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2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775篇
内科学   93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8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7篇
综合类   905篇
预防医学   15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57篇
  7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2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We present a patient with gastric varices complicating portal hypertension caused by liver cirrhosis related to hepatitis C virus. The patient underwent 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 The gastric varices almost completely disappeared, without any sclerotic agent being used, after iatrogenic injury of the gastrorenal shunt at the time of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相似文献   
32.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4例(8.1%),其中胆管狭窄6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漏1例,胆泥淤积或结石3例,肝断面胆漏2例(劈离式肝移植患者),T管拔除后胆漏1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常1例。除1例胆道狭窄再次行肝移植,因发生严重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3.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和溶栓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报告肠系膜静脉血栓(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和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初步经验。资料与方法 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2岁。原发疾患分别是肾病综合征、肝细胞性肝癌、胰腺炎和剖宫术后。2例有腹部超声检查。4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SMA)插管造影诊断为MVT。随后留置导管,直接实施尿激酶灌注溶栓及抗凝。结果 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是:(1)SMA及其分支痉挛和显影时间延长。(2)肠系膜上静脉(SMV)延迟显影或几乎不显影。(3)SMV主干或较大分支内的充盈缺损。(4)肠壁增厚,肠腔内对比剂存留和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尿激酶(或组织溶栓剂)和肝素治疗后3~10天复查,上述征象消失,SMV显影时间正常,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亦改善,免去了手术治疗。结论 选择性SMA造影为临床怀疑MVT时直接观察SMV血流状态的准确诊断手段,并可同时实施经SMA导管尿激酶灌注溶栓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治疗中的脑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治疗意义。方法对1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全部应用了脑保护装置(滤网型)。结果14例患者成功地释放了18枚自膨式支架。其中2例发生微栓子脱落轻度卒中,治疗1~3d完全恢复,颈动脉狭窄6例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随访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梗死。结论在支架治疗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可减少治疗中的神经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机械性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用钨丝机械性可脱性弹簧圈系统和弹簧圈(MDS-N和Spiral)栓塞18例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材料与方法: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用MDS-N和Spiral栓塞18例21个颅内动脉瘤。男、女各9例;年龄32~62岁,平均46.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头痛2例。结果:16个动脉瘤栓塞成功,100%闭塞9个,95%~98%闭塞5个,80%闭塞2个。5个未成功(1个因术中出血需急诊手术,2个超选择插管不成功,2个因瘤颈宽弹簧圈不能存留)。并发症有术中出血1例,弹簧圈游走1例,眼动脉巨大动脉瘤栓塞后出现占位症状而失明1例(经手术夹闭动脉瘤视力无恢复),无其他永久后遗症。结论:MDS-N和Spiral可有效地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但有多种因素可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6.
对126列原发性肝癌与37例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均进行了B超、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显示原发性肝癌多数血供丰富,而转移性肝癌以少血供者为主;CT显示小病灶的敏感性稍差,病灶的密度和均匀性与血供多少有一定关系,但特异性不高,而病灶的增强次应与血供关系密切,多血供者中95%有显示的增强效应,少血供者仅占4.7%;B超所示病灶的回声高低与血供亦有一定关系,但特异性稍差。结果表明,D  相似文献   
37.
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的口服碘水造影及CT表现;透视下,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6例口服碘水造影显示对比剂均经吻合口溢入胸腔;6例螺旋CT检查,其中5例显示吻合口与胸腔相通,1例瘘口小而未显示。全部病例顺利置入内支架,既完全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问题。结论:根据口服碘水造影和螺旋CT征象可以诊断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8.
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合并血液灌流方法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2只实验用犬 ,对照组 4只 ,进行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实验组 8只 ,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阿霉素 ,分别检测肝静脉及外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结果 实验组介入操作全部成功 ,1例死于血液灌流的血路管漏气 ,平均操作时间 ( 132 .3± 15 .3)min。血药浓度测定显示 ,对照组肝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分别为 ( 370 9.676± 385 .72 3)ng/ml、( 15 76.14 0± 2 2 6.933)ng/ml;实验组为( 465 3.42 0± 430 .2 0 4)ng/ml、( 433.612± 40 .5 0 1)ng/ml。统计学处理 ,两组相差非常显著。结论 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是一种可行的技术 ,具有简单、创伤小、可保护正常肝脏、便于重复治疗的优点。与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相比 ,不仅可以增加局部血药浓度 ,更可以降低外周的血药浓度 ,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a cystoscopic approach, as definitive treatment of ureteral fistulae, after failure of antegrade ureteral stent insertion.Methods Of 43 ureter fistulae encountered over 4 years, 10 postoperative and/or postradiotherapy fistulae could not be stented via an antegrade approach alone. A cystoscopic approach was used, with the antegrade approach available as back-up, if necessary.Results In two patients the ureteral orifice could not be visualized cystoscopically, thus precluding the retrograde approach. In the eight remaining patients, the retrograde approach alone never allowed successful stenting. In six patients, combin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approaches permitted stent insertions. In three of those six patients, a complex catheterization procedure was necessary. In two patients the combined approach failed altogether. Therefore, 6 of 10 patients underwent a successful stenting procedure with the combined approach; all ultimately closed the fistula.Conclusion Antegrade stent insertion remain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ureteral leaks. If the antegrade approach fails, the retrograde approach alone is not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Instead, a combination of both approaches often does succ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