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儿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207篇
临床医学   307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53篇
综合类   584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187篇
  4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模拟人体体温下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人工髋臼材料进行了压缩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与室温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当由室温22℃升高到体温37℃和40℃时,其屈服应力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3.1%和31.9%,由体温37℃升高到40℃时,二者仅差3℃,其屈服应力亦下降了11.5%.同时还对不同加载速度下UHMWPE试件压缩变形过程进行了红外辐射温度的监测与分析.不同加载速度下试件压缩变形过程中的红外辐射温度均有明显升高,加载时间越长,试件平均红外辐射温度越高.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不能忽视植入人体后UHMWPE人工髋臼局部受压时温度的升高,特别不能忽视植入人体后在人体体温作用下其力学性能的改变和下降,人体体温的作用是UHMWPE人工髋臼出现过早失效的原因之一.本试验研究为UHMWPE材料在人体环境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骨盆环恶性肿瘤的切除、重建方式与并发症的处理 .方法:手术治疗骨盆环原发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5例,其中骶骨恶性畸胎瘤2例、脊索瘤1例,髂骨骨肉瘤1例、恶性骨软骨瘤1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行动脉栓塞、结扎髂内血管.髂骨翼肿瘤采用自体髂骨、髋臼肿瘤采用异体骨重建骨盆环、自体股骨头重建髋臼骨床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5例肿瘤均行根治性切除,3例骶骨肿瘤术中出血量150~800 mL,术后出血300~1 000 mL,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出现失血性休克.髂骨翼肿瘤和髋臼周围肿瘤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 000 mL和4 000 mL,术后分别为800 mL和1 100 mL.髂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患者2月后恢复关节功能,髋臼肿瘤切除与重建患者6月后恢复功能,4例患者术后随访4~24个月,生存良好.结论:骨盆环恶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关键是完整的手术切除,包膜外切除可以减少出血、预防复发,影响骨盆环稳定时应考虑重建,自体、异体骨移植能够恢复髋臼周围骨量、维持骨盆环生物学稳定.  相似文献   
43.
髋臼CT图像轮廓跟踪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重建和测量髋臼的解剖结构,需要大量地读取CT图像的信息,以获得髋臼轮廓的坐标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直方图阈值图像分割、kirsh边缘提取法获得髋臼的二值化轮廓图像。轮廓坐标的提取应用了“迷宫”边缘跟踪算法。结果本方法可大量、快捷、正确的提取图像轮廓信息。  相似文献   
44.
髂前下棘的解剖及其在骨盆骨折外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髂前下棘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骨盆外固定钉直径的选择和微创置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2例44侧骨盆的髂前下棘进行观察测量,获取髂前下棘横、矢径,以及体表投影等数据,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应用于26例骨盆骨折外同定手术.结果:男性髂前下棘横、矢径分别为(12.23±1.91)mm和(20.09±2.43)mm;女性分别为(11.05±1.56)mm和(19.25±1.85)mm.男性髂前下棘在髂前上棘下方(29.49±7.66)mm,内侧(21.79±6.48)mm;在耻骨结节上方(51.70±9.31)mm,外侧(67.74±5.36)mm.女性髂前下棘在髂前上棘下方(23.74±8.89)mm,内侧(16.86±8.92)mm;在耻骨结节上方(43.93±9.04)mm,外侧(70.16±6.39)mm.依据本研究数据对26例骨盆骨折髋臼上方行外固定手术.有效的减少术中放射学暴露和手术时间.结论:根据解剖学测量数据进行固定钉选择和术中定位,使得髋臼上置钉外固定支架可迅速准确实施,适应骨盆骨折急诊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应用前入路或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7例.结果:本组17例中解剖复位13例,复位欠佳3例,不满意复位1例.随访6~30月,平均18月.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优良12例,可1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优良2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组1例关节功能差.结论:前入路或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能满足各种类型髋臼骨折的手术需要;解剖复位髋臼骨折能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6.
髋臼骨关节面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髋臼骨关节面生物形态特征的研究将有助于通过建立更为精确的髋臼三维模型来分析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在以往的研究中 ,髋臼骨关节面大多被简单认定为一球面。本研究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髋臼的三维形态数据 -点云数据 ,运用反球工程技术结合优化拟合算法 ,分别用球面和旋转椭球面逐步逼近原始的髋臼骨关节面 ,获得最佳的髋臼骨关节面匹配模型 ,分析比较此二项匹配模型间的匹配误差。对 15例髋骨的统计测量结果表明 ,旋转椭球面的匹配误差显著小于球面的匹配误差 ,其中拟合球半径平均值为 2 4 .37±2 .2 2 mm,拟合旋转椭球面长轴 (髋臼左右方向 )平均值为 2 6 .0 2± 2 .76 mm,短轴 (髋臼前后方向 )平均值为 2 4 .17± 2 .16 mm。该项研究首次对髋臼骨关节面形态作了定量的分析 ,有助于我们对髋臼骨形态的重新认识 ,进而为一系列以其为基础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7.
不正常的鸭子步王女士的女儿小果果13个月大,周岁时开始学走路,这么小的孩子,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一天,王女士突然感觉小果果走路的姿势有点怪,左右摇晃的幅度不一样,像是两条腿不一样长的鸭子。王女士带小果果去医院检查。接诊的骨外科朱诚义主任熟练地一摸髋关节,告诉她孩子的左侧髋关节脱位了,股骨头从髋臼脱出,所以左腿比右腿短,走路跛行。  相似文献   
48.
目的:建立国人髋臼测量的性别判别分析函数。方法:选用由长春及通辽地区出土的成套成人髋骨175副(男91、女84)对其髋臼进行测量,并计算出3个指数值。结果:应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了7个判别函数式,其判别符合率,男性分别为93.41%、91.21%、92.31%,女性均为80.95%;各个因素中髋臼前后径贡献率最高为56.925%。结论:对髋臼的性别差异只有通过判别函数式来进行判别,才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FAI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Inside-out组,由中央到外周;Outside-in组,由外周到中央。Inside-out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9.8±7.6)岁;Outside-in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9.5±9.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侧别、撞击类型、病程、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术后髋关节改良Harris (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非骨关节炎髋关节(nonarthritic hip score,NAH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mHHS和NAH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ide-out组术后4例出现神经牵拉伤,3例医源性损伤;而Outside-in组仅1例神经牵拉伤。Inside-out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Outside-in组(16.7% vs 4.2%,χ2=5.400,P=0.020)。结论:Inside-out和Outside-in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FAI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相对于Inside-out技术,Outside-in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0.
针对髋臼前后柱置钉通道多截面调控规划法的不足,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大密度点云数据、相关理论、软件内置功能及自编程序的规划方法,实现了对置钉通道总长的全局优化,同时进行了基于7截面、11截面调控规划法以及点云数据的前柱最大内接圆柱体虚拟置钉实验,分析了实验结果及形成机理,验证了基于点云数据规划法的全局优化效果,但对多截面调控规划法的调控有效性表示还存有疑问,此外,还对基于点云数据的髋臼置钉通道规划方法应用的相关原理和操作技巧作了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