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638篇
  免费   32980篇
  国内免费   24906篇
耳鼻咽喉   2930篇
儿科学   5248篇
妇产科学   3950篇
基础医学   31771篇
口腔科学   7430篇
临床医学   54001篇
内科学   46961篇
皮肤病学   3921篇
神经病学   12041篇
特种医学   103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6篇
外科学   22660篇
综合类   128651篇
预防医学   31359篇
眼科学   3972篇
药学   66603篇
  749篇
中国医学   46584篇
肿瘤学   19170篇
  2024年   5451篇
  2023年   18677篇
  2022年   15398篇
  2021年   17898篇
  2020年   15544篇
  2019年   16640篇
  2018年   8944篇
  2017年   14152篇
  2016年   14446篇
  2015年   15913篇
  2014年   21834篇
  2013年   21577篇
  2012年   28415篇
  2011年   30748篇
  2010年   28740篇
  2009年   27236篇
  2008年   27619篇
  2007年   26179篇
  2006年   24065篇
  2005年   24940篇
  2004年   19786篇
  2003年   15303篇
  2002年   10449篇
  2001年   9475篇
  2000年   7544篇
  1999年   6124篇
  1998年   4665篇
  1997年   4071篇
  1996年   3064篇
  1995年   2550篇
  1994年   2165篇
  1993年   1597篇
  1992年   1466篇
  1991年   1441篇
  1990年   1245篇
  1989年   1087篇
  1988年   656篇
  1987年   485篇
  1986年   397篇
  1985年   264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991.
患者,男,50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0年,复发1周,加重6小时入院,患者30年前出现上腹隐痛,伴反酸打嗝,1周前上述症状复发,6小时前忽感疼痛加剧,并出现全腹痛。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人早孕期绒毛及滋养细胞趋化因子SDF-1的表达、分泌及其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的募集作用.方法收集早孕期绒毛组织并检测SDF-1的定位表达;用ELISA分析早孕期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的浓度水平;分离早孕期蜕膜免疫活性细胞,以趋化试验研究SDF-1及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人早孕期滋养细胞表达并分泌SDF-1;一定浓度范围的SDF-l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趋化作用,最大趋化指数为3.27±0.89;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也明显趋化蜕膜免疫活性细胞,趋化指数为2.11±0.79.结论人早孕期滋养细胞表达的SDF-1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趋化、募集作用,从而有助于形成蜕膜独特的淋巴细胞群体并维持母-胎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IGFBP—1)与妊高征(PIH)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50例妊高征孕妇(PIH组)和10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 IGF-Ⅰ、IGFBP-1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低于正常孕妇(P<0.05),且重度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低于中度和轻度孕妇(P<0.05,P<0.01)。②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BP-1水平高于正常孕妇(P<0.05),且重度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BP-1水平高于中度和轻度孕妇(P<0.05,P<0.01)。③两组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与血清 IGFBP-1水平呈负相关(r=-0.386,P<0.05)。④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与舒张压呈负相关(r=-0.386,P<0.05),血清 IGFBP-1水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r=0.632,P<0.01)。结论: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IGFBP-1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妊高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靶基因人类斯钙素1(hSTC—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人类斯钙素1(hSTC—1)mRNA,12例健康成人、4例妊娠期妇女、14例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并检测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中的hSTC—1 mRNA。结果: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食管癌组hSTC—lmRNA的阳性率为52.9%(9/17例),胃癌组的阳性率为57.7%(15/26例),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53.8%(14/2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的阳性率为100%(12/12例);而健康成人、妊娠期妇女、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无1例出现阳性。将肿瘤患者hSTC-1 mRNA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合分析发现: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成为检测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995.
上世纪70年代,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先生提出了截断理论,旨在对某些急性病或急症采取果断措施,祛除病邪,快速控制病情,截断病情发展,提高疗效。笔者通过学习,运用该理论于妇科月经病的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点滴体会,谨述于下。  相似文献   
996.
丹参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丹参与雷公藤多甙联合应用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单次过量 2 0 %L 精氨酸 (10 0 0mg/ 10 0g大鼠体重 )皮下注射建立ANP动物模型。测定血清淀粉酶、TNF α、IL 1β水平 ,并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根据血清淀粉酶、TNF α、IL 1β水平及胰腺组织的变化来评价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结果 大鼠皮下注射过量L 精氨酸后 ,血清淀粉酶、TNF α、IL 1β水平升高 ,胰腺变性坏死。丹参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ANP ,可显著降低血清淀粉酶、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生成 ,组织受损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与雷公藤多甙联合应用对ANP动物模型具有很好治疗效果 ,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G - 6 -PD缺陷症及其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对新生儿进行G - 6 -PD筛查 ,测定患儿血清总胆红素 ,血红蛋白、GT和GDT。结果  6 5例G - 6 -PD缺陷症患儿均出现黄疸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者达 6 4 .6 % ,核黄疸发生率为 2 7.7%。无诱因黄疸发生率 15 .4 %。感染、窒息缺氧、空内窒迫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是黄疸的重要诱因。结论 G - 6 -PD缺陷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 ,积极合理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肿瘤凋亡调控基因Fas/APO 1、bcl 2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2 8例胆囊癌及其癌旁组织、2 0例胆囊息肉和腺瘤组织检测基因Fas/APO 1、bc1 2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与胆囊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bc1 2表达率与癌旁组织、息肉和腺瘤组织相比显著增高 ,而Fas/APO 1表达明显降低 (均P <0 .0 5 ) ;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bc1 2蛋白表达率在高、中分化组中明显低于低、未分化组 ,NevinⅠ、Ⅱ、Ⅲ期低于Ⅳ、Ⅴ期 ,而Fas/APO 1蛋白表达则相反 (均P <0 .0 5 )。结论 bc1 2为胆囊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 ,而Fas/APO 1则为促进基因 ,两者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4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琼脂筛选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情况,β-内酰胺酶采用产色头孢菌素法测定,药敏试验按K-B纸片扩散法进行。结果 4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β-内酰胺酶阳性菌占401株,产酶率为91.55%,检出MRSA236株,占53.88%,β-内酰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高于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高于对苯唑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可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00.
①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内皮素 - 1 (ET - 1 )含量的变化及BQ - 1 2 3的干预作用。②方法 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 8组 ,即 :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 0 .5、2、4、6、1 0小时组与BQ - 1 2 3组 ,分别测定血浆LDH、CK活性、ET - 1水平及骨骼肌中MDA含量、ET - 1放免活性和组织湿 /干重比值。③结果 IR各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 (P <0 .0 1orP <0 .0 5) ;BQ - 1 2 3组与再灌注 4小时组比较 ,各项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1orP <0 .0 5)。④结论 ET - 1可能参与了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BQ - 1 2 3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