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11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金线莲植物叶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方法 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 15193-2003)》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致畸试验、大鼠90 d喂养试验。 结果 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大于35.00 g/(kg·bw),属无毒级;8~5 000 μg/皿剂量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2.50~10.00 g/(kg·bw)剂量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2.92~8.75 g/(kg·bw)剂量对大鼠不具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5.83~17.50 g/(kg·bw)剂量大鼠 90 d喂养试验对大鼠的体重增长、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重量、脏器/体重比值均无异常变化,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检查均未见与金线莲植物叶提取物有关的异常改变。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金线莲植物叶提取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建立金线莲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基于化学计量学对比区分其7种常见混伪品(台湾银线兰、长片金线兰、滇越金线兰、丽蕾金线兰、血叶兰、斑叶兰、虎耳草),为其真伪鉴别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60 min,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10 μL。建立17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用于区分台湾银线兰、长片金线兰、滇越金线兰、丽蕾金线兰、血叶兰、斑叶兰、虎耳草共7种混伪品。结果 建立了金线莲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11个成分:槲皮素3,7-二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7-O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仙苷、紫云英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17批金线莲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85,7种混伪品与金线莲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8,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金线莲与混伪品的差异标志物为水仙苷,对差异标志物进行含量验证,金线莲中水仙苷含量(高于1 098.09 μg·g-1)显著高于其混伪品(低于379.96 μg·g-1)。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金线莲与混伪品的区分,水仙苷可以作为区分混伪品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金线莲中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11个不同种质金线莲中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的量。结果不同种质金线莲必需氨基酸为2.81%~4.47%,总氨基酸量为11.38%~17.06%,其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量明显高于其他氨基酸组分。矿物质元素中钾元素的量最高,其顺序为KCaMgFeMnZnCrCuPbCd。主成分分析表明丙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为金线莲的特征性氨基酸,Fe、Zn、Mn、Ca、Cr、Mg为金线莲的特征性元素。结论金线莲中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量存在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索氏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金线莲挥发油的提取率.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金线莲的挥发油,并对各种方法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最佳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方法.结果 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提取率相差不大,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率最高为0.06233%.结论 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金线莲挥发油的提取率最高,可用于金线莲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金线莲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金线莲配方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含量.以金线莲提取物槲皮素含量和浸膏得率为量化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金线莲配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含量稳定.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次数2次,每次加水10倍量,煎煮时间2h.结论 金线莲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 简便、可行、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6.
珍稀中草药金线莲的RAPD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为了鉴别金线莲的品种,探索同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同种植物不同产地的遗传变异,并制定正品金线莲的DNA指纹图谱,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兰科开唇兰属植物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台湾开唇兰A.formosanus Hay.进行了鉴定,结果选择的7个引物对3个品种共扩增出98个位点,其中3个引物为高特异性引物。结论 RAPD技术不仅能鉴别种间差异,而且能揭示同种不同产地植物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建立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并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规定对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项目进行了测定。结果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经测定5个基地的金线莲水分平均为8.69%,总灰分平均为11.93%,酸不溶性成分平均为3.27%;含量测定结果槲皮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1 0%,异鼠李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4 7%,山柰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7 3%。结论上述方法简便、专属性好,重现性好,可为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建立测定金线莲中阿魏酸的定量方法,为金线莲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选用Lanbo-Kromasil-C18色谱柱;以甲醇-1%乙酸溶液(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1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 阿魏酸在36~1 080 n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2.5%。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金线莲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对黔产金线莲及其常见易混品进行分子鉴定。方法 以ITS2序列为模版,对所收集的西南齿唇兰Anoectochilus elwesii、兴仁金线兰Anoectochilus xingrenensis、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等5种植物样品进行ITS2序列扩增及测序,同时在GenBank下载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nus、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等共6种相关植物ITS2序列,采用MEGAX6.4软件确定ITS2序列的GC含量,基于K2P模型计算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构建NJ系统发育树,ITS2 database在线分析二级结构,研究ITS2条形码序列对金线莲的鉴别效果。结果 金线莲的ITS2序列长度在329 bp,种内距离为0.001 8。而金线莲与兴仁金线兰、西南齿唇兰、银线莲、斑叶兰、小斑叶兰的最小种间距离为0.038 8,最大种间距离为0.109 9,表明金线莲的种内平均K2P遗传距离远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并已达到序列差异的标准阈值。构建的邻接树显示金线莲单独聚成一支,与其他植物种类区分明显。结论 建立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金线莲中阿魏酸的工艺.方法:以阿魏酸提取率为评判标准,溶剂种类(甲醇、乙醇和水)、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声.微波协同萃取金线莲中阿魏酸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提取次数为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溶剂、提取时间,而料液比在所考察范围内影响最小.结论:超声-微波协同萃取金线莲中阿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的水提取30min,提取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