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管小双  谭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2):2478-2483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依折麦布作为一种胆固醇肠吸收抑制剂,通过改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缩小或逆转斑块,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并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减少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疗效及预后水平。对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依折麦布(EZE)和总依折麦布(EZE-T)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用于依折麦布片人体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直接沉淀法和酶解后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内标为依折麦布-d4(EZE-d4)。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2.1*50mm,1.7μm),流动相为0.1%乙酸-乙腈(A),0.1%乙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在ESI源负离子模式下使用离子对m/z 408.2→271.0(EZE)和m/z 412.2→271.1(EZE-d4)进行MRM定量分析。对健康受试者口服相同剂量的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片后的血药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待测物定量,EZE、EZE-T及EZE-d4不存在相互干扰和/或相互转化。人血浆中EZE和EZE-T的定量范围分别为0.1~20,1~2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待测物与内标提取回收率均在102.4%~109.8%之间;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均在98.5%~99.4%,CV均<5%;批内、批间准确度偏差均<15%,CV均<10%。用本法测定得到的EZE和EZE-T的浓度水平及获取的药代参数与文献报道一致,ISR复测值与原测值的偏差均<10%。结论 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准确,重复性好,所需样本体积少,满足依折麦布片人体BE研究的定量分析需求。  相似文献   
84.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首要病因,而现有最强力的降脂药他汀类并不能使所有患者达到治疗目标.为此目前急需研制抑制肠吸收胆固醇的药物.本文对在动物模型和人体具有这种作用的植物甾醇类、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抑制剂类、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TP)抑制剂类和2-氮杂环丁酮类药的研究进展做了较全面的综述.其中2-氮杂环丁酮类的ezetimibe单药使用时有较显著的降脂作用,而与他汀类药或非诺贝特伍用时均能额外地降脂,且无药物间相互作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也不严重,故伍用疗法有临床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85.
新型降脂药ezetimib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相一致,而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相反.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亦证实,他汀类降脂药不仅能明显改善血脂紊乱,且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对于血脂紊乱严重的病人单纯使用他汀类药物效果并不理想.ezetimibe属新一类的降脂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吸收而达到其有效作用,可单用或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以减少其药物副作用.本文对此新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6.
耿彦平  郭华  陈淑霞  谷剑  齐鹏  王学超  陈华 《重庆医学》2016,(22):3096-3099
目的 对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疗效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方法 在CNKI、PubMed检索2004~2014年国内外研究瑞舒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作者独立阅读文献,纳入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估,用Revman 5.2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项研究,纳入研究对象1 2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口服瑞舒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TC)水平(SMD=-22.50,95%CI:-26.46~-18.55,P<0.01)、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SMD=-17.93,95%CI:-20.26~-15.59,P<0.01)、血浆三酰甘油(TG)水平(SMD=-9.74,95%CI:-17.03~-2.45,P=0.009),但对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不明显(SMD=-0.15,95%CI:-0.87~-0.56,P=0.67).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降低血浆TC、LDL-C、TG方面均优于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但对于HDL-C变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中强度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与中、高强度他汀单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北京安贞医院HIS系统中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门诊及住院数据库,筛选出住院就诊记录后3~5周有门诊复查记录的病例。根据病例所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分为中强度他汀组、中强度他汀联用依折麦布组及高强度他汀组。比较门诊记录与住院记录血脂指标变化及变化率,并以门诊记录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评估病例降脂目标达成率,对比各组降脂疗效的差距。以门诊记录病例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肌酸激酶(CK)值超过正常上限2倍及3倍的人数,评估各组安全性差异。结果:共有371例患者纳入研究。联用组降脂目标达成率显著高于中、高强度他汀组;联用组LDL-C绝对变化、相对变化均显著优于中、高强度他汀组(P>0.05);安全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降脂治疗,中强度他汀联用依折麦布治疗方案降脂效果优于中、高强度他汀单用,且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血糖控制良好的158位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各10m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d.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血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两组LDL-C治疗后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治疗组UAE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酶学及肌酐变化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单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地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脂谱、降低UAER、改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且无肝脏、肾脏及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89.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使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但是即使采用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仍难以达到指南要求的血脂水平标准,因此针对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高危人群,他汀类药物联合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药等药物成为临床上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90.
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脂治疗是冠心病防治的基石,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在他汀类基础上合理加用其他类降脂药物能进一步减少剩留的心血管风险,使高危患者获得最大的临床益处。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调脂药物联合应用的现状,并探讨了药物联合调脂治疗的安全性,进而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为合理选用联合降脂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