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0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404篇
耳鼻咽喉   156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412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1281篇
内科学   194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85篇
特种医学   3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90篇
综合类   2019篇
预防医学   246篇
眼科学   274篇
药学   781篇
  7篇
中国医学   774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大鼠臂丛神经根吻合后脊髓病理改变和轴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臂丛神经根椎孔外断裂后神经根直接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取4~6月龄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 g.手术分离左侧C5~7神经根至臂丛神经干部,于椎孔外根干交界部位切断C5~7神经根,切断后即刻吻合(实验侧);右侧不作处理(对照侧).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3周,3、6个月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BDA神经示踪技术,观察肱二头肌湿重变化,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内尼氏体数目及形态的改变,周围神经纤维再生数目、距离,轴索和髓鞘发育情况.结果 大鼠术后存活良好.实验侧术后呈跛行步态,出现展爪反射;3个月后展爪反射消失;对照侧正常.大体观察,实验侧术后6个月内神经粘连加重,吻合口两侧神经干干瘪,无光泽;对照侧正常.术后3周和3个月实验侧及对照侧肱二头肌湿重分别为(0.28±012)、(1.37±0.33)g和(0.58±0.10)、(1.36±0.3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分别为(1.39±0.31)、(1.37±0.38)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脊髓和上干改良Marsland与LFB双重染色后观察脊髓内神经元数目减少,胞体由肿大到皱缩,细胞核和尼氏体减少;上干内染色完整的神经纤维逐渐增多,神经轴索较细,髓鞘淡染.术后3周、3个月、6个月实验侧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数目分别为对照侧的84.5%±3.2%、74.4%±4.5%、73.7%±3.8%.实验侧肱二头肌HE染色观察术后3个月内变性明显,之后逐渐恢复;对照侧无明显变性.术后6个月神经纤维BDA染色观察:神经越靠近近端,髓鞘着色越明显,轴突越粗大:越靠近远端时情况相反,并可见到轴突中断.肌皮神经入肌点处偶见阳性标记的神经髓鞘和轴突.结论 臂丛神经根椎孔外断裂即刻吻合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坏死比率为20%~30%,残存神经元多为受损神经元,再生神经纤维表现为动力不足和发育不全,对终末器官功能恢复无意义.肱二头肌恢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
周建刚 《中医正骨》2005,17(3):44-44
肱骨髁上骨折是5~10岁儿童常见之肘部骨折,其中伸展尺偏型约占90%[1].其并发症亦较多,有肱动脉、正中神经损伤、Volkmann's肌挛缩及肘内翻畸形等.如治疗不当,可引起再移位而并发Volkmann's肌缩及肘内翻.作者自1996年~2003年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及闭合穿针方法治疗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2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临床和有关文献,对手法治疗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维持稳定的机理加以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3.
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8):1382-1384
[目的]探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及优点。[方法]2003年7月—2006年7月,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A、B型胸腰椎骨折(按AO分类)23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丧失均在40%以上;70%患者CT扫描椎管内有骨折块占位。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行横突间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术。评价骨折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角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6、12个月与术后即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38%,术后3个月为12%,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为81%。[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有助于恢复椎体高度、纠正成角畸形、恢复椎管容积、防止继发性神经损伤及重建脊柱即刻稳定性。为了获得长期稳定性,应辅以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94.
目的血管损伤中以颈及四肢血管发生频度最高,约占75%以上,认识其严重性,紧迫性,危害性是十分必要的,鉴于医疗条件,技术与经验的不同,诊治上仍有很多问题。方法与结果38例(11~50岁),肢体34例,颈部4例,有18例合并有骨折和周围神经损伤,4例有动静脉合并损伤,其中颈血管损伤死亡2例,肢体血管死亡1例;截肢1例。结论手术探查是目前急诊救治的主要方法,X线片,血管造影,超声多普勒及CT、MRI等检查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不显露骨间后神经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臂上段手术致前臂骨间后神经损伤的报道屡见不鲜,自2003年本院采用后侧显露途径,自桡侧腕长短伸肌间进入,不显露骨间后神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6~70岁,平均31岁;单纯桡骨骨折16例,尺桡骨双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4例,横行形骨折8例,短斜形骨折12例,长斜形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23例。1.2手术方法采用桡骨后侧显露途径,尺骨骨折另作切口显露。切口与传统手术相同,前臂外展旋前,自肱骨外上髁后上侧沿桡骨外侧向下,朝向腕背中心,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层,显露肌肉,仔细…  相似文献   
96.
医源性桡神经损伤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伤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991年~2003年间收治的46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病例。结果伤因分为上肢手术误伤,肱骨干和桡骨上端闭合性骨折复位手法不当,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本组21例保守治疗,22例手术治疗,3例行肌腱转位功能重建。结论手术误伤是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首要原因;临床医生丰富的解剖知识和细致、轻柔的操作是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开放性肱骨髁上骨折为肘部比较严重的创伤之一,容易产生血管、神经损伤,造成肘内翻及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等严重的并发症[1].本院在1995~2005年间,共手术治疗开放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1例,对其中有比较完整随访资料的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就急诊手术时机、术中对血管、神经的处理和骨折的固定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8.
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髋臼骨折是髋关节受高能暴力打击所致,伤情常极为复杂。目前髋臼骨折脱位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我院自1990年7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38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 d~23个月.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挤压伤2例.合并耻骨骨折8例,尿道断裂4例.行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片示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骶孔线模糊、扭曲变形、左右不对称;CT示骶管于不同断面水平存在左右不对称及骨折侧结构紊乱、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同时存在压缩且向骶骨中央突入.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与MRI正常侧对比及Gierada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及MRI诊断,并进行手术验证.结果 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神经根损伤14例,S,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6例;MRI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3例,S4神经根损伤2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1例.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骨块压迫、神经根走行改变5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9例,骶管狭窄17例,骶神经出现异常增粗11例.结论 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周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治疗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周围神经损伤29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