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7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耳鼻咽喉   101篇
儿科学   236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626篇
口腔科学   236篇
临床医学   1363篇
内科学   1167篇
皮肤病学   109篇
神经病学   646篇
特种医学   209篇
外科学   583篇
综合类   145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186篇
眼科学   115篇
药学   683篇
  11篇
中国医学   442篇
肿瘤学   1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723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546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目的;研究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测量了477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状况。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总体上是比较积极的,在性别,年级,成绩,家庭经济条件,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着差异。但不存在文理专业和城乡的差异。结论:这一结果将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了解某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漏报情况,评价死因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方法 某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信息来源于泸县3个抽样点。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县抽取3个镇(抽样点)共42个村/社,分别从派出所、社事办、妇幼、村(居委会)等渠道收集抽样点2018—2020年全部人口死亡信息,与“人口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死亡报告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漏报率。对“人口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抽样点居民死亡报告卡进行审核,评估死因诊断的可靠性和编码质量。 结果 泸县人群总死亡漏报率为9.38%;2018—2020年,漏报率逐渐下降,分别为18.31%、7.53%、2.16%,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1.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5,P<0.001),抽样点死因诊断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可靠诊断单位占比81.81%,可靠诊断依据占比75.67%,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0.21%。 结论 泸县死因监测数据质量较好,但仍需进一步降低漏报率,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居民丙肝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构建提高居民丙肝安全行为的干预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期间根据《重庆市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方案》要求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重庆市北碚区居民开展丙肝知识、高危行为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调查200名居民,丙肝防治知识问题回答对6道及以上51人(25.5%),全部答对仅4人(2.0%),全部答错103人(51.5%)。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有关(P<0.05),与人群类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性别等因素不相关(P均>0.05)。丙肝防治知识知晓与不知晓的高危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6,P=0.367)。结论该地区人群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针对丙肝制定详细宣教计划,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有效引导公众提高丙肝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从读者和期刊两方面进行调研,对比分析科技期刊通过邮件推送进行宣传,从而促进学术成果有效传播,增强用户黏性的策略,为我国科技期刊宣传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例调研、案例分析及对比,分析不同做法对邮件推送结果的影响,给出优化的方法和建议。【结果】 问卷调研结果反映的用户需求与同行期刊和中国激光杂志社邮件推送实例的分析结果相互印证。科技期刊在进行邮件推送时,要先了解邮件推送目标用户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对邮件推送活动进行合理优化。【结论】 精准性是邮件推送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合适的主题、时效性强、恰当的推送频率也是推送工作需注意的要素。  相似文献   
65.
There is a lack of evidence to determine if diet qu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whether diet qu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performance among older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econdary analysis of baseline data from the Hunter Community Study (HCS), comparing diet quality, measured using the Australian Recommended Food Score (ARFS), along with validate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struments the Audio Recorded Cognitive Screen (ARCS) and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were undertaken in adults aged 55–85 years, living in Newcastle, NSW, Australia. Adjuste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 ARFS quintile, those in the highest quintile had an ARCS score 5.883 units greater (p < 0.001; R2 = 0.0098). Furthermore, when quintiles of ARFS score were tested against each ARCS sub-scale sc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greatest effect for the Memory (β = 4.055; p = 0.001; R2 = 0.0065) and Attention (β = 4.136; p = 0.002; R2 = 0.0047) domain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quintiles of ARFS and MMSE score in the adjuste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In conclusion, a positive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diet quality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within this sample of older Australian adul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above association over time, when follow-up data becomes available, in longitudinal analysis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明确不同部门的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消化内镜室、口腔科、血透室、手术室、检验科5个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接触频次进行调查,计算累积接触频次与频率。结果 5个重点部门高频接触表面均为5~9个。消化胃镜室高频接触表面频次(3.57~13.29次/操作)明显多于其他部门;血透室高频接触频次范围为0.56~3.44次/操作,为5个部门中最低者。接触频次最高的表面:消化内镜室为诊疗床(13.29次/操作),口腔科为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3.64次/操作),血透室为透析机触屏(3.44次/操作),手术室为麻醉用电脑键盘及鼠标(8.25次/操作),检验科为电脑键盘及鼠标(4.80次/操作)。治疗车为消化内镜室、手术室及血透室的高频接触表面。结论 因医疗诊疗操作的不同,各部门高频接触表面也不尽相同。电脑鼠标和键盘、治疗车、诊疗床、诊疗专用仪器以及操作台面在调查的各重点部门均为高频接触表面。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通过分析天津市1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书写质量,了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完善的新发传染病调查报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适时制定修正天津市新冠肺炎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流程。描述涉及书写质量的核心指标26项,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及趋势性检验。结果 128份调查报告均包括前言、基本信息、发病及就诊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已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七部分内容,结构完整率100.00%。6.25%(8/128)的报告未描述既往病史;23.44%(30/128)的报告对发病及就诊过程未进行详细描述;59.38%(76/128)的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关键信息不详细;71.09%(91/128)的报告未详细描述病例的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宝坻区报告中发病及就诊过程、流行病学调查关键信息以及实验室检测等问题数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聚集病例组与非聚集病例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基本信息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P=0.038)。结论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建立调查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能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的质量,有助于后续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中医药科研人员投稿时选择期刊的影响因素,以了解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等的投稿关注点,并为期刊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措施提供指导。 【方法】 选择中医药科技期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的审稿人和作者,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人员、在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中医药科技论文作者选择刊物投稿时的关注因素及投稿取向,在保证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采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作者选刊投稿最注重的因素为期刊级别,其次为期刊学术影响力、学术水平及信誉度,审稿公平性,期刊影响因子,审稿周期等,对稿酬的关注最低。 【结论】 对于不同级别和不同创刊年限的学术期刊,可针对不同作者群体关注的因素,有阶段性地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期刊的收稿量和学术影响力,促进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期刊出版技术、运营、传播的需求,探究可行的技术应用、工具开发和平台建设策略。【方法】 2020年11月,通过问卷星向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参与问卷调查人员对当今互联网技术发展、科技期刊运营模式、学术成果传播途径的了解和需求。【结果】 从402份面向科技期刊从业人员以及138份面向科研工作者的有效问卷中总结得出,参与问卷调查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运营手段的丰富和传播途径的扩展有实际需求。【结论】 结合目前国际出版领域领先的出版技术与运营和传播实践,向科技期刊及相关公司机构提出技术应用、运营平台建设和传播体系搭建的相关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0.
In Karachi, Pakistan, a South Asian megacity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tuberculosis (TB) and low HIV prevalence, we assessed the effectiveness of fluoroquinolone-based preventive therapy for drug-resistant (DR) TB exposure. During February 2016–March 2017, high-risk household contacts of DR TB patients began a 6-month course of preventive therapy with a fluoroquinolone-based, 2-drug regimen. We assessed effectiveness in this cohort by comparing the rate and risk for TB disease over 2 years to the rates and risk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Of 172 participants, TB occurred in 2 persons over 336 person-years of observation. TB disease incidence rate observed in the cohort was 6.0/1,000 person-years. The incidence rate ratio ranged from 0.29 (95% CI 0.04–1.3) to 0.50 (95% CI 0.06–2.8), with a pooled estimate of 0.35 (95% CI 0.14–0.87). Overall, fluoroquinolone-based preventive therapy for DR TB exposure reduced risk for TB disease by 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