25254篇
口腔科学   3851篇
临床医学   29414篇
内科学   32467篇
皮肤病学   2965篇
神经病学   6615篇
特种医学   52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1篇
外科学   14047篇
综合类   75103篇
预防医学   17842篇
眼科学   2612篇
药学   26413篇
  285篇
中国医学   16180篇
肿瘤学   19293篇
  2024年   2480篇
  2023年   8983篇
  2022年   7592篇
  2021年   9059篇
  2020年   7664篇
  2019年   8536篇
  2018年   4826篇
  2017年   7070篇
  2016年   7650篇
  2015年   8125篇
  2014年   10954篇
  2013年   11460篇
  2012年   15175篇
  2011年   17077篇
  2010年   16724篇
  2009年   15793篇
  2008年   15425篇
  2007年   14749篇
  2006年   14150篇
  2005年   14928篇
  2004年   12565篇
  2003年   11075篇
  2002年   9022篇
  2001年   8227篇
  2000年   6603篇
  1999年   5144篇
  1998年   4105篇
  1997年   3121篇
  1996年   2293篇
  1995年   1889篇
  1994年   1289篇
  1993年   688篇
  1992年   564篇
  1991年   491篇
  1990年   384篇
  1989年   355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按分组分别给予门静脉输注供者骨髓细胞(DBMC)(B组)、骨化三醇灌胃(C组)、输注DBMC及骨化三醇灌胃(D组)以及环孢素A(CsA)灌胃(E组)。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测定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钙、磷浓度,进行受者与供者及无关第三品系大鼠脾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结果 D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其它各组显著延长(P<0.05);术后7d,C组、D组、E组受者脾细胞均能显著抑制供者及第三方无关供者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引起的MLR;D组手术前后血磷、血钙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D组最轻;D组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与对照组(A组)、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骨化三醇灌胃联合DBMC输注可显著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缺氧诱导因子—1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在体内广泛存在的由缺氧、铝、镁、镍等诱导细胞产生的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由α和β亚基组成,两者属碱性螺旋。环-螺旋-PAS家族蛋白。近年研究发现,HIF-1参与心血管发育的调控,与缺血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关系密切。进一步探讨HIF-1在机体缺氟、缺血稳态中的作用,对研究缺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THEβ2-adrenergicreceptor(β2-AR)ishighlyexpre-ssedonairwaysmoothmusclecellsinlung,anddefectsinβ2-ARsignalpathwaywereinvolvedinthepathogenesisofasthma.1 Humanβ2-ARgeneisanintr-onlessgenewithacodingblockconsistingof1239nucleo-tidesonchromosome5q31-32,genome-widesearchforas-thmasusceptibilitylocishowedthatmarkersonthisregionhavebeenlinkedtoasthma-associatedphenotypesinvariousethnicpopulations.2 Reihsausetal3 firstdescribedninecod-ingregionpolymorphisms,particularly,thethreecommonaminoacidsu…  相似文献   
994.
MUC-1基因在胃癌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胃癌MUC-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活检标本和外周血中MUC-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56例胃癌病例中MUC-1 mRNA阳性表达率为48.2%,MU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3.6%,临床分期中I和II期病人阳性表达率MUC-1 RNA为33.3%,MUC-1蛋白为40%,而-Ⅲ期病人则分别高达65.4%和69.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外周血的癌细胞MUC-1高表达,阳性率为73%,结论:MUC-1是一种较好反映胃癌恶性程度和转移性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5.
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THFR的纯合突变TT型基因是否为诱发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子,并证实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C/T多态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择影像表现符合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诊断标准者30例,对照组30例为影像表现正常者,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两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采用χ^2检验,得出MTHFR基因纯合突变TT型在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794,P<0.05),病变组TT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说明MTHFR的纯合突变TT型可能是诱发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素。运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得出TT型和非TT型患者在影像表现的分级程度上有差别,携带TT型基因者影像表现分级重。结论:MTHFR纯合突变TT型基因是深部脑白质缺血发病的危险因子,且TT型基因与深部脑白质缺血的易感性和影像表现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6.
我院1998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64例,其操作简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7.
几种下颌前伸固定功能矫治器的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几种下颌前伸固定功能矫治器的结构组成,作用原理,并比较了各种矫治器的优缺点。有利于临床医生合理选用该类型的矫治器,有效地矫治下颌后缩的Ⅱ类错He患者。  相似文献   
998.
小剂量长春新碱对小鼠M1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培养小鼠髓性白血病(M1细胞)来检测小剂长春新碱(VCR)对小鼠M1细胞分化诱导功能。方法:分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使用VCR1次5ug后进行吞噬功能实验,及对细胞形态的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使用小剂量长春新碱后小鼠M1细胞诱变细胞增多,吴噬功能增强,结论:说明小剂量长春新碱对培养小鼠M1细胞有一定诱导功能,诱导其向粒细胞、吞噬细胞方向转化,在临床上白血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LH基因免疫对前列腺增生模型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RT-PCR法从雌性大鼠垂体细胞中RNA扩增大鼠的促黄体素基因(LH)cDNA片段约(461bp)并克隆至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LH,限制酶酶切,酶连接,构建PCDNA3.1(-)/HbsAg/LH,经脂质体转染纯化的重组质粒至COS细胞中,通过肌肉注射构建的PCDNA3.1(-)/HbsAg/LH与前列腺增生大鼠,2个月内给药两次。结果 体外培养COS细胞,发现HBsAg与LH连接物表达较好,肌肉注射前列腺增生模型鼠重组质粒后,模型鼠LH与T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CDNA3.1(-)/HbsAg/LH可参与前列腺增生模型鼠生殖内分泌腺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00.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