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2篇
中国医学   22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0 毫秒
461.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枸杞配方颗粒中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T3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结果 5-羟甲基糠醛、对香豆酸、芦丁、肉桂酸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7%~102.0%,RSD 0.56%~1.73%。结论 该方法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用于枸杞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62.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研究肉桂、栀子及两者配伍后的复方桂栀助眠方中主要成分在食蟹猴体内的药动学变化,为桂栀助眠方的Q-marker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UPLC-MS/MS方法,对桂栀助眠方配伍前后7个主要成分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香豆素、栀子苷、京尼平、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在食蟹猴中的药动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肉桂、栀子单味药组相比,桂栀助眠方组食蟹猴血浆中肉桂酸、香豆素、京尼平苷酸、绿原酸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浓度(C_(max))均显著增加;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香豆素消除半衰期(t_(1/2))明显降低;4-甲氧基肉桂酸、栀子苷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_(max))延长。结论配伍后桂栀助眠方能够显著改变复方中主要成分的体内暴露状态,7个主要成分可作为桂栀助眠方的Q-markers。  相似文献   
463.
徐思易  谭亚杰  唐浩竣  李剑  谭宁华 《中草药》2023,54(11):3446-3458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MS)方法同时测定玄参Scrophulariae Radix中多类型成分的含量,并将此方法应用于脉络宁口服液(Mailuoning Oral Liquid,MOL),为玄参药材和MOL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下对环烯醚萜苷、苯丙素苷、有机酸和核苷4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评价不同批次样品的质量。结果 化学计量学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玄参药材得到了有效区分,其质量差异可能与其生长环境相关。此外,4个年份(2019、2020、2021和2022年)的MOL各自聚成1类,可能是当年使用的药材质量相对稳定使得同一年份的MOL质量更相近;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  相似文献   
464.
李孟孟  何勇  刘扬  徐伟芳  谭松  杨晔  尹登科 《中成药》2023,(5):1416-1422
目的 考察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体外吸收特性、体内药动学。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Caco-2细胞单层模型、尤斯室系统测定其单位面积转运速率(Flux)、表观渗透系数(Papp)。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小檗碱(80 mg/kg)、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118 mg/kg)的0.5%CMC-Na混悬液,于5、10、15、30、45 min及1、2.5、5、8、12、24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小檗碱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溶解度、logP显著高于小檗碱。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尤斯室系统中,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Flux、Papp显著高于小檗碱。与小檗碱比较,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Tmax、t1/2缩短(P<0.05),Cmax、AUC0~t、AUC0~∞升高(P<0.05)。结论 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可改善小檗碱...  相似文献   
465.
安络小皮伞菌丝体中的镇痛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圣鼎  蔡国琴 《中草药》1989,20(10):2-4
  相似文献   
466.
运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分离方法从枫香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ECD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R,3′R)-2′,3′-dihydroxy-hydrocinnamyl-(E)-cinnamate (1)、(E)-cinnamyl-(E)-cinnamate (2)、cinnamic acid (3)、28-norlup-20(29)-en-3-one-17β-hydroperoxide (4)、高根二醇(5)、13β,28-epoxy-30-hydroxyolean-1-en-3-one (6)、(3β)-olean-12-ene-3,23-diol (7)、2α,3α-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8)、28-hydroxyolean-12-en-3-one (9)、3-epi-oleanolic acid (10)、3-oxo-oleanolic acid (11)、hederagenin (12)。其中化合物1是1个新的肉桂酸酯衍生物,化合物2~4、6~8、12为首次从枫香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10、12具有...  相似文献   
467.
目的 对3,4,5-三甲氧基肉桂酸(3,4,5-trimethoxy cinnamic acid, TMCA)酯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行总结。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TMCA衍生物的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综述。结果 根据文献报道总结天然产物的TMCA酯类衍生物活性的来源,并且从抗肿瘤、抗病毒、神经系统等方面阐述了合成TMCA酯类化合物的活性。结论 通过对TMCA酯类衍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总结,可为该类药物的深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8.
目的 基于GEO芯片联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芎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并构建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模型验证黄芎方药效和核心靶点。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获得黄芎方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 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其相应的靶点。通过 R软件 limma包对 GEO平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据集 GSE16561 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利用 Venny 2.1.0 进行黄芎方成分靶点和缺血性脑卒中差异基因靶点交集靶点分析,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 Cytoscape 3.9.0 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筛选核心成分,通过 STRING 数据库与 Cytoscape 3.9.0 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基因。利用PyMOL软件对度值排名靠前的成分和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通过single 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进行免疫浸润分析。采用线栓法制备 I/R 大鼠模型,除假手术组外(n=21),将69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芎方组(3.6 g·kg-1)组、阿司匹林(9 mg·kg-1)组。黄芎方组和阿司匹林组每日ig给药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g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7 d。采用Longa分级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评分,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阳性表达,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表达。结果 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检索共筛选得到黄芎方的有效活性成分35个,成分靶点754个,缺血性脑卒中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677个,交集靶点56个。GO富集分析表明,黄芎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与细胞对炎症反应、脂多糖反应和环氧化酶途径等生物学过程相关。KEGG 通路分析显示,主要涉及包括代谢途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HIF-1 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筛选出 5 个核心成分 α -细辛醚、3,4,5-三甲氧基肉桂酸、β-细辛醚、异阿魏酸、阿魏酸,5个核心靶点TLR4、STAT3、HIF1A、MPO、MMP9。分子对接结果显示,5个核心成分与5个核心靶点具有稳定的结合能力。免疫浸润分析表明,核心靶点基因与中性粒细胞、激活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等关系密切。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黄芎方显著降低I/R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学损伤、脑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在脑组织中验证了黄芎方对5个核心靶点基因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结论 黄芎方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其可能通过TLR4、STAT3、HIF1A、MPO和MMP9核心靶点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