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3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EUS has assumed a growing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discuss the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EUS and EUS-FNA in PDAC.Initially,its use for detection,diagnosis and staging will be described.EUS and EUS-FNA are highly accurate modalities for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PDAC,this high accuracy,however,is decreased in specific situa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presence of chronic pancreatitis.Novel techniques such as contrast-enhanced EUS,elastography and analysis of DNA markers such as k-ras mutation analysis in FNA samples are in progress and might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EUS in the detection of PDAC in this setting and will be addressed.EUS and EUS-FNA have recently evolved from a diagnostic to a therapeutic technique in the management of PDAC.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therapeutic EUS have occurred including advances in celiac plexus interventions with direct injection of ganglia and improved pain control,EUS-guided fiducial and brachytherapy seed placement,fine-needle injection of intra-tumoral agents and advances in EUS-guided biliary drainage.The future role of EUS and EUS in management of PDAC is still emerging.  相似文献   
82.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气管内实时超声引导可提高经支气管针吸术对纵隔和肺门病变的诊断率,且安全性高.EBUS-TBNA目前主要用于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以及纵隔病变如结节病、结核的诊断,尚有报道其用于纵隔病变如纵隔囊肿、纵隔脓肿等的治疗.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推广,相关的并发症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将对EBUS-TBN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类别、危险因素、预防与处理等进行介绍,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83.
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并疑有前列腺疾病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榆查,采用SonoVue造影剂结合CPS造影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并观察造影增强方式及增强强度,造影结束同时对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其中38例良、恶性结节患者用ACQ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造影参数,比较良、恶性间的差异.结果 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得到病理证实.良性病变37例,其中结节性病变15例共20个结节,前列腺增生22例.恶性病变23例,结节病灶18例18个,弥漫性病变5例.内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以均匀增强为主,结节边界清晰;恶性结节以早于正常外腺组织增强为主.恶性结节达峰时间及加速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P<0.05),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结节(P<0.05),到达时间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要高于常规经直肠超声(P<0.05).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均高于常规经直肠超声,而误诊率、漏诊率均小于常规经直肠超声.结论 经直肠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及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直肠癌彩色血流平均密度(MCVD)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与直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术前应用经直肠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计测MCVD,术后取组织标本以抗CD105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VD,分析MCVD与MVD的相关性及其与癌肿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MCVD与MVD呈正相关(r=0.763,P<0.01).MCVD、MVD在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VD能反映直肠癌的血供特点及病珲微血管分布,可间接反映直肠癌的病程进展,为术前选择有效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端扫式直肠超声探头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端扫式直肠超声探头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间质瘤患者术前行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同时采用超声检查分析病变侵犯层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2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中低度危险程度间质瘤3例,中度危险程度间质瘤6例,高度危险程度间质瘤3例,肠周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端扫式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为75.0%(9/12),直肠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均为境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呈膨胀性生长的低回声团块,CDFI均显示肿瘤内部血流丰富,超声分析直肠间质瘤病变侵犯层次与病理结果对照的准确性达83.3%(10/12)。结论端扫式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直肠间质瘤术前明确诊断及病变侵犯层次分析有重要价值,对直肠间质瘤的术前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意义。利用直肠内水窗检查以及良好的检查手法是提高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成功率与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经直肠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经直肠超声(TRS)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经腹超声(TAS)及经阴道超声(TVS)技术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取87例无性生活史妇科患者,行TAS检查,同时采用阴式腔内探头行TRS检查。另外,随机抽取54例妇科患者,仅行TVS检查。比较TRS、TAS、TVS 3种技术的显像差异。对行TRS和TAS检查的87例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TRS、TAS技术的诊断符合率。结果:TRS技术在以子宫和卵巢为中心的近场图像的细微显影分辨能力,明显优于TAS技术(P<0.01),其对无性生活史女性的妇科疾病诊断符合率(88.14%)明显高于TAS技术(42.37%),P<0.001。TRS与TVS技术,两者的轮廓显影及组织细微显影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RS在妇科细微显影能力上与TVS技术具有相似的效果。结论:TRS做为妇科可选择的超声技术之一,对子宫和卵巢具有良好的显影分辨能力,更适用于需要提供细微图像数据但无性生活史的妇科患者。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经肛门超声内镜检查对内口已经愈合的肛瘘病人内口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常规手术未能发现肛瘘内口的12例病人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分析经肛门超声内镜检查对内口已经愈合的肛瘘病人内口部位的诊断价值和超声影像学特点,并与其它常规检查方法比较。结果 内镜超声检查在12例病 人均发现已经愈合的内口的准确位置,准确性优于Goodsall规律、肛门直肠肛门指诊、窦道造影或美蓝注射以及窦道探针探查。结论 经肛瘘外口位置注射美蓝,可方便手术医师快速定位内口。经肛门超声内镜检查是定位已经愈合的肛瘘内口的准确、快速、简单、耐受性好的检查手段。在超声内镜发现内口后,经内镜在内口位置注射美蓝,可方便手术医师快速定位内口。  相似文献   
88.
超声造影在输卵管源性不孕症中的诊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诊断输卵管源性不孕症中经阴道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不孕症妇女222例,在经阴道超声下观察造影剂在宫腔及输卵管内的显影情况,并与输卵管通液术、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腹(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2例中73例双侧输卵管通畅,60例双侧梗阻,4例双侧通而不畅,72例一侧通畅,13例一侧通而不畅.超卢造影较输卵管通液术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P<0.05),与腹(宫)腔镜检查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较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诊断符合率高.结论 超声造影安全性高,且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是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参数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结节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癌的59例患者根据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BPH)和前列腺癌组(PCa),于超声造影前,在二维灰阶模式下记录前列腺结节大小,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记录结节内血流情况。然后在前列腺结节最大切面下行超声造影检查,采集病灶的10个造影参数,即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渡越时间(mTT)、灌注指数(PI)、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停留时间(ResT)、上升时间(RT)、曲线上升支斜率(WiR)、曲线下降支斜率(WoR)及两斜率乘积(WiR×WoR),相应每个彩色编码的参数图像可自动获得,采用参数成像软件SonoProstate进行分析。结果对59例患者63个前列腺结节的超声造影参数统计分析发现,除AUC外其余9个参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癌组mTY、TTP、ResT及RT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低,而PI、IMAX、WiR、WoR与WiR×WoR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高。10个参数间的两两组合共有44种,其中39种参数间组合的双变量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4种参数间两两组合为正相关关系,15种参数间两两组合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参数成像技术能够有效获得反映造影剂灌注特征的参数值,并有助于前列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0.
经阴道超声检查正常宫颈及宫颈良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显著正常宫颈及宫颈良性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 138例因不同原因在全宫切除前经阴道镜检查病理无恶性的患者,术前2周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超声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构对比,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查宫颈良性病变最常见的是宫颈囊肿39例,宫颈息肉17例,宫颈肌瘤14例,宫颈炎27例,宫颈无异常声像表现41例,病理检查宫颈囊肿42例,宫颈息肉14例,宫颈肌瘤16例,宫颈炎17例,宫颈正常49例,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正常宫颈良性变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