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58篇
  免费   3050篇
  国内免费   1699篇
耳鼻咽喉   678篇
儿科学   1037篇
妇产科学   682篇
基础医学   4802篇
口腔科学   812篇
临床医学   4699篇
内科学   6679篇
皮肤病学   1884篇
神经病学   2852篇
特种医学   1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192篇
综合类   6870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4610篇
眼科学   575篇
药学   6643篇
  29篇
中国医学   2166篇
肿瘤学   166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1525篇
  2020年   1285篇
  2019年   1181篇
  2018年   1265篇
  2017年   1309篇
  2016年   1365篇
  2015年   1497篇
  2014年   2767篇
  2013年   3210篇
  2012年   2969篇
  2011年   3163篇
  2010年   2581篇
  2009年   2482篇
  2008年   2483篇
  2007年   2553篇
  2006年   2144篇
  2005年   1911篇
  2004年   1470篇
  2003年   1238篇
  2002年   994篇
  2001年   935篇
  2000年   794篇
  1999年   757篇
  1998年   595篇
  1997年   606篇
  1996年   538篇
  1995年   529篇
  1994年   468篇
  1993年   380篇
  1992年   421篇
  1991年   385篇
  1990年   313篇
  1989年   320篇
  1988年   311篇
  1987年   282篇
  1986年   233篇
  1985年   268篇
  1984年   201篇
  1983年   170篇
  1982年   181篇
  1981年   139篇
  1980年   123篇
  1979年   94篇
  1978年   81篇
  1977年   63篇
  1976年   49篇
  1975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RNA干扰及其在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降解特异性靶基因转录出的mRNA。从而抑制靶蛋白表达的现象。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现RNAi这一现象以来,RNAi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基因功能、信号转导通路和基因治疗等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发现了许多与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经过大量临床前期试验表明,针对特异性靶基因的小干扰RNA(short/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治疗胶质瘤是行之有效的。为基因治疗胶质瘤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对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的临床评估,为HIV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快速试剂的使用性能进行比较,并采用美国输血协会(AABB)血清盘、临床样品血清盘、特性血清盘(阳性样品盘)、稀释系列血清盘评估快速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三种快速试剂在检测AABB血清盘时,敏感性分别是86.4%、86.4%、100%,特异性皆为100%;三种快速试剂在检测临床样品血清盘时,敏感性分别是88.6%、91.4%、97.1%,特异性皆为100%.快速试剂具有很高的阳性预期值,对于低危人群(感染率很低人群)也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期值.快速试剂检测弱阳性的样品(酶联试剂s/co比值小于6~8的样品)存在漏检.快速试剂与ELISA参考试剂在分析灵敏度方面相差3个以上倍比稀释度.结论:快速试剂具有较好的使用特性,非常适用于样本量较少的实验室及对低危人群的HIV筛查,在对高危人群筛查时,可能有弱阳性样品漏检,同时快速试剂在分析灵敏度方面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苛养菌的感染率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儿童呼吸道2050份咽拭子及痰标本进行苛养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其中617株苛养菌做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75株肺炎链球菌,耐药率较高的有红霉素81.1%,苯唑西林76.9%,复方磺胺甲恶唑76.9%,四环素65.4%;104株流感嗜血杆菌、184株副流感嗜血杆菌、54株卡他莫拉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17.6%,28.9%,64.9%,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分别为16.4%,16.5%,0,同时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也分别高达56.7%,56.7%,64.9%。结论:提示苛养菌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及时掌握这类细菌的耐药动态,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耐药株的产生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4.
21 d-6°头低位卧床期间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1 d-6°头低位卧床和卧床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和控制功能的影响. 方法 10名健康男性青年被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和卧床训练组,每组5人,卧床期间训练组每天进行2次、每次30 min逐级增加负荷的头低位功率自行车训练;分别于卧床前和卧床后21 d进行了动态姿态平衡和双膝等速肌力的测试. 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动态本体感觉得分和运动控制适应能力明显降低,双膝相对峰力矩明显降低,同时伴有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屈/伸比值的明显增加;训练组动态本体感觉得分和运动控制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屈/伸比值无明显改变. 结论 21 d-6°头低位卧床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卧床后动态姿态平衡及其动态运动适应功能.  相似文献   
105.
马齿苋降血脂的单向质反应开放型序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 3种不同剂型马齿苋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采用最新的四氧嘧啶快速静脉注射法建立高脂血症病理模型 ,选择单向质反应开放型序贯试验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进行治疗试验 ,并对作用强度与有效成分含量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 马齿苋鲜汁、籽汁、煮汁均能降低血脂 ,且作用鲜汁 >籽汁 >煮汁 (P <0 .0 1) ,VE含量马齿苋籽汁 >鲜汁 >煮汁 ,VC含量马齿苋鲜汁 >煮汁 >籽汁 ,作用强度与有效成分含量分布相一致。结论 根据研究目的进行药物评价或药物筛选首选序贯试验最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不同视场角参数对虚拟环境中目标判断的影响规律 ,找出最佳视场角参数。方法利用自行研制基于PC平台的虚拟现实 (VR)实验系统 ,选定 45名年龄在 2 3~ 5 8岁被试者并完成大小与角度判断的实验设计。首先进行 30 0人次的预实验 ,确定引起虚拟环境中目标判断差错的视场角及相应观察任务的差别等级 ,然后开始单因素、4水平的完全随机正式实验。结果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的虚拟环境视场角对目标判断的真实性有显著性影响 ,当视场角为 60°时 ,目标判断的正确率最大。结论利用VR技术进行载人航天器工效设计、操作训练或其它任务的研究时 ,应考虑视场角的作用 ,适合目标大小判断的视场角参数值宜取 60°,以便获得最大的工效  相似文献   
107.
高性能战斗机改装体检飞行员的耳功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分析高性能战斗机改装体检飞行员的咽鼓管功能、前庭功能和听功能状况。方法 对改装体检的196名飞行员的耳功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声导抗示196例392耳中193例368耳为A型曲线,6例7耳为AD型曲线,15例17耳为C型曲线。196例392耳均无声反射衰减;②眼震电图示196例前庭功能均正常:③纯音测听以气导在500、1000、2000、3000Hz的平均听阈表示,196例的结果为左耳12.58dB HL;右耳12.48dB HL,但37例47耳有高频区噪声性听损伤的表现。结论 参与高性能战斗机改装体检的飞行员,其耳功能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有噪声性听损伤的应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8.
脉冲振荡技术在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琪  殷菊  李珍  向莉  刘世英  申昆玲 《河北医学》2003,9(6):497-499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方法(IOS)在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应用及其与常规肺量计法结果的相关关系。方法:发作期的哮喘患儿同时应用两种方法做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测定,以FEV1改善≥15%判断为阳性,应用统计学处理对两种方法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IOS各指标舒张后改善明显,△Zrs、△R5与金标准△FEV1密切相关,经多元回归得出方程△FEV1=-1.527△Zrs 0.883△R5。结论:IOS法可以作为不能配合用力呼气动作的儿童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相似文献   
109.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Ceftriaxoneforinjection)为长效、广谱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它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高效的抗菌活性。目前无任何一种抗生素在对奇异变性杆菌的杀菌活性方面 ,可以和头孢曲松钠相比。 2 0 0 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方法为凝胶法 ,此法为限量检查法 ,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的内毒素含量 ,而定量法则可提供更灵敏而准确的内毒素检测方法。本文采用定量法 (动态比浊法 )来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细菌内毒素含量。1 材料与仪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Lot.No .0 0 1 2 2 70 ,规格5 0ml/Amp湛江安…  相似文献   
110.
The loads needed to elicit a positive pivot shift test in a knee with a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upture have not been quantified. The coupled an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 (ATT), coupled internal tibial rotation (ITR), and the in situ force in the ACL in response to a valgus torque, an inherent component of the pivot shift test, were measured in 10 human cadaveric knee specimens. Using a robotic/universal force-moment sensor testing system, valgus torques ranging from 0.0 to 10.0 Nm were applied in nine increments on the intact and ACL-deficient knee in flexion ranging from 0 degrees to 90 degrees. At 15 degrees of knee flexion, the coupled ATT and IT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ACL-deficient knee when compared to the intact knee. Coupled ATT increased a maximum of 291% (6.7 mm, p<0.05), while coupled ITR increased a maximum of 85% (5.1 degrees, p<0.05). At 30 degrees, the increases in coupled ATT and ITR were significant at valgus loads of 3.3 Nm and greater with a maximum increase in coupled ATT of 137% (6.3 mm, p<0.05) and a maximum increase in coupled ITR of 38% (3.6 degrees, p<0.05). At 45 degrees, coupled AT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aximum of 69%, 4.4 mm, p<0.05), but only at torques > or =6.7 Nm. The in situ force in the ACL was less than 20 N for all flexion angles when a torque between 3.3 and 5.0 Nm was applied. Low valgus torque elicited tibial subluxation in the ACL-deficient knee with low in situ ACL forces, similar to a positive pivot shift test. Thus, application of a valgus torque may be suitable to evaluate ACL-deficient and ACL-reconstructed knees, since subluxa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 minimal harm to the ACL graft. This work is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one load component needed for the pivot shift examination; further studies quantifying other load components are essential for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the in vivo pivot shift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