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六角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时岩鹏  韦兴光  姚庆强 《中草药》2005,36(4):484-486
目的研究六角莲Dysosmapleianth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1%盐酸沉淀出酸性树脂后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六角莲的酸性树脂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5个四氢萘类木脂素化合物:鬼臼酮(Ⅰ)、脱氢鬼臼毒素(Ⅱ)、鬼臼毒素(Ⅲ)、4′-去甲基鬼臼毒素(Ⅳ)、4′-去甲基脱氢鬼臼毒素(Ⅴ);两个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Ⅵ)、槲皮素(Ⅶ);以及正十六烷酸(Ⅷ)、β-谷甾醇(Ⅸ)和胡萝卜苷(Ⅹ)。结论化合物是新化合物,化合物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
有毒草药粉末六角莲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未知有毒中药粉末六角莲的鉴定与分析方法。方法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结果显微特征与六角莲粉末特征相同;薄层色谱显示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液相色谱显示样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一致。结论此三种方法能够有效鉴别六角莲;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将其有效成分鬼臼毒素和山奈素完好分离,为今后进行较详细的指纹图谱研究、含量测定研究和体液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3.
内生真菌在其宿主植物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探讨濒危植物八角莲菌根的结构及内生真菌的分布情况,对其野生植株菌根进行了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野生八角莲植株与内生真菌关系密切,其根中定殖着2种不同形态的真菌;真菌主要分布于表皮层和皮层,其中皮层中分布着膨大的菌丝结构。研究结果为八角莲属植物菌根结构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
开环异落叶松脂素脱氢酶(secoisolariciresinol dehydrogenase,SDH)是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该研究通过基于SDH基因保守性序列的同源PCR方法,结合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从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愈伤组织中克隆得到2个SDH候选基因SO282和SO1223,并实现了以上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体外酶活性分析表明重组SO282具有SDH活性,为后续研究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杨光义  王刚  叶方  孙荣进 《中国药师》2011,14(12):1719-1721
目的:研究八角莲对大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mutase,SOD)、丙二醛(MDA)、大鼠活性氧簇(ROS)、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八角莲致大鼠肝脏损害的毒性机制.方法:分别给予SD大鼠八角莲水提液与醇提液连续灌胃3d后,取正常组及八角莲给药组(3.50和2.96 g·kg-1)大鼠肝组织,制成10%肝匀浆,按试剂盒方法测定肝组织中SOD、MDA、ROS活性和AL、AST、γ-GT含量,计算SOD/MDA;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NF-α、IL-6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八角莲水提组与醇提组大鼠肝组织SOD下降,MDA上升,SOD/MDA下降,ROS值上升(P <0.05);ALT、AST、γ-GT、TNF-α、IL-6含量升高(P<0.05).结论:大鼠灌胃给予八角莲后,可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毒性,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自由基及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化学联用技术同时测定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山萘酚和槲皮素3种成分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 Zorbax SB-C_(18)(150 mm×4.6 mm,5.0 μm)色谱柱;以甲醇(A)-0.2%醋酸(B)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0 min 时 A-B(50:50),12 min 时 A-B(70:30);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25℃;二极管阵列检测波长为290 nm;单安培检测器的工作电位为 0.4 V。结果:鬼臼毒素、山萘酚及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6.9~469μg·mL~(-1)(r=0.9992),17.2~172μg·mL~(-1)(r=0.9991),8.44~84.4μg·mL~(-1)(r=0.9994);回收率分别为98.04%~98.51%(RSD<1.0%),96.30%~97.28%(RSD<1.5%),95.81%~97.72%(RSD<2.2%)。结论:本法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山萘酚和槲皮素3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 siltm C_(18)柱;流动相:甲醇-0.1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0nnl。结果鬼臼毒素在0.04769~0.4769m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1.71%(n=5)。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含量,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28.
液体振荡培养八角莲愈伤组织及其鬼臼毒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培养八角莲的愈伤组织。方法与结果在MS+NAA 0.2 mg/L+6-BA3.0 mg/L的液体培养基中,愈伤组织20 d平均增加重量达53.4 g。添加0.2g/L苯丙氨酸的培养基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可达0.5%。  相似文献   
29.
八角莲以根茎入药,能够清热解毒、祛瘀消肿、化痰散结,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各种内部和外部致濒因子的共同作用加重了八角莲的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分析八角莲资源现状、濒危成因、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野生原种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提出八角莲回归保育策略,旨在为其回归保育实践、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该研究首次提出"量-权-证"网络毒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将毒性成分含量及成分作用靶点的频次赋予靶点权重,将传统定性网络转为定量网络,不断提高获取数据的信度,为系统性评价中药安全性及毒理学研究提供研究思路。首先,给予大鼠灌胃八角莲50%醇提物,基于血清药物化学辨识其中成分。随后从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等数据库获取成分靶点,以成分相对含量和钓靶频次赋予靶点权重,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肝毒性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及通路富集分析。最后,构建"毒性成分-加权靶点-效应通路"定量网络。八角莲体内外成分分析共筛选得到鬼臼毒素、鬼臼毒酮、去氧鬼臼毒素、6-甲氧基鬼臼毒素等11个潜在毒性物质,涉及肝毒性作用靶点106个,加权靶点涉及Cdk2、Egfr、Cyp2c9等65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表明其可能通过作用于PI3K-AKT、MAPK、Ras等信号通路呈现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介导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发挥肝毒性作用,然传统方法显示AKT1、Alb、Stat3等51个靶点可能通过介导炎症作用、细胞增殖等导致肝损伤,可知从不同层面获取的毒性机制有较大差异。综上,该研究提出并系统性应用"量-权-证网络毒理学"于八角莲致大鼠肝毒性机制研究,证实其广泛应用于中药毒理学评价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中药安全性系统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