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5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0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4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54篇
内科学   86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651篇
综合类   2098篇
预防医学   33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88篇
  7篇
中国医学   364篇
肿瘤学   26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517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探讨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及远期存活率。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11例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组89例、无神经浸润组222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浸润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重要转移方式。伴神经浸润组的8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5.59%、22.71%、14.83%,无神经浸润组的22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0.62%、35.14%、24.98%,无神经浸润组存活率明显高于神经浸润组(P=0.037)。结论肿瘤的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性切除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远期疗效仍无显著改善,根治性切除术可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2.
刘念 《肝胆外科杂志》2006,14(6):412-412
为研究缺血预处理(IP)和间歇性血流阻断(IVO)在肝切除术中在肝血流阻断情况下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排除肝硬化和严重合并症的病例后,对2003~2004年间17个月的54例肝脏恶性肿瘤行肝切除术的病例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将所选病例分为IP组(27例)和IVO组(27例),具体  相似文献   
43.
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0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在临床工作中 ,共收治门脉高压症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 6 6例 ,经腹行门 -奇静脉断流术 32例 ,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5 8岁 ,平均 43岁。 16例为首次出血 ,12例以往有 2次以上出血 ,4例曾有 3次出血史。按child分级 ,A级 13例 (40 .6 % ) ,B级 12例 (37.5 % ) ,C级 7例 (2 1.9% ) ,全组病例均为第一次手术 ,肝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硬化。1.2. 手术方式 本组 32例中 ,急诊手术 10例 ,择期手术 2 2例 ,全部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44.
笔者分析1983~2003年间收治的68例肝门部胆管结石并ACST病人,其中肝门部劈开取石,T管变Y管引流21例,胆肠Roux-Y型吻合20例,胆肠Roux-Y型吻合并置皮下盲襻11例;肝门部胆管整形T管引流16例。结果:68例中痊愈61例,死亡7例无其它并发症。笔者认为肝门部胆管结石并ACST病情凶险,应及早手术。在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前提下尽量取尽结石,以胆肠Roux-Y手术为好,并为后续胆镜取石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16例食管癌贲门癌伴门脉高压症的围术期处理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16例中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1例,B级5例,其中3例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同时行脾切除术。16例中6例行食管癌根治颈胃吻合术,3例行左侧副胸弓上食管胃吻合术,7例行弓下食管胃吻合术。结果:16例中1例死于肝性脑病,15例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3例同时行脾切除,病情改善明显。随访7个月至5年,失访3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1.2%、56.2%及33.3%,无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结论:对于食管癌贲门癌伴门脉高压症患者手术是首选方法;改善肝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脾功能亢进是关键,合并脾亢患者应同时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46.
1 什么是SAAG及诊断门脉高压腹水的价值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 SAAG)是血清白蛋白与同日内测得的腹水白蛋白之间的差值(SAAG=血清白蛋白-腹水白蛋白).SAAG≥11g/L的腹水提示为门脉高压所致,包括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巨大的肝脏占位及门静脉血栓等.SAAG<11g/L则为非门脉高压性腹水,如腹腔肿瘤、腹腔结核、胰源性腹水及肾病综合征等[1].通过对各种原因所致腹水的病例分析发现,SAAG对腹水病因诊断的准确率远远高于传统的以腹水蛋白总量(ascites fluid total protein, AFTP)定义的渗漏出液概念,两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100%及55.6%~76%.  相似文献   
47.
带蒂皮下盲段空肠肝门胆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胆肠吻合术是根据“通畅胆流”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基本原则而应用于临床的,由于术式废弃了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Oddi’s括约肌,使胆汁的流变和十二指肠的生理效应发生改变,加上难以解决的肠胆逆流等问题,术式受到挑战。笔者从1994年1月-1999年12月,采取用一段带蒂游离空肠置于皮一下并与肝门胆管整形完成胆道修复重建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病例,随访3-8年,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为常见病、多发病,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如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其后果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门奇静脉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手术方式,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12月对8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施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性67例,女性15例,年龄14~71岁,平均54岁。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手术25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行择期手术33例,无出血史行预防手术24例。伴脾功能亢进者48例,占59%。肝功能Child分级:A级51例,B级25例,C级6例。术前经胃镜或钡餐确定食管胃底…  相似文献   
49.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杰  曹传平  王建荣 《北京医学》2003,25(2):136-136
例 1 男 ,5 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 3年 ,血便 1月余 ,于 1999年 8月 19日入院。因进油腻食物时出现上腹胀痛 ,无发热、呕吐 ,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B超示胆石症 ,慢性胰腺炎。入院前 1个月 ,无明显诱因上腹痛加重 ,伴持续性暗红色血便 ,当地急诊行胃镜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经内科止血治疗 ,病情无好转 ,血红蛋白持续下降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查体 :贫血貌 ,腹平软 ,脾脏左肋下 3cm ,腹水征阴性。辅助检查 :胸片未见异常 ;B超示胆囊多发结石 ,脾大 (厚 7.2cm ,长径 15 .9cm ,脾静脉 1.1cm ,门静脉 1.4cm) ,胰腺…  相似文献   
50.
肝门胆管癌近年有增多趋势,本文报告我院1975年~1985年间肝门胆管癌60例,占全部肝外胆管癌82例之73.1%,占同期全部胆道手术3626例之1.65%。临床表现主要有三型:1)阻塞性黄疸29例,其中25例曾误诊为肝炎;2)急性胆管炎12例;3)长期胆道疾病14例,其他5例。本组行B超检查19例,ERCP10例,PTC39例。最后诊断根据PTC和/或ERCP,剖腹术及病理检查结果。 56例施行了手术治疗,仅6例施行肿瘤连同半肝切除,姑息性肝胆管内引流15例,外引流23例,其他方法12例。平均存活时间:6例切除组24.5月,48例姑息手术组8.7月,未手术的4例为5月。文中强调早期诊断,凡40岁以上出现阻塞性黄疸或“传染性肝炎”均须警惕胆管癌,进行B超,CT,ERCP或PTC检查,文中强调PTC是诊断本病重要手段,可选择进行右左肝管PTC。本病应争取手术切除,不能切除者行肝胆管内引流或外引流,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