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7篇
中国医学   24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01.
张志鑫  李彦杰  秦合伟  任锟  邢若星  韩磊 《中草药》2017,48(17):3575-3581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黄芪甲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实验中,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黄芪甲苷组、康士得组、雷帕霉素组以及si RNA组。分别用黄芪甲苷含药血清、Akt抑制剂康士得、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及mTOR-si RNA体外处理RAW264.7细胞48 h,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自噬体的变化,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II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ELISA检测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体内实验采用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横截面病理损伤程度;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含药血清组和各抑制剂组细胞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明显增多(P0.05),LC3-II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Akt及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巨噬细胞分泌的IL-10明显降低,而分泌的IFN-γ显著增加(P0.05)。小鼠主动脉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小鼠血管各层结构正常,排列整齐,局部有小灶性的钙化颗粒物沉积,病变轻、斑块小,泡沫细胞和脂质减少,弹力板基本完整,病变程度明显较轻,并较各抑制剂组轻。黄芪甲苷组小鼠主动脉组织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低(P0.05)。结论黄芪甲苷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机制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对缺氧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HUVECs缺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80μg/mL)组、黄芪甲苷(40μg/mL)组及川芎嗪(80μg/mL)+黄芪甲苷(40μg/mL)组,MTT法检测川芎嗪、黄芪甲苷及其配伍对缺氧损伤HUVECs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缺氧损伤HUVECs细胞VEGF、Ang-II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和Ang-II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VEGF和Ang-II mR 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与黄芪甲苷均能提高细胞存活率,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提高VEGF、Ang-II蛋白表达。同时,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组能上调VEGF和Ang-II mR NA的表达(P0.001)。结论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可能通过增加血管生成靶向因子VEGF和Ang-II的表达发挥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陈萌  李爱平  李科  秦雪梅 《中草药》2017,48(13):2653-2659
目的建立防己黄芪汤(FHD)HPLC-UV/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归属和指认复方中主要特征峰。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Venusil MP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10℃,空气体积流量为3 L/min;进样量10μL;体积流量为1 m L/min。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8版)》对10批FHD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并对共有峰进行药材归属及成分指认。结果建立了FHD指纹图谱;10批FHD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在FHD HPLC-UV指纹图谱中标定了20个共有峰,其中3、6~8号峰来自防己,1、2、4、5、9、12、13、16、20号峰来自黄芪,10、11、13、14、15、17~19号峰来自甘草。在FHD HPLC-ELSD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6个共有峰,其中1’~3’号峰来自防己,4’、7’、9’、11’、13’、15’、16’号峰来自黄芪,5’~8’、10’、12’、14’号峰来自甘草。通过进样对照品、复方以及在复方中加对照品的方式指认出复方中9个成分,分别为9/4’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1/6’号峰(甘草苷)、13/7’号峰(芒柄花苷)、15号峰(甘草素)、16/9’号峰(毛蕊异黄酮)、20/15’号峰(芒柄花素),11’号峰(黄芪甲苷)、13’号峰(黄芪皂苷II)、16’号峰(黄芪皂苷I)。结论首次建立了FHD HPLC-UV/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法操作简单、准确,精密度、重复性好,可用于表征FHD中化学成分信息,为FHD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 As-IV)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M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 HMC为目的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Tempol(100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阻断剂SB431542(10μmol/L)组与 As-IV(25、50、100μmol/L)组。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用MTT法检测HMC增殖状况,二氢二氯荧光素( 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OS)含量,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IV 型胶原( Col Ⅳ)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p-Smad2/3、NADPH氧化酶4(NOX4)、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高糖组比较,Tem-pol组、SB431542组、As-IV 25、50、100μmol/L组均能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内ROS及上清液中ColⅣ的含量,降低高糖诱导细胞内TGF-β1、p-Smad2/3、NOX4蛋白的高表达,并提高 TRPC6蛋白的表达( P <0.05, P <0.01)。结论 As-IV对高糖诱导HM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内 ROS 生成,下调TGF-β1、p-Smad2/3、NOX4蛋白的表达及上调TRPC6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王剑  王欣欣  于健  王海清  王京龙  杜健  田景振 《中草药》2022,53(20):6573-6582
近年来,随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病毒性疾病的频发,越来越意识到抗病毒药物研究的重要性。中药含有结构多样化的生物活性物质,为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模板结构。因其具有新颖性、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而成为新药开发的宝贵来源。中药有效成分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病毒复制、阻断病毒与受体结合、直接杀灭病毒、增强免疫系统、抑制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反应等,以抗病毒作用机制为依据对具有抗病毒活性成分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病毒天然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变异株在内病毒的流行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病毒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6.
石娅  刘文  刘兴德  宋信莉  李鑫  舒万芬  张甘纯  秦琴  王洪鑫 《中草药》2022,53(16):5052-506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内实验探讨当归补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的干预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库收集当归补血汤中的活性成分及其治疗CIRI的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 Dock软件对关键作用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SD大鼠给予尼莫地平或当归补血汤2周后,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对神经行为学进行评分,并测定脑组织梗死面积;采用TUNEL染色法测定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考察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测定黄芪2年生和3年生营养生长期茎叶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0 nm,203 nm。结果:2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18530.2940,0.23370.2940,0.23370.5367 mg·g-1;3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800.5367 mg·g-1;3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800.3830,0.27330.3830,0.27330.6150 mg·g-1。结论: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3年生高于2年生,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含量也随之增加;本研究也改进了毛蕊异黄酮苷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8.
HPLC-ELSD法测定不同来源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不同来源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0 m L·min-1;柱温:30℃。ELSD参数:载气流速2.7 L·min-1;漂移管温度:105℃。结果: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2.5~12.5μg,r=0.9996(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40%(RSD1.76%)。结论 :不同产地黄芪药材黄芪甲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该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广泛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9.
韩林  李健  林欣  马玉芳  黄一帆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4430-4435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Chang Liver细胞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Chang Liver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乙醇、H2O2分别建立酒精性及非酒精性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微板法、比色法检测转氨酶活力及抗氧化能力,DCF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2种氧化损伤均可导致Chang Liver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以及细胞外液中转氨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升高,黄芪甲苷对上述损伤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保护效果;同时,乙醇能够显著降低损伤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而H2O2能够显著升高损伤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黄芪甲苷则能使上述异常的活性氧水平趋于正常。同时缓解乙醇或H2O2对Chang Liver细胞G0/G1期的阻滞现象,并对二者诱导的细胞凋亡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芪甲苷对Chang Liver细胞的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氧化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粉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春欣  孙丽霞  许根英 《中草药》2001,32(4):312-314
目的:建立黄芪粉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对黄芪粉针剂中的主要成分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65:30:10),测定波长为418nm,结果:回归方程A=1.538C+0.189,r=0.9998,在80-240ug点样量范围内,吸光度与点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8%,RSD=2.52%(n=5),结论:本方法使用简单仪器测定,结果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黄芪粉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