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2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雷公藤中的二萜内酯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UV,IR,1H NMR,MS,HRMS,1H-1H COSY,1H-13C COSY和NOESY等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I为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II为1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雷醇内酯,triptolidenol),III为雷公藤乙素(tripdiolide),IV为雷公藤乙素的差向异构体,命名为2-表雷公藤乙素(2-epitripdiolide)。结论化合物IV为新二萜内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2.
黄花乌头中Hetisine型生物碱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黄花乌头块根的化学成分,寻找更多天然活性物质。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黄花乌头块根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高速逆流色谱的两相溶剂分离系统采用氯仿-甲醇-0.2 mol·L-1 HCl(体积比为10∶3∶3),从黄花乌头块根中一次性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propionyl-11α,13β-diacetyl-14-hydroxyhetisine (I)、关附巳素(II)、关附庚素(III)、关附己素(IV)、关附Z素(V)、关附辰素(VI)、关附甲素(VII)、关附壬素(VIII)。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关附未素(Guanfu base R)。  相似文献   
103.
管芹  张海珠  范敏 《中草药》2021,52(16):4779-4782
目的研究芡欧鼠尾草Salvia hispan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改良的Mosher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芡欧鼠尾草地上部分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S,7R,9R,10R,12R)-二羟基-8,17-二去氢车桑子内酯(1)、12-hydroxyhardwickic acid (2)和14-triene-17,12R:18,19-diolide (3)。结论化合物1为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芡欧鼠尾内酯A,化合物3为首次报道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了进一步阐明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的物质基础,丰富二萜生物碱类成分的天然资源库,同时为该植物后续的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化合物资源,本实验对采自山西晋中地区翠雀植物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实验结果为翠雀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小孔树脂凝胶(MCI),ODS,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对翠雀的三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且运用1H,13C-NMR,MS等波谱方法以及化合物理化性质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翠雀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的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19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olivimine(1),hohenackeridine(2),14-O-methyldelphinifoline(3),N-脱乙基翠雀亭(4),leucostine(5),tuguaconitine(6),acetylbrowniine(7),browniine(8),16-去甲基翠雀固灵(16-demethyldelsoline,9),demethylenedelcoine(10),14-dehydrobrowniine(11),瑟佩定(septentriodine,12),翠雀固灵(delsoline,13),翠雀亭(delphatine,14),牛扁碱(lycoctonine,15),硬飞燕草次碱(delcosine,16),甲基牛扁碱(methyllycaconitine,17),德拉瓦印甲(delavaine A,18),德拉瓦印乙(delavaine B,19)。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半枝莲中半枝莲碱A、半枝莲碱B、半枝莲萜C和半枝莲萜F含量的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7 min,48%B→100%B;7~8 min,100%B;8~8.5 min,100%B→48%B;8.5~10 min,48%B),流速0.2 mL·min-1,柱温30℃;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进行扫描。结果:半枝莲碱A、半枝莲碱B、半枝莲萜C、半枝莲萜F质量浓度分别在0.3344~13.38、0.2231~8.923、0.1624~6.496、0.1988~7.954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皆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2%、98.6%、99.9%、93.3%,RSD分别为4.2%、6.2%、4.6%、6.3%;27批样品中上述4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15.44~168.4、14.98~118.23、13.31~62.40、12.37~117.67μ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半枝莲中主要二萜烟酸酯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6.
鸡骨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鸡骨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鸡骨香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应用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高通量的筛选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鸡骨香中分离得到7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perenoic acid(1);石岩枫二萜内酯B(mallotucin B,2);chettaphanin Ⅱ(3);chettaphanin Ⅰ(4);山藿香定(teucvidin,5);6-[2-(furan-3-yl)-2-oxoethyl]-1,5,6-trimethyl- 10-oxatricyclo[7.2.1.02,7]dodec-2(7)-en-11-one(6);penduliflaworosin(7);其中有2个化合物对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3,5,6,7为首次从鸡骨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显示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活血化瘀代表药物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s,DT)抗肺癌进行研究,验证DT的抗肺癌效能以及其对顺铂的增效作用,并探寻DT抗肺癌的相关机制。[方法]构建A549肺癌BALB/c-nu裸鼠模型56只,根据腹腔注射及灌胃药物不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DT低剂量组、DT中剂量组、DT高剂量组、顺铂+DT高剂量组,测量并记录各组肿瘤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Ra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B,CDKN1B)、Bcl-2关联X(Bcl-2 associated X,Bax)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分析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c acid receptor-r...  相似文献   
108.
Four new C19-diterpenoid alkaloids, 3-dehydroxyl-lipoindaconitine (1), 8-dehydroxyl-bikhaconine (2), 19R-acetonyl-talatisamine (3), and 16-hydroxyl-vilmorisine (4),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Aconitum ouvrardianum.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al analyses, including ESI-MS, HR-ESI-MS, IR, UV, 1D and 2D NMR.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荔枝草(Salvia plebeiaR Br.)全草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溶液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和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研究。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高车前素(hispidulin,2)、鼠尾草酚(carnosol,3)、rosmadi-al(4)、熊果酸(ursolic acid,5)、柳穿鱼黄素(pectolinarigenin,6)、表迷迭香酚(epirosmanol,7)、咖啡酸甲酯(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8)、东莨菪素(scopoletin,9)。结论化合物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0.
乌头属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乌头属植物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方法以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乌头属植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乌头属植物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