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2篇
  1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技术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HCT-8及A-549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geniposide,Ⅰ)、3S,5R,6R,7E,9S-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7-烯-3,5,6-9-四羟基-3-O-β-D-葡萄吡喃糖苷(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Ⅱ)、(6S,9R)-3-酮-a-紫罗兰醇-9-O-β-D-葡萄吡喃糖苷[(6S,9R)-3-OXO-a-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Ⅲ]、香鳞毛蕨苷a(fragranoside a,Ⅳ).结论 化合物Ⅳ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Ⅲ在鳞毛蕨属植物中均为首次发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Ⅲ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京尼平苷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京尼平苷治疗组(Gen(L):200 mg/kg; Gen(H):500 mg/kg)。在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造模后,各组大鼠均灌胃生理盐水或京尼平苷(n=6)。每天给药1次,每天记录各组伤口愈合情况及炎症情况。在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治疗7 d后,分别通过测量皮肤溃疡创口面积、组化切片与TUNEL染色及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量化分析创面愈合、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京尼平苷(200 mg/kg和500 mg/kg)口服能显著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增加损伤处的收缩。在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凋亡研究中,京尼平苷治疗大鼠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京尼平苷能显著抑制皮肤炎症,促进创面修复可能与促进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有关。结论 京尼平苷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京尼平苷酸的UHPLC-MS/MS方法,研究盐炙对杜仲中京尼平苷酸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色谱柱:BEH-C18(100?mm×2.1?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结果?所建立的UH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京尼平苷酸的方法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较好,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皆满足体内样品的测试要求。京尼平苷酸在生品和盐炙品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1?547.18±272.28)、(2?120.694±664.532)ng·h/mL;AUC(0-∞)(1?564.42±273.97)、(2?145.61±659.983)ng·h/mL;Cmax(517.59±51.24)、(733.292±261.34)ng/mL;MRT(2.68±0.11)、(2.551±0.08)h;T1/2(1.37±0.08)、(1.43±0.17)h;Tmax(1.52±0.1)、(1.51±0.1)h。结论?杜仲盐炙后有助于促进京尼平苷酸的吸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栀子苷和京尼平的方法。方法采用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0.6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栀子苷和京尼平得到较好的分离,栀子苷和京尼平浓度在0.01~0.2 m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29%。结论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好、准确、快速等优点,适用于栀子苷和京尼平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栀子水提取物、环烯醚萜总苷、京尼平苷、西红花总苷对链脲佐菌素致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成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分别灌胃栀子水提取物组(2g/kg)、环烯醚萜苷组(0.03g/kg)、京尼平苷(0.003g/kg),西红花总苷(0.02g/kg,)、二甲双胍组(0.25 g/kg)。连续给药4周。观测:①一般状况,如毛发、体重、尿量等;②测定血糖;③测定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④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各给药组大鼠体重有所增加,大便成形,小便较多。其中西红花苷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24h尿量明显减少(P<0.05)。各给药组血糖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栀子水提物组(P<0.05)和京尼平苷组(P<0.01)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相较于模型对照组大鼠有所下降,而栀子水提物组(P<0.05)、环烯醚萜苷组(P<0.O5)和京尼平苷组(P<0.01)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栀子水提物、西红花苷(P<0.05)和京尼平苷(P<0.01)能明显降低高糖高脂大鼠的胆固醇水平,栀子水提物(P<0.05)、京尼平苷(P<0.05)和西红花苷(P<0.01)能明显降低高糖高脂大鼠的甘油三酯,栀子水提物和西红花苷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西红花苷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结论:栀子各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和高血脂,其中栀子水提物为其降糖降脂的有效部位,京尼平苷对降低血清胰岛素,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和降低血脂都有明显疗效,而西红花苷降低血脂的效果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京尼平减轻棕榈酸对HepG2细胞毒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棕榈酸(1 mmol/L)、京尼平(20 μmol/L)或京尼平(20 μmol/L)预处理30 min后棕榈酸(1 mmol/L)孵育24 h,检测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氧酶(LDH)释放;孵育16 h后经流式细...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薄层-紫外分光光度(TLC-UV)法测定栀子药材中京尼平苷的含量。方法在25℃测定京尼平苷在最大吸收波长238 nm处的吸光度。结果此法线性范围6.4~38.4μg/ml内,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7.68%,RSD=2.72%(n=6)。结论用此方法可测定栀子中京尼平苷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和准确,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杜仲提取物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肠吸收特性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10.0 g·L-1杜仲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肠囊液,通过UPLC-MS/MS检测肠吸收液样品中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7个成分的含量,计算累积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常数,比较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吸收液中杜仲提取物各指标成分的吸收情况。结果:杜仲提取物中7种成分的肠吸收均为线性吸收(R2均0.99),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正常状态下以十二指肠的吸收最好。原儿茶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在高血压状态下的空肠有更好吸收,提示病理状态可能会改变药物吸收的特定部位。7个指标成分在SHR模型的肠吸收与正常大鼠相比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差异。京尼平苷酸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弱于正常大鼠,但以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为代表的其他成分都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吸收趋势。结论:自发性高血压会影响杜仲提取物的肠吸收,从肠黏膜通透性降低和吸收部位后移的角度无法完全解释这些差异,可能还与肠道中存在的酶和转运蛋白等相关,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京尼平交联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将已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模型的9只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n=3),对照组(n=3),空白对照组(n=3).其中治疗组:刮除角膜上皮后,应用0.25%的京尼平浸泡实验眼角膜40min(24℃);对照组:刮除角膜上皮后,应用生理盐水浸泡实验眼角膜40min(24℃);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处理后2wk内进行以下检查:裂隙灯检查、中央角膜厚度(CCT)测量、体质量和应激反应评估、组织学检查和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基质层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角膜水肿明显减轻、角膜上皮逐渐修复完整、角膜大泡消失、中央角膜角膜厚度显著下降(P<0.05)、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的实验动物活动性较处理前增加,反抗行为减少,攻击性减低.治疗组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更为紧致、规则,可见蓝色条索状交联产物.治疗组角膜基质层均偶见凋亡细胞,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未明显见凋亡细胞.结论:京尼平交联治疗可使兔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水肿减轻,疼痛症状缓解,其可能的机制为京尼平交联使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紧密,从而阻止角膜水肿和大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0.
京尼平苷乳膏的制备和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备京尼平苷乳膏并考察稳定性。方法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适宜基质,筛选了不同的促渗剂、防腐剂制成o/w型的乳膏,采用Franz 扩散池对纳米乳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了考察,然后对乳膏的流变学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最终处方结果是油相体积分数占33%、乳化剂用量为6%、防腐剂用量为0.3%、京尼平苷占0.5%,乳化温度为80 ℃。此条件制备的乳膏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渗透性良好、便于涂布; 12 h累积渗透量为(212.73±22.76)μg·cm-2。药品在常温(25 ℃)下连续放置6个月,高温(40 ℃)和低温(4 ℃)放置3个月,京尼平苷含量和制剂pH值均符合规定。结论 京尼平苷乳膏渗透性良好,性质稳定可靠,可以作为京尼平苷经皮给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