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29篇
  免费   3217篇
  国内免费   3789篇
耳鼻咽喉   243篇
儿科学   472篇
妇产科学   398篇
基础医学   3216篇
口腔科学   509篇
临床医学   7606篇
内科学   5686篇
皮肤病学   443篇
神经病学   1011篇
特种医学   15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0篇
外科学   3528篇
综合类   22022篇
预防医学   8373篇
眼科学   629篇
药学   14684篇
  66篇
中国医学   15502篇
肿瘤学   2318篇
  2024年   442篇
  2023年   1397篇
  2022年   1190篇
  2021年   1425篇
  2020年   1173篇
  2019年   1180篇
  2018年   621篇
  2017年   1086篇
  2016年   1204篇
  2015年   1451篇
  2014年   2609篇
  2013年   2480篇
  2012年   3622篇
  2011年   3812篇
  2010年   3491篇
  2009年   3621篇
  2008年   9228篇
  2007年   6553篇
  2006年   4820篇
  2005年   6702篇
  2004年   5537篇
  2003年   4955篇
  2002年   4095篇
  2001年   2646篇
  2000年   2277篇
  1999年   1640篇
  1998年   1454篇
  1997年   1190篇
  1996年   1172篇
  1995年   1110篇
  1994年   788篇
  1993年   523篇
  1992年   475篇
  1991年   530篇
  1990年   525篇
  1989年   530篇
  1988年   204篇
  1987年   164篇
  1986年   125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姜黄素对甲醛致A549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的拮抗效应,采用培养A549细胞株作为实验材料,分为正常对照组、0.1 mmol/L甲醛组、姜黄素拮抗组(2.5、5.0、10.0、20.0 mg/L姜黄素+0.1 mmol/L甲醛组),对细胞染毒4 h后采用氯化钾-十二烷基硫酸钠沉淀法检测DPC率。结果显示,0.1 mmol/L甲醛染毒组DPC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姜黄素拮抗组DPC率均低于0.1 mmol/L甲醛组,但2.5、5.0、10.0 mg/L姜黄素拮抗组的DPC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mg/L姜黄素拮抗组DPC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较高浓度的姜黄素可以拮抗甲醛所致的DNA-蛋白质交联损伤。  相似文献   
42.
分析研究桂枝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桂枝是一味应用非常广泛的常用药材。桂枝具有解热镇静、平喘以及抗过敏等功效,其补中作用十分突出,临床主要用于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胁痛及湿阻的治疗。  相似文献   
43.
首长的医疗保健模式是从建国到当下,几代保健医生在长期的保健工作中不断完善的经验总结,是完整的医疗保健体系。实践证明,这套体系对于保持健康、维护生命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繁荣,这一医疗保健模式正在走向社会大众,惠及大众。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分析水针疗法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水针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治疗前后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DLQI评分、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及TNF-α、IL-6、VEGF等水平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与DL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VEGF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取水针疗法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表现,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皮损程度,降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皮损血管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45.
甘草酸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中获得抗病毒物质可能是良好途径之一,甘草属药用植物已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普遍使用。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本文综述甘草酸的抗病毒作用,为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的基于多巴胺D2受体(DRD2),考察小剂量麦芽4个化学部位的催乳作用,初步探讨小剂量麦芽生物碱对产后缺乳模型大鼠泌乳素(PRL)分泌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ig甲磺酸溴隐亭方法制备缺乳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均ig给予相应的药物,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PRL、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垂体中泌乳素受体及DRD2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PRL、P及E_2水平、脑垂体PRL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脑垂体DRD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麦芽总生物碱组大鼠乳腺小叶体积明显增加,导管明显扩张,且导管及腺泡内含有大量乳汁。麦芽总生物碱明显增加模型大鼠血清中PRL、P、E_2水平及脑垂体PRL mRNA表达水平,降低脑垂体DRD2 mRNA表达水平。结论麦芽催乳的主要药效物质为总生物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PRL分泌,增加脑垂体PRL受体、降低DRD2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回顾我院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与精准药学服务实践过程,总结经验,与同行分享。方法从准备工作、相关检测项目的确定,学术推广、项目优化和开展情况等方面详细阐述我院基因检测开展过程与精准药学服务情况。结果根据临床需求,我院已开展了以心脑血管药和抗精神病药为主的27种药物,26项检测,2018年全年位1587名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结论基于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的个体化用药建议是临床药师参与精准治疗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医生和药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和研究黄芪桂枝汤对于风湿痹证患者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了56例患者进行研究主要对象,将所有参与研究的56例患者分成了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使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使用的治疗方式为西药,观察组则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黄芪桂枝汤进行联合治疗。之后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疼痛积分值。结果:对照组之中有11例患者为治愈,11例患者为好转,剩余6例患者为未愈;观察组之中有15例患者为治愈,12例患者为好转,剩余1例患者为未愈,对照组之中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之中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之间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当中患者的疼痛积分值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 <0.05说明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风湿痹证患者进行治疗时,加用黄芪桂枝汤能够起到标本兼治以及扶正祛邪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2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中药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1.0 g/次,3次/d。2组疗程均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Geboes指数、结肠镜下黏膜表现、生活质量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IL-35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统计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eboes指数、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35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糜烂、溃疡改善不明显(P>0.05),充血水肿、颗粒样变等肠镜表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0.64%,对照组为23.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修复肠黏膜病理损伤,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炎性因子IL-8、IL-35和凝血因子FI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