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8篇
  免费   883篇
  国内免费   228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431篇
内科学   365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104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55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1605篇
  4篇
中国医学   2080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347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力资源效益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经济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8年10月1-3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PIVAS接收的全部静脉用药医嘱及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结果,分析PIVAS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产生的药品资源、人力资源节约情况。结果2018年10月1-31日PIVAS药师共审核用药医嘱412782组,其中不合理医嘱1967组,占0.417%,包括不规范、不适宜及超常医嘱等类型。通过PIVAS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及时纠正医师用药医嘱错误,节约了药品资源及护理工时。结论PIVAS进行用药医嘱审核对于保障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32.
益气活血类方剂配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气虚血瘀证提供遭药组方依据,总结了益气活血类方剂的配伍规律,提出了以益气活血类方剂的配伍规律,提出了以益气活血法为主要治则,分别配行经气药,滋阻养血药,利水化痰药,浊阳散寒药达到气顺血调、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33.
为探讨补肾健脾方药对卵巢切除大鼠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影响,取10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E3阳性对照组、中药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行假手术,其余3组行完整双侧卵巢除术。术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用药满12周后处死,分离L3腰椎体及左侧股骨,进行骨矿密度、骨矿含量、表观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补肾健脾方药能明显维持切除卵巢大鼠椎体及股骨的骨矿密度、骨矿含量和表观密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气虚血瘀热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期病变的病理基础,制定益气活血清热方,设胃宁冲剂为阳性对照组,观察该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4例,对照组63例,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3个月、6个月有效率为75.0%、9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4%、63.5%(P<0.01);治疗组对胃镜、萎缩、肠化的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炎症的改善作用2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痞满、纳差、嗳气、便溏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萎缩、肠化积分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积分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清热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优选经典名方华盖散基准样品的干燥方法。方法 采用真空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华盖散基准样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分析、HPLC等方法测定基准样品的质量属性,以得粉率、玻璃化转变温度及成分含量转移率等为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喷雾干燥基准样品粒子呈类球形、粒径最小,冷冻干燥基准样品不规则、蓬松、溶化性好。指标成分盐酸麻黄总碱、苦杏仁苷、橙皮苷、甘草苷、甘草酸转移率分别为85.66%~104.78%、90.81%~104.16%、91.42%~94.86%、83.98%~94.69%、87.85%~94.45%,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 经综合评价得出冷冻干燥方法最佳,3批验证工艺重复性、可行性较好,为经典名方基准样品质量属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6.
侯雨  朱琳  张奇镔  叶小风  柯俏颖  徐志士  魏颖慧 《中草药》2023,54(12):3815-3823
目的 研究大黄-黄芪多组分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评价制剂质量,并考察其大鼠肠吸收特性。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油相与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最优处方组成;并从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稳定性等方面对自微乳进行评价。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考察自微乳的肠吸收特性。结果 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辛酸癸酸单双甘油酯、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35、助乳化剂为乙二醇。在微乳形成区选择各辅料用量,采用适宜方法加入大黄总蒽醌及黄芪总皂苷制得的组分自微乳,外观均一透明,加水分散后形成黄色乳光的微乳液,透射电镜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下观察到微乳分散均匀,无黏连,呈大小均一圆球形乳滴;平均粒径为(33.01±0.1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on index,PDI)为0.10±0.02、电位为(-10.10±1.00)m V;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和黄芪总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6.29、8.80 mg/g。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在十二指肠、空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表观吸收系数(Papp)较回肠段均有显著提高;黄芪...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析解毒定痛方预防骨转移瘤放疗爆发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解毒定痛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治疗4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1月的生活质量(QOL-C30)量表评分、疼痛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IL-8、疼痛评分和QOL-C30评分对比无差异(P_均0.05);治疗1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的CRP水平呈逐步降低趋势,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均0.05);治疗2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的CRP、IL-8、疼痛评分和QOL-C30各项评分呈逐步改善趋势,且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_均0.05);治疗后1月,两组患者的CRP、IL-8、疼痛评分和QOL-C30各项评分呈逐步改善趋势,且优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和治疗4周,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_均0.05)。实验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6.67%,中医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0.0%,均优于对照组的78.33%和73.33%(P_均0.05)。结论:解毒定痛方能有效减低骨转移瘤患者的CRP和IL-8的水平,改善患者放疗爆发痛的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39.
《伤寒杂病论》合方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阐述了《伤寒杂病论》所创合方的这一方剂变化的特殊形式及其运用。并对合方的源流,涵义,组方原则,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合方虽源于《内经》,但成形于《伤寒杂病论》。合方具有单方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疗效,如治疗面广,作用性强,产生新疗效,调整作用功能等。  相似文献   
40.
“霰弹理论”认为中药作用机制和途径表现为多向性、多层面、多靶点的药理学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中药复方中任何一种单一组分均可具有微小的生物学效应。在药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除了少数已证明具有受体效应的组分外 ,多数组分是微效组分 ,即 :中药药效 =A B C …N个微小效应的累加作用。对某一组分不能忽略其生物学的微小效应 ,也不能采用简单的检测手段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微小效应。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结合数学概率论将组分的微小生物学效应合并成机体的整体的生物学效应 ,可以解决实验医学与中医结合中遇到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实验研究结果与临床效果相背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