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24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584篇
预防医学   12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97篇
  3篇
中国医学   249篇
肿瘤学   2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of liv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率相对较低,术后复发率较高,许多肿瘤常规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而肿瘤多药耐药性(MDR)则是肿瘤化疗失败的关键因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associated protein,MRP)是一种介导多药耐药性的跨膜转运蛋白,能减少细胞内药物聚积,或改变药物在细胞内分布,从而影响化疗疗效及患者生存.主要针对MRP的结构和功能、在正常组织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耐药机制和耐药性逆转等因素进行综述,以为临床提高肝癌的综合治疗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2.
目的研究贝母素乙对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逆转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唑蓝法(MTT)检测贝母素乙的细胞毒性及耐药逆转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R)蓄积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贝母素乙可剂量依赖性的的抑制亲本细胞系SGC7901和耐药细胞系SGC7901/VCR的细胞增殖,20μg/mL贝母素乙能够显著提高SGC7901/VCR细胞对化疗药(长春新碱、阿霉素、顺铂和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及细胞内ADR的浓度,贝母素乙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用药后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处理48h后的凋亡率最高达44.5%。结论贝母素乙能够作为胃癌多药耐药逆转逆转MDR,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药物外排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973.
缪肖波  刘求真  姚开泰  肖广惠 《重庆医学》2012,41(32):3356-3359
目的探讨丙戊酸盐对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SGC-7901/VCR对VCR的耐药指数;MTT法检测丙戊酸盐对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VCR耐药逆转的效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丙戊酸盐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将SGC-7901/VCR细胞用VCR联合丙戊酸盐处理48h后,检测各组凋亡率的差别;用Western blot检测丙戊酸盐处理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分别用不同浓度(0、0.5、1.0、2.0mmol/L)的丙戊酸盐作用于48h或同一浓度(1mmol/L)作用12、24、48h后,检测SGC-7901/VCR细胞中乙酰化组蛋白3(AcH3)表达水平对丙戊酸盐所呈现的剂量或时间依赖性变化。结果与亲代细胞SGC-7901相比,耐药细胞SGC-7901/VCR对VCR高度耐药,耐药指数为36.0(P<0.05);亲代细胞SGC-7901和耐药细胞SGC-7901/VCR对丙戊酸盐的敏感性相似,二者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盐与VCR联用能逆转SGC-7901/VCR细胞对VCR的耐药性,并增加细胞的凋亡(P<0.05);丙戊酸盐能增加SGC-7901/VCR细胞AcH3的表达,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丙戊酸盐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增加组蛋白的表达逆转SGC-7901/VCR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研究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胃癌亲本细胞系SGC-7901和MDR细胞系SGC-7901/VCR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上述5种生物碱的细胞毒活性及对MDR的逆转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逆转效果最好的贝母素乙对肿瘤细胞内阿霉素(ADR)蓄积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Hoechst荧光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贝母素乙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的增殖,在非毒剂量下贝母素乙能够显著提高SGC-7901/VC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及细胞内ADR的浓度,降低P-gp表达。贝母素乙联合5-氟尿嘧啶(5-FU)给药可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凋亡细胞cleaved caspase-3呈高表达。结论 贝母素乙具有作为胃癌MDR逆转剂的潜力,其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gp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合成一类新颖的、具有多药耐药逆转活性的细胞毒剂并对其细胞毒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N-苄基-4-哌啶酮、苯甲醛衍生物为原料,通过羟醛缩合反应,以干燥的HCl气体为催化剂,20 ℃反应7~8 h,用TCL检测反应进程,最后经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5种N-苄基-3,5-二(芳亚甲基)-4-哌啶酮衍生物,收率达到49%以上,采用1H-NMR、ESI-MS结合熔点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论 该合成路线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所得化合物对几种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6.
目的初步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C)逆转KBV200细胞株的体外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NC对KBV200细胞的逆转作用及量效关系。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单用NC及NC联合长春新碱(VCR)处理KBV200后,细胞中的耐药相关蛋白P-gp和LRP的量、GST-π和TOPO-Ⅱ的活性,以及肿瘤细胞调亡蛋白P53及Bcl-2/Bax比值的变化。结果 0.3,0.6和1.2μg.ml-1的NC分别联合VCR对KBV200的逆转倍数分别为2.44,5.54和1.14倍。与单用VCR组相比,NC联合VCR组上调P53的表达(P<0.01),增强TOPO-Ⅱ活性(P<0.01),下调P-gp和LRP的表达(P<0.01),下调Bcl-2/Bax的比值。结论 NC具有逆转人口腔鳞癌细胞KBV200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肿瘤细胞内药物的累积量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诱导凋亡在双硫仑/铜逆转耐多柔比星的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ADM)耐药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MAP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后多柔比星单药组、双硫仑/铜单药组及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HL-60/ADM凋亡细胞比例的改变;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上述各个处理组作用后HL60/ADM细胞24h后形态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各组作用HL60/ADM细胞后JNK、磷酸化JNK(p-JNK)、c-Jun、磷酸化c-Jun(p-c-Jun)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SP600125将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凋亡细胞比例从(73.24±10.58)%降至(40.70±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8,P=0.025。形态学观察显示,多柔比星和双硫仑/铜单药组HL60/ADM细胞凋亡特征不明显,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且SP600125能减轻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细胞的凋亡程度。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处理HL60/ADM细胞后MAPK通路中磷酸化-JNK及其下游分子c-Jun和磷酸化c-Jun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并能被SP600125显著抑制;此外,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还能下调抗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双硫仑/铜可通过MAPK通路诱导凋亡逆转HL60/ADM对多柔比星耐药。  相似文献   
978.
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逆转治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伴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或间变,是目前公认的主要癌前病变。对该类疾病的逆转治疗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于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胃镜检查700人次,经病理证实为CAG伴异型增生者46例,占总受检人数的6.6%。(经尿素酶及组织学检测Hp阳性者28例,占60.9%)。其中34例CAG伴异型增生患者采用胃复春加得乐联合治疗,并观察其消失和逆转情况。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经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AG伴异型增生者46例(其中Hp阳性28例),其中男40例,女6例。随机分…  相似文献   
979.
缬沙坦(valsartan)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本研究旨在观察结沙坦短期口服对逆转高血压病患左心室肥厚(LVH)及心功能的影响,并与倍他乐克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80.
神经元重塑与海洛因成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于海洛因成瘾来讲,其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成瘾者由简单的用药发展到强迫性的用药行为?为什么戒断后又很容易回到原有的强迫性用药状态?并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病人用药后的快感逐渐减轻的同时对药物的渴求可以保留或与日俱增。在导致成瘾的起初阶段,药物引起的奖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