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97篇
  免费   2528篇
  国内免费   1949篇
耳鼻咽喉   314篇
儿科学   556篇
妇产科学   340篇
基础医学   4986篇
口腔科学   499篇
临床医学   7017篇
内科学   4975篇
皮肤病学   667篇
神经病学   785篇
特种医学   15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1862篇
综合类   13651篇
预防医学   5142篇
眼科学   238篇
药学   4050篇
  43篇
中国医学   2553篇
肿瘤学   1909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1086篇
  2022年   947篇
  2021年   1101篇
  2020年   1040篇
  2019年   1040篇
  2018年   670篇
  2017年   936篇
  2016年   1081篇
  2015年   1196篇
  2014年   1998篇
  2013年   1986篇
  2012年   2704篇
  2011年   2965篇
  2010年   2697篇
  2009年   2696篇
  2008年   3119篇
  2007年   2836篇
  2006年   2535篇
  2005年   3391篇
  2004年   2286篇
  2003年   2140篇
  2002年   1974篇
  2001年   1777篇
  2000年   1554篇
  1999年   1152篇
  1998年   1008篇
  1997年   783篇
  1996年   621篇
  1995年   484篇
  1994年   337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观察PCR仪与测序仪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4例HC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PCR仪检测、测序仪检测。结果:测序仪检测134例均可分型,PCR仪检测130例患者可分型,4例未能分型。PCR检测结果:134例HCV感染患者中,1b型59例,2a型47例,3a型6例,3b型15例,6a型3例,4例为分出型别。基因测序结果:134例均可分型:1型59例,2a型40例,2i型7例,3a型6例,3b型15例,6a型3例,6n型4例。PCR仪检测法检测符合率97.0%。结论:PCR仪测序仪检测用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操作便捷,但其只能检测探针覆盖的型别,个别罕见型别不能分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用血量,指导各医疗机构合理预定血液,促进血站合理调配资源。方法应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该院未来用血量,联合类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评分表,评定不同库存量下预测值的供血充足率和零库存率,评定最优库存量。结果 ARIMA(1,1,0)模型预测值与该院实际用血量基本相符,拟合较好;该院A、B、AB型悬浮红细胞库存为0时,按预测量预定血液效果最佳,O型血在库存量为2时按预测量预定效果最佳。结论该院按ARIMA(1,1,0)模型指导预定血液不仅可以保证临床正常用血,而且有利于降低该院血液库存率,避免血液资源库存浪费,缓解"血荒"造成的临床用血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电图、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较差组(28例)和预后良好组(3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与脑脊液)、脑电图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电图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结果:预后较差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较差组脑电图异常率、磁共振成像异常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电图、磁共振成像均可作为预后判定的客观指标,在预后判定中存在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非典型病原体,能导致包括咽炎、气管支气管炎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它也与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密切相关。在其定植期间,肺炎支原体表达独特的ADP-核糖基化和空泡细胞毒素,被称为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在CAP患者,哮喘患者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创伤患者中,CAR DS毒素持续存在并定位于气道中,目前研究已明确CARDS毒素与特定的细胞受体结合,被内化,并且诱导气道高反应性,黏液增生和其他气道损伤。但它在细胞内转运的机制仍不清楚。本综述的结果提示CARDS毒素通过早期和晚期细胞核内体和高尔基复合体转运,并集中在核周区达到内质网(ER)。使用ER靶向的SNAP标签证实了CARDS毒素与ER的关联,并确定CARDS毒素遵循逆行途径。此外,研究发现确定了一种新的CARDS毒素氨基酸指纹KELED,这是毒素转运到ER所必需的,即介导细胞毒性的毒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鉴定河南省1例来自柬埔寨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血清型和基因型及其序列特征和传播来源。方法患者血液标本来源于2019年国家疾病监测系统网络直报的登革热疑似病例。样品经快速检测DENV NS1抗原和IgM/IgG抗体,再提取血清中核酸,应用荧光RT-PCR法进行DENV血清型鉴定,同时用Vero和BHK-21细胞对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阳性培养物扩增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该病例实验室确诊为DENV 1型感染,并从血清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株,测序后拼接成全长10670 nt的全基因组序列,经系统进化分析,该病毒株属于DENV 1型基因Ⅰ型,与东南亚流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亲缘关系。结论2019年河南省来自柬埔寨的输入性病例的病原体为DENV 1型基因I型,此为近年来东南亚输入我国的常见血清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春西部地区过敏原特异性IgE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 258例患者的19种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统计过敏原结果及种类。结果 1 258例患者,检出至少一种特异性IgE阳性率为34.0%。男性阳性率为33.5%;女性阳性率为34.5%。男女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普通豚草14.2%、艾蒿11.4%、屋尘螨/粉尘螨8.1%、猫毛3.8%、狗上皮2.4%、柳树/杨树/榆树2.1%,屋尘1.6%、蟑螂1.6%、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1.2%、葎草1.1%。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白2.9%、鳕鱼/龙虾/扇贝2.7%、牛奶2.3%、黄豆1.9%、蟹1.5%、虾1.3%、牛肉1.2%、花生1.0%、羊肉0.8%。混合过敏达到了相当高的比例。结论长春西部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以普通豚草、艾蒿和屋尘螨/粉尘螨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鸡蛋白、鳕鱼/龙虾/扇贝、牛奶为主,明确过敏原,对过敏性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丽水市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呼吸道传染病诊疗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3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13项呼吸道病原体PCR毛细电泳核酸检测结果,并分析病原体感染分布特征。结果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2.24%(1301/4035),检出率前5位分别是HRV(16.60%)、HRSV(7.09%)、HPIV(2.87%)、HMPV(2.21%)、HADV(1.96%)。混合感染阳性占比为7.61%(99/1301),Boca病毒(76.0%)与Ch(46.15%)易与其它病原体形成混合感染。不同性别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不同季节呼吸道病原体整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RV好发于春秋两季,而HPIV在春秋两季感染率较低,春季HRSV感染率较低,HADV在夏秋两季感染率较低,HMPV在冬季较为流行。未成年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较高,HRSV、HRV、HPIV、HADV和Boca主要发生于未成年人组,InfB和HMPV在未成年和青年人群感染率都较高。结论未成年人群是呼吸道病原体易感人群,应加强未成年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观察两组吞咽障碍改善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脑血流动力学、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摄食-吞咽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咽动态透视录像造影检查(VFSS)评分显著提高(P0.05),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显著提高(P0.05),血管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以上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摄食-吞咽功能,降低其营养不良风险,促进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