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建立红花软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UV法,在波长360nm处测定红花软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用芦丁作对照,在4.657~23.28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7.10%(RSD=1.1%,n=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红花软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4D动态MRA(4D-TRAK)与3D时间飞跃法MRA (3D-TOF-MR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度与可靠性.方法 52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顺序接受3D-TOF-MRA、4D-TRAK及3D-DSA检查.4D-TRAK结合敏感编码(SENSE)及对比增强时间稳定血管成像(CENTRA)k空间技术,采用单剂量注射10ml对比剂在3.0TMR仪上进行扫描.以3D-DSA为金标准,分别以每例患者及每枚动脉瘤为单位,比较分析4D-TRAK与3D-TOF-MR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度与可靠性.通过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2组图像的质量及诊断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D-DSA共确诊58枚动脉瘤,4D-TRAK发现51枚,其中假阳性2枚,假阴性9枚;3D-TOF-MRA发现58枚,其中假阳性1枚,假阴性1枚.4D-TRAK与3D-TOF-M R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以患者为单位)分别为92.31%( 48/52)、93.33%( 42/45)、85.71% (6/7)和98.08% (51/52)、100.00%( 45/45)、85.71%(6/7).诊断多发动脉瘤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以动脉瘤为单位)分别为74.07%(20/27)、75.00% (18/24)、66.67% (2/3)和96.30%( 26/27)、95.83%( 23/24)、100.00%(3/3).亚组分析显示,19枚最大径<3 mm的动脉瘤中,4D-TRAK漏诊了9枚,3D-TOF-MRA漏诊了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4,P<0.01).其余39枚最大径≥3 mm的动脉瘤在4D-TRAK与3D-TOF-MRA上均得到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0,P>0.05).对于4枚最大径≥10 mm的脑动脉瘤,4D-TRAK较3D-TOF-MRA能更完整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及形态.结论 将4D-TRAK技术与SENSE、CENTRA k空间技术以及3.0T MR结合显示了其在诊断脑动脉瘤上的潜在价值,但其诊断的准确度仍低于3D-TOF-MRA.在大或巨大动脉瘤需完整显示瘤体形态或需应用低剂量对比剂时,4D-TRAK可作为一种简便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 1临床资料病例1 男,32岁。主因"反复乏力气短25年,水肿2周"于2010年6月20日收入我科。患者于25年前无诱因感全身乏力,体力活动后感气短、无胸痛胸闷、无咯血、无恶心呕吐。病初曾就诊北京301医院,肌电图检查表现为典型肌源性损害,生化示磷酸肌酸激酶升高,肌活检示肌萎缩蛋白缺失。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平素生活可自理,轻度体力活动可耐受。此次入院前2周始无诱因乏力气短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入院  相似文献   
4.
两例均为女性 ,例 1  33岁 ,例 2  2 4岁 ,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并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VSD)。术前感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 ,休息后可缓解 ,彩色超声心动图心尖五腔心和大血管短轴切面观察 :缺损均位于室间隔膜部 (图1) ,室间隔缺损 (室缺 )边缘距主动脉右冠瓣 3~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4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6例,均于入院时或发病24 h内测定患者血清NT-proBNP、cTnI含量,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以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结果与UAP组比较,STEMI组和NSTEMI组NT-proBNP明显升高;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cTnI明显升高(P<0.05)。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15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96,P<0.01);cTnI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247,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与cTnI无关,但两者均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NT-proBNP的高低能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状态,cTnI则与心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胸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激活与血管重塑的相关性。方法:用6F人冠状动脉快速交换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术后2周和6周取材,行血管形态学定量分析,并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CNA在血管外膜上的表达。结果:血管成形术组血管外膜细胞数量、血管外膜细胞增殖指数,外膜面积、厚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血管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和管腔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血管呈收缩性重塑。结论: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被牵拉激活,导致外膜细胞分裂、增殖,以及血管收缩性重塑,参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骨成形术(POP)联合介入内固定术(IIF)治疗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资料分析,将Mirels评分≥8分的40例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患者纳入观察,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POP联合IIF组19例,POP组21例,分别行POP联合IIF、单独POP治疗.术后观察2组患者疼痛缓解、发生骨折、骨水泥渗漏和生存率情况,并对两组的上述指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别于术后1周,1、3、6个月和1年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PS)及四肢肌骨肿瘤术后功能状态评分(EFES)来评价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并对这些指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OP联合IIF组17例疼痛缓解,6例骨水泥渗漏,无发生骨折者,随访6~18个月14例存活;POP组12例疼痛缓解,9例骨水泥渗漏,5例发生骨折者,随访3~18个月13例存活.2组间疼痛缓解和发生骨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水泥渗漏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1和0.761,P均>0.05).2组患者术后1周VAS、KPS及EF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6个月和1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OP联合IIF组1例患者术后15d发生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植入腔静脉滤器并抗凝治疗痊愈,其余患者无与手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POP联合IIF治疗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安全、有效,能更好地缓解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效应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兔离体主动脉内细胞增殖的影响 ,了解一氧化氮 (NO)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 VEGF的作用机制。方法 先进行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然后行传代培养。在第 3~ 5代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VEGF培养 4 8h,测定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吸收光密度 (OD)值来观察其增殖程度。并应用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抑制剂 N-硝基 - L -精氨酸甲酯 (L - NAME)后观察内皮细胞 OD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VEGF可使血管内皮细胞 (VEC)的 OD值的升高 ,并呈剂量依赖性 (r=0 .972 7;P<0 .0 1) ,L - NAME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其效应 (P<0 .0 1)。结论  NO在 VEGF促 VEC增殖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 580例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通过Holter仪连续记录24 h心电图分析2 580例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情况。结果:2 580例患者中检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占的比例较高,阳性率极高。结论:Holter检出率较普通心电图为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及早提供介入治疗、减少心血管重大事件的必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