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23  
在 2 0 0 1年 ,美国制定了《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m anagem ent of intravascular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该指南由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美国危重医学学会 (ACCCM)、美国医院流行病学学会(SHEA)共同制定。并同时在《美国感染控制和医院流行病学杂志》(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 iology)、《临床感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静脉护理杂志》(Journal of Intravenous Nursing)发表。内容新颖实用 ,现择要介绍。1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导管定植 (catheter…  相似文献   
52.
胃腔定植菌在院内感染性肺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一些研究表明 ,胃腔定植菌在院内感染性肺炎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胃腔→口咽部→呼吸道感染途径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采用植绒转运拭子联合显色培养基对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定植进行快速筛查,了解耳鼻喉头颈外科患者SA定植情况,为预防SA感染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Swab植绒转运拭子采集某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患者鼻前庭标本,以WASPLab微生物自动化系统接种于羊血琼脂培养基和MRSA/SA显色培养基,孵育培养16、40 h,自动拍摄、观察菌落,通过质谱(MALDI-TOF MS)、药敏试验和mecA基因检测对SA进行验证。结果共采集200份鼻前庭标本,检出SA菌株48株,其中MSSA23株(占47.9%),MRSA25株(占比52.1%),鼻腔SA定植率为24.0%,MRSA定植率为12.5%。SA筛查阳性报告平均时间为(17.6±6.1)h。培养与质谱鉴定、耐药表型检测的符合率为100.0%,与mecA基因检测的符合率为97.9%。结论基于植绒转运拭子联合显色培养基的快速检测方法准确度较高,报告时间较短,可以用于SA定植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其他可培养共生菌的定植情况,为鼻腔定植条件致病菌特别是SA的感染预防及其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在某院临床医学课程学习的健康军医大学本科生鼻前庭标本,以微生物自动化系统接种于各类细菌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观察,对分离菌株采用质谱鉴定,对SA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采集鼻前庭标本161份,检出鼻腔定植菌5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3株,革兰阴性菌56株,居前三位的细菌为拥挤棒状杆菌(151株)、表皮葡萄球菌(150株)、假白喉棒状杆菌(54株)。共有72种不同的带菌模式,以同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拥挤棒状杆菌带菌模式的学员最多,达21名(13.04%)。鼻腔SA定植率为25.46%(41/16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率为4.35%(7/161),SA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为39.02%~78.05%。结论军医大学本科生鼻腔定植菌群以正常菌群为主,需注意定植的SA和其他条件致病菌导致自身感染和引发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29-3031
探讨多重耐药菌阴道定植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收治的待产孕妇447例,对其进行定植菌筛查,对多重耐药菌阴道定植的待产孕妇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多重耐药菌阴道定植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447例待产孕妇中,有44例为多重耐药菌定植,占9.8%;有403例为正常菌群,占90.2%。多重耐药菌定植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a及大肠埃希菌构成,分别占15.9%、79.5%及4.6%。多重耐药菌阴道定植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控制好多重耐药菌阴道定植才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痰培养、定植菌的鉴定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85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男6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个月;入院后采血检查末梢血常规、C反应蛋白,记录发热情况,并进行痰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及病毒监测,常规给予对症治疗,重症患儿应用干扰素、激素并吸氧,部分体质较弱、反复发病的患儿可以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 8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本组病例痰培养阳性35例(41.18%),其中男性23例(65.71%),6个月内婴幼儿发病率和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以4~6个月龄为婴幼儿发病高峰期;痰培养阳性组中发热人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痰培养阴性组;35例痰培养阳性中,革兰氏阳性菌7例.革兰氏阴性菌28例,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最高,培养出的阴性杆菌均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呈现多重耐药现象;耐药率最高为哌拉西林,最低为亚胺培南.结论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个月以下幼儿发病率较高,革兰氏阴性定植菌越来越多,菌株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误吸口咽部定植菌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它受患者年龄、疾病状态、所处环境及医疗因素的影响,本文探讨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入院ICU时间长短、合并疾病及医疗因素对ICU患者口咽部革兰阴性菌(GNB)定植的影响.从而对ICU患者肺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ICU病房110例患者.采用无菌棉拭子分离患者口咽部标本,测定其定植菌及药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咽部GNB定植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1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留取198份标本,分离得到279株定植菌.GNB中比重最大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占GNB的52.9%.结论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基础肺病、糖尿病、抗生素、留置胃管是口咽部GNB定植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吸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下呼吸道定植菌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将呼吸科就诊的84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按是否吸入舒利迭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坚持吸入舒利迭,41例拒绝吸人舒利迭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试验开始时和2年后对两组患者做肺功能和诱导痰细菌学检查,并随访急性加重次数。结果试验组吸入舒利迭治疗2年后,痰培养阳性率(16.3%,15/43)较治疗前(34.9%,7/41)显著下降(X^2=3.9091,P=0.0480),对照组变化不明显(x。=0.2253,P=0.6350);试验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值[(0.0807±0.0165)L]较对照组[(0.0885±0.0186)L]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55,/9=0.0450);试验组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1.9±2.1)较对照组(2.9±2.3)显著减少(t=2.0364,P=0.0449)。结论中重度COPD患者吸人舒利迭治疗有利于减少下呼吸道定植菌、延缓肺功能下降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9.
田昌荣  申潇竹 《重庆医学》2012,41(21):2192-2193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的抗生素合理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感染PA的高龄患者52例。其中,临床症状消失的28例患者为A组,临床症状消失且PA培养阴性的24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的耐药性、不良反应、疗效等。结果两组耐药性均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症状消失为治疗终点更适合高龄PA感染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骨髓造血细胞(HC)移植在大鼠实验性结肠炎(EC)模型的炎性反应肠管和正常脏器的定植情况.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54只,完全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和非模型对照组(C组),每组均为18只.A组和B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建立EC模型,C组用生理盐水灌肠.用悬浮培养法在体外培养获得雄性SD大鼠的HC,移植前24 h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HC.A组造模后24 h将含HC的细胞悬液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B、C组则同法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每组于移植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l天处死大鼠各6只,取全段结肠及肝脏、胃、胰腺组织送检,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的定植情况.结果 BrdU阳性细胞在A组结肠组织各时间段均有定植(100%),移植后第14天和第2l天的病变区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同时间段非病变区(P<0.05).A组的18例肝组织中有3例亦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16.7%).而胃、胰腺组织未检测到阳性细胞,两对照组均阴性.结论 同种异体HC移植能在EC大鼠模型的肠道及肝脏中定植,HC的定植与EC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局部血供丰富情况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