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尿嘧啶的组织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培他滨代谢物氟尿嘧啶的组织浓度。方法:取氟尿嘧啶血浆溶液,加入溴尿嘧啶为内标,经乙酸乙酯提取后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进样分析;手术切除的胃癌及其周边组织用空白血浆匀浆,匀浆液处理方法同上。流动相为乙腈-水(1∶99),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氟尿嘧啶与内标溴尿嘧啶保留时间分别为3.20min和7.50min。氟尿嘧啶的标准曲线范围0.02~1.0μg.mL-(1r=0.999 6),方法的重现性、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卡培他滨代谢物氟尿嘧啶在胃癌中心组织的浓度(1.095μg.g-1)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0.047μg.g-1)。结论:本方法适合测定氟尿嘧啶的组织浓度,可用于卡培他滨人体代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腹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癌性腹腔积液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腹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组27例;腹腔灌注化疗组30例。每周做治疗1次,共做3次。然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腹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组有效率(23/27)明显高于腹腔灌注化疗组[(17/30)(P=0.019)],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是控制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苏丹  张婷婷  王李杰  白莉 《中国医药》2012,7(5):577-578
目的 观察DC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2月经病理和影像学确诊的6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CF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75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4h,用化疗泵持续静脉滴注120 h(第1~5天);顺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所有患者至少用药3个周期.对近期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有效率为34.4%(21/61),疾病控制率为82.0%(50/61),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1个月.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6.9%(53/61),其中Ⅲ~Ⅳ级为72.1% (44/61),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0.3%(49/61),Ⅲ~Ⅳ级占18.0%(11/61).结论 DCF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但骨髓抑制毒副作用较明显,可以作为一般状态较好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有效化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氟尿嘧啶(5-Fu)炭纳米粒新型制剂在大鼠体内血液和淋巴中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反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腹腔注射5-Fu炭纳米粒新剂型与普通剂型(20mg/kg体质量)后在两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淋巴浓度,并对两者代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1)相同时间内,不论是血液中还是淋巴组织中,炭纳米粒新型制血药峰浓度显著大于普通剂型;(2)15min内,血液和淋巴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较接近,而30min后淋巴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液中药物浓度,且淋巴组织内药物释放时间更长。结论腹腔内注射5-Fu炭纳米粒,在淋巴组织中能较血液长时间内维持相对较高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由吉西他滨(GEM)、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组成的GLF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食管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予以GLF方案,检测患者血清IGF-1及TGF-β1水平,评价疗效,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2~6个周期后,客观缓解率为54.41%,疾病控制率为76.47%,中位PFS为6.2个月,中位OS为10.5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治疗后血清IGF-1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LF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抑制了血清IGF-1及TGF-β1的活性,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比较适合于老年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道癌(advanc edesophageal cancer,AE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2011年2月收治并诊断为晚期食道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TAX170mg.m-2d1+DDP30mg.m-2d1~d3,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DDP30mg.m-2d1~d3+5-FU0.5g.m-2d1~d5。化疗结束后,评定治疗效果,并按照Kamofsky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生存时间为9.4±5.1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化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总体有效率7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治疗AEC不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且不良反应小,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转染联合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2000将质粒pEGFPmfn2、空质粒pEGFP N2分别转染HepG2细胞,实验分三组:重组质粒pEGFPmfn2转染HepG2细胞为实验组,空质粒pEGFP-N2转染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为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mfn2基因转染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经脂质体2000转染后,RT-PCR结果显示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基因组中存在有目的基因特异性片段,表明转染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转染后细胞中有Mfn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的结果表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转染pEGFPmfn2组G0/G1期所占比例为(83.2±1.5)%,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pEGFP组与对照组G0/G1期所占比例(P<0.05)。MTT法检测结果提示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可增强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联合氟尿嘧啶作用肝癌细胞能够加强氟尿嘧啶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肝癌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直肠癌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免疫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组112例直肠癌病人行标准根治性手术,术中腹腔内植入缓释性5-FU;同期设对照组110例,予以单纯根治手术而不植入5-FU。术前及术后检测两组病人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的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C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腹腔内植入5-FU缓释剂并未增加直肠癌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62例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晚期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的疗效。方法62例晚期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既往应用含5-FU方案多周期化疗,在行希罗达治疗前至少有4周未行化疗。每日口服卡培他滨2510mg/m^2(分2次口服),连用14d,停药7d,每21d为1个周期,每周期均进行癌胚抗原(CEA)测定和影像学检查。结果6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8%,总体至病情进展的平均时间为21周,平均生存期为10.4个月。结论已经对5-氟尿嘧啶(5-FU)产生耐药性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经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仍然有较高的有效率,而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70.
庄永志  冯英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30-931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Ⅲ期和Ⅳ期大肠癌患者21例,给予奥沙利铂135 mg/m2,d1静滴;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 mg/m2,d1~5静滴,5-Fu 300 mg/m2,d1~5静滴。结果21例患者中,部分缓解7例,稳定8例,进展6例,总效率为33.3%。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和感觉神经毒性,绝大多数患者耐受良好。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患者耐受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