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2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362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1313篇
口腔科学   406篇
临床医学   1700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348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07篇
综合类   1079篇
预防医学   129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356篇
  3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纳米锰锌铁氧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用于肿瘤磁流体热疗的自制纳米级Mn-Zn铁氧体(Mn0.5Zn0.5Fe2O4)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溴化—3(4,5—二甲基噻唑基—2)—2,5—二苯基四唑(MTT)实验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溶血试验评价其有无溶血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其无菌生理盐水混悬液以测定其LD50及最大耐受量(MTD);微核试验评价其有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等。结果:MTT显示该材料对L-929细胞毒性为0~1级;无溶血作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该材料混悬液1ml.在极限浓度时的LD50测不出,MTD值达到6g/ks;微核实验结果表明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结论:该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应用于肿瘤热疗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2.
采用生物降解的嵌段型聚己内酯丙交酯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成的左旋-18甲长效避孕埋植剂是一种新型的皮下埋植剂,为尽快在临床推广使用,按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等单位制定的标准对这一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包括皮肤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体外溶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哺乳动物增减功能染色体畸变 试验小、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致畸胎试验和  相似文献   
43.
罗春娥 《现代护理》2002,8(2):117-118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一种重要手段。但透析中反复抽取血液进行生化检测评价透析效果。一方面造成医源性的血液浪费,加重患者贫血,另一方面易造成血液污染,能否利用血透超滤液代替血液进行生化检测,评价透析效果,以避免血液浪费和血液污染,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有关资料,对透析膜与血液和超滤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国产颅内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血管内支架对血管壁的影响。方法在7只体重为28~37 kg的杂交香猪的上颌动脉或舌动脉内放置国产Q/TETA15-2002不锈钢颅内血管内支架,于放置后的第1、3、5、7个月取材,采用光镜及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支架表面被覆的新生内膜及血管壁组织相容性。结果支架放置后第1、3、5、7个月未观察结果: (1)大体所见支架置入后被完全包裹,内膜层增厚,由新生内皮及胶原纤维覆盖;(2)光镜下见支架金属丝侧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未见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组织变性、坏死、变态反应性炎症现象;(3)电镜下可见新生内皮及胶原纤维覆盖支架;(4)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血管损伤修复造成血管内径损失百分比有降低趋势。结论国产Q/TE- TA15-2002不锈钢颅内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好,血管内壁表面光滑,未见血栓形成,血管内径损失程度低。  相似文献   
45.
面神经损伤诱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外周面神经损伤诱导面神经核小胶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及其动态变化。面神经损伤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单克隆抗体OX18检测MHCⅠ类抗原,单克降抗体OX6检测MHCⅡ类抗,原观察MHC抗原阳性细胞的形状、分布及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46.
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抗凝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测3种离子键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的抗凝血性能和稳定性。方法 用PT和APTT对不同浓度肝素—氯烃基二甲基代苯甲胺(HBC)复合物涂层体外循环管道的凝血性能进行评测,同时测试体外转流对3种肝素涂层管道抗凝血性能的影响。结果 3种肝素涂层方法均能够将肝素分子结合于材料表面并具有抗凝活性,其中HBC复合物和肝素—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处理的体外循环管道经体外转流96h后仍具有较佳的抗凝血活性。结论 离子键肝素涂层因结合物质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HBC复合物和肝素—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处理的体外循环管道肝素分子结合较牢固,能够满足临床短期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47.
金属表面TiO2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TiO2 薄膜对 316L不锈钢和NiT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发现 ,经 5 0 0℃处理 1h的薄膜结构致密 ,膜层均匀平滑 ,薄膜主要由锐钛矿相TiO2 构成 ,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 ,锐钛矿相逐渐转变为金红石相。电化学腐蚀和动态凝血时间及溶血率测试表明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TiO2 膜进行表面改性的 316L不锈钢和NiTi合金的抗模拟体液腐蚀性提高 ,动态凝血时间延长 ,溶血率下降 ,说明溶胶 凝胶法制备TiO2 膜可以提高金属植入物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8.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生物活性材料在医学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对骨缺损如何填充和修复一直是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简称CPC)是一种自固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1985年由Brown和Chow首先研制出用于骨移植和修复。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生物安全性、能任意塑形、缓慢降解、在固化过程中放热量低,CPC适应了临床修复骨缺损的需要。随着对CPC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展开,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就目前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9.
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技术在涤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材料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 (PEG) ,从表面能与界面自由能的角度分析了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 )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关系 ,结果表明接枝了 PEG长链分子的 PET材料具有优先吸附白蛋白的性质 ,其中接枝 PEG6 0 0 0的 PET优先吸附倾向最明显。预接触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 PET材料表面的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 :吸附白蛋白的表面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表现出好的血液相容性 ,而吸附了纤维蛋白原的材料表面具有降低血液相容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50.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简称HAP或HA)是人体硬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占整个人体硬组织的70%以上,是最具有活性的生物材料,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广泛深入的研究。磷灰石属于六角晶系,由结晶化学的知识可知,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