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00篇
  免费   1096篇
  国内免费   599篇
耳鼻咽喉   106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2130篇
基础医学   2520篇
口腔科学   536篇
临床医学   997篇
内科学   1394篇
皮肤病学   242篇
神经病学   1312篇
特种医学   4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438篇
综合类   241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036篇
眼科学   171篇
药学   3818篇
  2篇
中国医学   990篇
肿瘤学   7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1368篇
  2012年   975篇
  2011年   1250篇
  2010年   1049篇
  2009年   972篇
  2008年   929篇
  2007年   964篇
  2006年   888篇
  2005年   811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697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521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431篇
  1998年   424篇
  1997年   375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332篇
  1994年   275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131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25篇
  1976年   17篇
  197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991.
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良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并对其进行特征鉴定。方法将选择的子宫内膜组织机械法分离,复合酶消化,传代自然增殖法纯化细胞,进行单层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其胞核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ESC)及上皮细胞(endometrial glandular epithelial cell,EEC)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均有ESC和EEC两种形态细胞。EEC和ESC经角蛋白单抗体和波形蛋白单抗体染色,凡是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培养了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方法经济、简单,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体系,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的各种功能及干预调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丹皮酚脂质体体外透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丹皮酚脂质体,考察其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透皮特性。方法薄膜-超声法制备丹皮酚脂质体;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考察丹皮酚脂质体的经皮渗透行为及皮内滞留药物量。结果制得的丹皮酚脂质体主要为单室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2.8%,平均粒径为163.8 nm。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表明,与50%的乙醇溶液相比,脂质体透皮速率较慢,但皮肤中药物滞留量明显增加。结论丹皮酚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能使药物在皮肤中蓄积,持续平稳释药。  相似文献   
993.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in vitro growth of preantral follicle isolated from prepuberal mice and to assess impacts of gonadotropin (Gn), insulin transferrin selenium (ITS)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on their development. Methods Early preantral mice follicles (90-130μm diameter) were mechanical isolated and selected from 2 weeks' old mice and then cultured in alpha-minimal essential medium (α-MEM) with or without Gn, ITS and EGF. The preantral follicles were cultured singly in 20 miovliters droplets for up to 14 d. The medium was replaced and the .follicles were observed everyday. Granulosa cells (GC) prolification, antrum formation and oocyte matura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medium with Gn supported preantral follicle culture in vitro, during which they retained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maintained oocytes viability and increased in diameter and number of somatic cells'. Preantral follicles cultured in Gn medium grew obviously, while those without Gn grew slowly and after 6 d's culture began to shrink and blacken.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rvival rate and maturation rate of oocytes was observed in Gn group (P〈0.01), with 92.9% survived and 28.7%formed an antrum. Further supplementation of the Gn medium with ITS and rLH, resulted in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rvival and maturation of preantral follicle (P〈0.05) Conclusions α-MEM can be the medium for in vitro culture (IVC) of preantral follicles, but need to be added with rLH/rFSH, rHCG/rEGF to facilitate thecal cell attachment, GC proliferation and oocyte maturation.  相似文献   
994.
刘广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195-196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4∶1)对临床分离的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比较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标准平皿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4∶1)对多数产ESBLs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效果优于哌拉西林/舒巴坦。  相似文献   
995.
双氯芬酸钠泊洛沙姆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玮  周建平  任逢晓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5):1195-1198
目的: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研究泊洛沙姆407(P407)制剂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无膜释放法考察不同P407浓度、振荡频率、温度、等渗调节剂、附加剂等对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随振荡频率的增加及等渗调节剂PBS,NaC l或葡萄糖的添加,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增加;P407浓度增加及处方中加入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甲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壳聚糖(O-CMC)等抑制了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温度升高药物释放加快而对凝胶溶蚀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药物释放主要取决于凝胶溶蚀,可通过调节处方中影响凝胶溶蚀及药物扩散的因素来控制药物从407凝胶中的释放。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促进渗透剂对联苯乙酸贴剂(BPAA-TTS)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用高体豚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通过体外渗透性实验对含有不同处方的BPAA-TTS进行了透皮性能的研究.结果:体外渗透曲线符合平方根方程(Q=k×t1/2),含10%乙醇和8%的1,2-丙二醇的复合促进渗透剂的BPAATTS具有良好的透皮性能.结论:将加入复合促进渗透剂的贴剂中的BPAA的透皮速率与不加促进渗透剂贴剂的透皮速率进行比较,贴剂中药物的透皮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伐昔洛韦缓释片体外释放速率与人体内吸收速率的相关性。方法:以水为释放介质,测定伐昔洛韦缓释片的体外释放速率;采用Wagner-Nelson法计算单剂量口服缓释片后体内吸收分数,考察吸收相体内吸收与体外释放的相关性。结果:伐昔洛韦缓释片体内吸收分数(f_a)与体外释放速率(f_r)的关系为:f_a=2.11f_r -20.12,r=0.994 0(n=5)。结论:伐昔洛韦缓释片人体内外相关性良好(P<0.001)。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小鼠配子体外授精法与2-细胞胚胎收集法所得鼠胚体外发育情况,探讨适合人类体外受精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系统。方法采用雌雄小鼠配子体外授精和体内受精收集2-细胞胚胎,同时对2-细胞胚胎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小鼠配子体外授精法的受精率为82.2%;对两种方法所获2-细胞胚胎进行培养,48 h卵裂率及72 h囊胚形成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内受精2-细胞胚胎收集法较小鼠配子体外授精法操作简便,是较理想的人类胚胎实验室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白矾及其炮制品枯矾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矾及枯矾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杯碟法,1%白矾及枯矾溶液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甲副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杆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白矾及枯矾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白矾及枯矾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PTTG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其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肿瘤临床资料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食管鳞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TG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相应标本中PTTG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食管鳞癌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TG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20/30),10%(3/30)。PTTG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6.7%(23/30),16%(5/30)。食管鳞癌组远高于癌旁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TTG mRNA与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具有一致性(P>0.05),其阳性率高低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结论:PTTG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对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它可能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