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87篇
  免费   6161篇
  国内免费   3934篇
耳鼻咽喉   1997篇
儿科学   239篇
妇产科学   2393篇
基础医学   4450篇
口腔科学   567篇
临床医学   8752篇
内科学   5455篇
皮肤病学   401篇
神经病学   581篇
特种医学   53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17184篇
综合类   1352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088篇
眼科学   229篇
药学   3431篇
  8篇
中国医学   210篇
肿瘤学   23579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749篇
  2022年   1570篇
  2021年   2193篇
  2020年   2142篇
  2019年   1896篇
  2018年   1837篇
  2017年   2156篇
  2016年   2604篇
  2015年   2411篇
  2014年   4808篇
  2013年   4019篇
  2012年   5218篇
  2011年   5830篇
  2010年   5019篇
  2009年   4975篇
  2008年   4927篇
  2007年   5326篇
  2006年   5013篇
  2005年   4774篇
  2004年   3734篇
  2003年   3282篇
  2002年   2759篇
  2001年   2661篇
  2000年   2168篇
  1999年   1618篇
  1998年   1399篇
  1997年   1251篇
  1996年   739篇
  1995年   644篇
  1994年   534篇
  1993年   310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193篇
  1987年   149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方法测定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5-FU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IC50;建立小鼠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YH-16组(又分为低、中、高剂量3组)和5-Fu组及联合治疗组(YH-16加5-FU),术后2周观察各组小鼠肝转移瘤数目、原发灶大小和毒性反应。并检测肝转移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YH-16对结肠癌细胞的IC50是血管内皮细胞的3.38倍,而5-Fu对两种细胞的IC50差别不大。高剂量YH-16组、5-FU组和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联合治疗组又低于高剂量YH-16组和5-FU组(均P〈0.05)。YH-16各剂量组的脾原发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5-FU组和联合治疗组则小于对照组(均P〈0.05)。YH-16的毒性明显低于5-FU(P〈0.05),且两者联合使用其毒性与单用5-F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和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中、高剂量YH-16组和5-FU组及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组织中的MVD计数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明显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YH-16与5-FU联合应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原发性肝癌三维大分割适形放疗Lyman NTCP模型的参数和探讨放射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109例患者进行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其中93例患者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级,16例为B级。患者每星期治疗3次,每次间隔48h,(4.8±0.5)Gy/次,平均剂量(53.5±5.5)Gy。用最大拟然比方法分别得到Child-A和Child-B患者Lyman模型中的NTCP参数。结果共有17例发生放射性肝病,发生在Child-A组8例,Child-B组9例。多因数分析表明,肝硬化分级程度是与放射性肝病相关的独立因素(P=0.000)。所有患者的NTCP参数为n=1.1,m=0.35,TD_(50) (1)=38.5Gy;Child-A级为n=1.1,m=0.28,TD_(50)(1)=40.5Gy;Child-B级为n=0.7,m=0.43,TD_(50)(1)=23Gy。结论肝硬化分级是预测放射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子。Child-B患者进行适形放疗易引起放射性肝病。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静脉孔侵犯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初治和4例复发鼻咽癌伴颈静脉孔侵犯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特征。[结果]12例中,5例表现为Ⅸ ̄Ⅺ颅神经均麻痹的颈静脉孔综合征,7例仅表现为Ⅸ颅神经麻痹。12例,有10例合并舌下神经管受累,3例有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缩,2例有一侧舌肌萎缩。CT及MRI显示鼻咽癌颈静脉孔侵犯主要有3种途径,分别为:①鼻咽病变通过茎突后间隙直接蔓延(4例,包括1例茎突后间隙复发);②转移淋巴结直接侵犯(4例,其中2例为咽后淋巴结转移,2例为颈动脉鞘淋巴结复发);③颈静脉孔骨性结构直接破坏(4例,其中1例为单纯颈静脉孔复发)。[结论]鼻咽癌可通过直接蔓延、咽后和颈动脉鞘区转移淋巴结侵犯及骨质直接破坏侵犯颈静脉孔,临床上出现Ⅸ ̄Ⅺ颅神经一支或多支均麻痹。CT和MRI,尤其是MRI对于病变的诊断、病变范围的确定和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的可行性、技术操作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游离空肠重建下咽颈段食管11例,其中喉癌术后复发1例,颈段食管癌2例,下咽癌8例。术中切除喉、下咽、颈段食管及部分颈段气管1例,切除喉、下咽及颈段食管8例,保留喉切除颈段食管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颈淋巴清扫。术后放射治疗3例,剂量50~55Gy。结果:术后除1例移植肠管坏死改用前臂游离桡侧皮瓣卷成皮管移植重建外,其余10例均成活,成功率为90.9%。肠管成活病例中无咽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7个月,喉癌术后复发患者1例术后2个月肿瘤再发,出现吞咽梗阻。结论: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手术成功率高,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安全可靠,内侧为黏膜的空肠瓣是下咽颈段食管极好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5.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的关系。结果91例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63例(69.2%)。共收获3149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4.6枚。肿瘤直径小于3cm者淋巴结转移率较3cm以上者低(P〈0.05)。TNM分期中Ⅲa和Ⅳ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其转移度在30.3%~58.4%之间,较Ⅰ、Ⅱ期者高(P〈0.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79.6%)较其他型患者高,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5.3%)最高(P〈0.05)。施行D3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88.2%、38.0%)均高于D1、D2术患者(P〈0.05)。17例(18.7%)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有183枚淋巴结微转移,肿瘤各部位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2、3、5、7、8、9、12、13和16组,以8组转移度为最高(68.1%);中部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3、7、12、13和16组,其中最高转移度为第3组(47.6%);远侧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1、2.3、5、6、12、13和16组,其中第16组转移度为最高(83.3%)。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D3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某些进展期胃癌患者值得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66.
直肠癌切除前后腹腔冲洗液脱落细胞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癌术中腹腔多次冲洗,对于降低患者腹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分6次进行,肿瘤切除前3次,切除后3次;将6次腹腔冲洗液行常规病理学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肿瘤切除前,全组患者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均呈阳性表达。肿瘤切除后第1次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40例,第2次阳性33例,第3次阳性13例。肿瘤切除后第1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切除后第2次冲洗液阳性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第2次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中多次腹腔冲洗可降低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血液照射辅助治疗控制癌痛的疗效。方法对52例中晚期癌症重度痛患者在使用口服吗啡治疗基础上加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液照射治疗1周后,对疼痛缓解程度及平均缓解时间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加用激光照射组的镇痛疗效优于单用吗啡组,P<0.05,有效率分别为92%和84%,P>0.05,显效率分别为67%和46%,u=2.07,P<0.05,均数缓解时间分别为(8±3)h和(8±4)h,t=0.78,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氦氖激光血液照射治疗有一定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转染Stat3(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显性负性基因Stat3β质粒阻断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的Stat3信号传导通路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向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中转染携带Stat3β基因的质粒,四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tat3靶基因cyclinD1、bcl-xL mRNA表达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转染Stat3β质粒36 h后,SW480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t=5.216,P=0.006);G0/G1期的细胞比例由40.37%上升至67.25%,S期细胞由44.68%下降至31.23%;发生早期凋亡的细胞比例由5.34%上升至24.42%;同时cyclin D1、bcl-xL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5.228,P=0.010;t=3.517,P=0.025).结论 转染携带Stat3β基因的质粒可以通过下调Stat3靶基因的表达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为以Stat3为靶点的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9.
不同输血方式对肺鳞癌患者围术期TNF—α和IL—l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种输血和自体输血对肺鳞癌患者围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对31例肺鳞癌患者行肺癌根治术,将其分为两组,同种输血组(A组)17例,自体输血组14例(B组)。测定两组围术期血清中TNF-α和IL—10的浓度。[结果]A组输血后d1与输血前相比血清中TNF-α、IL-10浓度增高,以IL—10变化尤为明显,输血后d5TNF-α降低并接近输血前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IL—10仍明显高于输血前的水平。B组中不同时问IL—10无显著变化,TNF-α于ds明显高于输血前。[结论]肺鳞癌患者围术期同种输血后血清中TNF-α降低与IL—10升高有关,IL—10升高可能是同种输血后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自体输血可减轻或去除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70.
慢性Ⅳ型前列腺炎患者血PS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前列腺炎(NIH-IV)对血PSA的影响。方法:选择常规体检男性242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指数评分<8分。患者前列腺指诊及尿液分析未见异常,检查前先抽血查PSA,取前列腺按摩液(EPS)行白细胞计数,评估Ⅳ型前列腺炎发病情况,比较Ⅳ型前列腺炎及对照组的血PSA水平,并分析Ⅳ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白细胞的数目与PSA升高的相关性。结果:在242例体检男性中,Ⅳ型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为34.3%(83/242)。Ⅳ型前列腺炎组与对照组间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A在Ⅳ型前列腺炎组为(2.88±2.60)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1.76)μg/L(P<0.05)。Ⅳ型前列腺炎组中PSA≥4μg/L的比例为13.3%(11/83),而对照组中PSA≥4μg/L的比例为4.4%(7/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白细胞数目多少与PSA的高低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型前列腺炎亦是血PSA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